宋晓玲 范 巍 于 鹤 曲美儒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体验研究*
宋晓玲1范 巍2于 鹤1曲美儒1
(1.大连海洋大学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00;2.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6级学生教育实习的体验进行研究,主要通过研究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体验对体育教育实习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体育教育系学生的教育理念、教师信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经验、角色转换、学校的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教学对象、实习基地的建立都不同程度的对教育实习的体验产生一定的影响。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体验研究
教育实习工作是体育院系重要的教学环节。教育实习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向社会实践转化和运用的过程。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能够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人才的专业机构。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综合运用于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教育和教学、运动训练、组织体育活动等工作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体验研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更好地完善我院的教育实习工作。
本文随机抽取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6级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150人(男100人、女5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查阅收集有关体育院校教育实习的论文,整理了大量有关实习生自身书写的教育实习总结,通过与年级实习生交流,获得了有关教育实习的信息。
1.2.3 问卷调查法
笔者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2016级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发放150份调查问卷(男100份、女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
1.2.4专家访谈法
笔者走访了部分学校主管实习工作的有关领导与指导教师,访问了部分实习带队的教师及实习小组成员。
1.2.5 数据统计法
笔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
教育实习是学生走上正式教师工作岗位前的预演,整个实习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生涯的缩影。本文根据我国学者提出的“自我发展意识”与“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把教育实习分五个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阶段。
2.1.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非关注”阶段对教育实习的准备情况
表1 学生在刚入学时对教育实习的关注情况(N=150)
非常关注一般关注不关注 男生(%)5041.38.67 女生(%)53.333.313.3 总体(%)50.839.49.8
所谓“非关注”阶段就是学生入学到实习前的三年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经验对今后真正成为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教育理念、教师信念一直延续到教师的正式从教阶段。由表1可知,男生对教育实习非常关注的占50%,女生非常关注的占53.3%。从整体上来看,男生关注教育实习的人数占调查者总数的91.3%;女生关注教育实习的人数占调查者总数的86.7%。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院在大一学前教育时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实习的教育和安排,使学生心中明确了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大约有9.8%的学生根本不关注教育实习,主要原因在于个人对教师这个职业不热爱,所以不予重视。
2.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虚拟关注”阶段的准备情况
表2 学生在“虚拟关注”阶段的准备工作情况(N=150)
充足比较充足不充足 男生(%)345610 女生(%)7.171.421.4 总体(%)2859.412.5
所谓“虚拟关注”就是实习前具体的准备阶段。由表2可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认为自身的准备工作充足的男女比例分别是34%和7.1%;准备工作比较充足的男女比例分别是56%和71.4%;有10%的男生和21.4%的女生准备工作不充足。由此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自我认识上有着很大的差异,男生比女生有信心。笔者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个人还做了除学校安排外的实习准备工作,如收集资料,了解实习点情况,练习专业技能,学习编写教案等相关工作。
2.1.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生存关注”阶段的初期体验和认识
表3 学生在“生存关注”阶段的初期体验情况(N=150)
适应基本适应不适应 男生(%)206020 女生(%)364915 总体(%)30.752.716.7
所谓“生存关注”阶段就是初到实习点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的一段时间。这一阶段,学生不仅面临“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也面临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教学环境的骤变、个人角色的转换,激发了初任实习教师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初任实习教师总感觉到自己并未作好专任教师的专业准备。由表3可知,有20%的男生和36%的女生完全适应新环境;有60%的男生和49%的女生基本适应工作的环境和工作伙伴以及工作对象;有20%的男生和15%的女生不适应实习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工作环境。原因在于个别学校的工作环境简陋、教学条件及设备不齐全和学校领导不重视所致,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自身适应外界能力差的因素。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想上好课,教师课前必须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案是在课题备课基础上对每一节课进行深入细致的准备,上课前教师一定要写好教案并熟悉教案。这些内容对一名实习生来说都得从头学起。而看课就是一种间接学习的过程,可以通过看课的形式学习一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由表4可知,先通过看课认识教育实习的男女生比例均占62%,直接上课的男女生均占38%。由此显示,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不同。先让学生看课的学校从态度上重视实习,想让学生真正从实习中掌握知识和积累经验。笔者深入调查直接上课的学生,从中了解到一部分学校是让学生从自身教学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一点一点进步。而部分学校接受实习生的目的则只是单纯让实习生上课以减轻在校教师的负担,根本起不到教育实习的作用。
表4 学生在“生存关注”阶段的初期认识(N=150)
间接认识(看课)直接认识(上课) 男生(%)6238 女生(%)6238 总体(%)6238
2.1.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任务关注”阶段体验情况
表5 学生消除紧张害怕情绪的上课次数(N=150)
三次课五次课七次课 男生(%)81136 女生(%)88120 总体(%)83.312.74
所谓“任务关注”阶段就是到实习地点开始上课的阶段。由表5可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上三次课消除害怕情绪的比例分别占男女生的81%和88%。学生通过上五次课消除害怕情绪的比例分别占男女生的13%和12%;而通过上七次课消除害怕情绪的男生占6%。由此显示,我院实习生的心理素质较强,接受能力快,在实习中的确得到了锻炼。随着教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的自信心也日渐增强,实习生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关注教学上来,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上来。
2.1.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更新”阶段具体措施统计
表6 学生在熟悉教学后进行教学改革情况(N=150)
想过改革没有想过改革 男生(%)5248 女生(%)6832 总体(%)57.347.2
表7 学生具体实施教学改革情况(N=150)
实施未实施 男生(%)51.948.1 女生(%)52.947.1 总体(%)52.347.7
所谓“自我更新”阶段就是学生在经过一番努力掌握教学机制和课堂管理策略之后,更加关注课堂内部的活动及其实效,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在学习,是否真的在学老师教的东西,教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予以全面关注的阶段。由表6可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熟练教学后想在原有教学基础上注入新内容改革的男女生各占52%和68%,显示出了超过半数的学生在心里萌发了教学改革想法,调查显示女生比男生高16%,这也是男女生心理想法差异所致。由表7可知,有想法改革和具体实施改革的男女生比例分别占51.9%和52.9%,人数比例趋于一致,这说明男女生在由想法到实践方面还是存在着差距。男生想在教学中改革的比例比女生低,但在运用到实践中男生却和女生相当。笔者在调查中得知,有想过改革但未实施改革的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场地器材不允许,其次是怕困难太多不好操作,以上原因归根于各个初高中学校对体育不重视,限制了体育教学在各个学校的发展和推广。
3.1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体验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男女生在各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和态度略有不同,但都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状态。有91.3%的学生对教育实习关注有明确目的。
3.2 影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体验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信念不十分清楚,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全面,教学基本技能不扎实,实习学校的条件差,教学对象不配合和缺乏教学经验等。
3.3 影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因素还有学校的教学计划内容等方面安排不当。根据实习基地的领导和教师反映,实习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表现为部分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一般,尤其是教学态度不端正,课堂组织不严密,语言表达不流畅等。这与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践密不可分。
3.4 实习学校的选择对体育教育实习的影响,如部分实习学校教学条件差,实习学校领导不予重视等,这些严重影响了教育实习效果,使实习生心中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实习。
[1] 邹蕾,田轶.体育专业“双向互通模式”培养方案研究——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07-211.
[2]王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5(6).
[3] 姚为俊.体育教育实习中紧张心理与调控[J].南京体院报,2002(5):76-77.
[4] 江毅,泉州.在中小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J].辽宁体育科技,2001(5):52.
[5]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3).
[6] 徐宜芬.对体育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和建议[J].贵州体育科技,2001(5):58.
[7] 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8] 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9] 王超英.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人民体育出版社.
[10] 经柏龙.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6(1).
Research on the Experience of PE Major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SONG Xiaoling, etal.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116000, Liaoning, China)
2018年大连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2109年大连海洋大学教学教改项目。
宋晓玲(198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