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方梅 蔡 梦
湖北省高校体育智库发展研究*
代方梅1蔡 梦2
(1.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2.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6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三峡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和湖北大学六所高校的体育智库进行研究,对其基本信息、科研人员、资金来源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湖北省高校体育智库成立时间晚,质量参差不齐、依附政府性强、人员管理不完善和经费来源少且单一。建议:协同各方资源、组建专业化研究队伍、完善评价体系和拓宽经费来源进而使高校体育智库得到可持续发展。
体育智库;高校;影响力;湖北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首次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改革的总目标要求前提下,体育领域的改革必须围绕“推进国家体育治理现代化”来进行制度建设和路径探析,从而建立和完善体育智库制度,最终充分发挥体育智库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1]。
为了全面实现体育强国之梦,推进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智库的建设正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高校体育智库作为体育智库类型之一,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可以依靠高校的发展来加速推进我国体育智库建设[2]。然而与中国其他领域的智库和国外的体育智库发展相比,中国体育智库还处于建设初级且探索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湖北省江汉大学、三峡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和湖北大学六所高校的体育智库进行综合研究,对体育智库的基本信息、科研人员、资金来源和影响力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湖北省高校体育智库的建设给予有效性建议,以共同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本文的研究对象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所、江汉大学中国赛车学院、三峡大学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产业研究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湖北大学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
1.2.1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体育智库”查找出相关文献45篇,再添加关键词“高校”查找出相关文献11篇,并利用湖北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六所高校体育智库的的官网查询获得每个体育智库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了解各高校体育智库发展动态,为后续调查提供理论基础。
1.2.2实地调查法
笔者察访六所高校,对该校体育智库的相关工作人员采取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各种数据与信息。
1.2.3专家访谈法
笔者设计纸质版访谈大纲,以口头访谈的形式,对调查对象的回答搜集和记录客观有效的信息,以确定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1.2.4逻辑分析法
笔者对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演绎、类比、综合,最终得出研究结论与建议。
表1 湖北省高校体育智库基本信息
名称所属高校挂牌成立时间级别机构类型 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2007.12省部级研究基地 中国赛车学院江汉大学2018.06省部级二级学院 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三峡大学2012.12省部级研究基地 武汉体育产业研究院武汉体育学院2016.06市级民办非 体育科学研究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8.04校级研究基地 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大学2012.01省部级研究基地
由表1可知,湖北省六所高校的体育智库,其中为省级的是:江汉大学中国赛车学院、三峡大学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所、湖北大学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为市级的是: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产业研究院;为校级的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这也是校级智库建设现状的代表。从以上六所高校体育智库基本信息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智库成立时间较短,高校体育智库年轻有活力,同时也表明高校体育智库在初步发展阶段,摸石头过河过程中依旧会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完善的机制体制和不合理的人员配备等,故而高校体育智库建设还需要继续改善与完善。
此外,六所高校体育智库类型也不尽相同,四所为研究基地,一个是二级学院,一个是挂名高校的民办非企业,这也说明高校体育智库界定尚不明确,内涵不清晰,高校体育智库的界定还需逐步完善。此外,笔者在实地调查中,多数被访者认为高校体育智库只是挂名并没有发挥其“智库”的作用。智库应该作为第三方独立思考,作为需求方(企业、政府等)与供给方(高校)之间的平衡点。
表2 湖北省高校体育智库科研人员现状
名称被访者人数概况年龄构成学历构成研究方向备注 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李卫东20人左右中青年为主博士、正副教授体育文化组成人员分布广 中国赛车学院夏宏武3-5中青年为主硕士学科建设人员兼职为主 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夏青1540岁以下为主博、硕士足球运动训练、推广竞赛组织管理四十岁以下10人四十岁以上5人 武汉体育产业研究院金晶不确定不确定不确定多方向(以体育产业为主)人员兼职为主,根据课题随机组成矩阵式组织 体育科学研究所孙利红≤15老中青均匀博、硕士运动人体科学按职称结构 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刘勇2440岁至55岁博士、正副教授休闲体育专兼职研究人员
据表2可知,湖北省高校体育智库科研人员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学历以硕、博士为主。根据智库类别的不同,研究方向各异。如中国赛车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赛车作为一门新学科要如何建设;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是足球运动训练、推广竞赛组织管理;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以体育文化研究为主;体育科学研究所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为主;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以休闲体育研究为主,武汉体育产业研究院则是根据不同课题,随机组成研究人员,所以其研究人员年龄构成、人员及学历构成不确定。
此外,笔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被访者认为高校体育智库的研究人员虽然在学历上处于优势,但大部分人员以兼职为主,专职人员较少,人才流动较大,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智库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表3 湖北省高校体育智库资金来源信息
名称经费来源 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学校 中国赛车学院国家教育教学资金(国家总局与学校进行投资) 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申报 武汉体育产业研究院个人投资、委托项目 体育科学研究所学校、社会服务、课题申报 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厅、课题申报
据表3可知,六所高校体育智库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学校内部的拨款以及自身进行课题申报所得的资金。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中李卫东老师的访谈中可知,即使有学校、政府的资金支持,但中心的运行仍然捉襟见肘,维持一个机构需要耗费的人力与物力是难以想象的,更是需要不断地拓宽经费渠道。为了扩大智库影响力,必须努力扩大智库资金的来源渠道,积极开展智库和社会力量的长效合作,不能被动迎接市场的挑战。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调查发现,六所高校体育智库的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由于华中师范大学与湖北大学作为湖北省一本院校,其获得的各方资源优于其他二本院校,实现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较高。如湖北大学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上已有近二十部,在体育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和厅局级项目三十余项。但江汉大学的中国赛车学院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时间较晚,其成果大多还在进行当中并得不到政府、市场的有力支持,所获得成果数量有限。其中2016年成立的武汉体育产业研究所与政府、企业合作广泛,在发挥“智库”的作用上有明显的地位;三峡大学的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在国家大力提倡足球运动的背景下,近年来,其发展迅速,所实现的成果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高了湖北省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政策与理论研究水平。
表4 湖北省高校体育智库影响力
学校名称 评价指标中国赛车学院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武汉体育产业研究院体育科学研究所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 决策影响力领导批示4无法计算3204 政府项目4无法计算3302 政府座谈会3无法计算1202 议案采纳4无法计算2104 学术影响力研究成果数量333333 学术交流022313 研究成果引用023224 社会影响力群众舆论度432223 官方网站关注度000003 国际影响力国际合作333114 国际发表物032113 国际搜索量031113 智库成长力人才242313 财政支持力度122212 外界维护243423
据表5可知,以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智库报告》为基础,此次湖北省各个高校体育智库影响力主要从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和智库自身成长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指标下又分为若干小点。决策影响力中包括领导批示、政府项目、政府座谈会和议案采纳;学术影响力中包括研究成果数量、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引用;社会影响力中包括群众舆论度和官方网站关注度;国际影响力包括国际合作、国际发表物和国际搜索量[3];智库自身成长力包括人才、财政支持力度、外界维护。调研中,相关负责人从以上15个方面对其高校体育智库影响力进行打分,0分——没有、1分——很弱、2分——弱、3分——强、4分——很强。
通过表5打分得出:(1)在决策影响力的领导批示和议案采纳指标上,中国赛车学院和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分值较其他四所体育智库高。但在政府项目指标上,以中国赛车学院最高。而在评价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的影响力时,其分值无法计算,是由于被访者认为体育智库决策影响力不止由相关政府来评价,还应包括相关行业协会一起参与(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足球协会联系密切)。(2)在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数量指标上,六所体育智库都显示出较强的影响力。但是除湖北休闲体育研究中心有较强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引用影响力外,其他五个体育智库还较弱,有待提高。(3)在社会影响力指标上,除了湖北休闲体育研究中心有自己的官网外,其他体育智库还暂未开通专属网站,所以对于自身智库成果还得不到最及时地宣传。其中,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之一,故而目前也未设置独立官网,从中也可得出省部级高校体育智库的网站都有一定的优势,其建设也与市级、校级的发展拉开了距离。(4)在国际影响力评价指标上,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研究中心和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显示出较强的水平,但多数体育智库在国际影响力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与国际脱轨,仅在地方发展较好。(5)在智库自身成长来看,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各个体育智库都在不断明确方向,引进相关高端人才,为后期发挥“智库”的作用奠定基础。
此外,在访谈过程中,多数被访者提到该智库影响力评价体系并不全部适用于高校体育智库影响力评价,还需要进行更有效的调整,比如在决策影响力中,应该要强调行业协会;学术影响力中,除了理论研究方向之外,还要注重体育特色实践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建言献策;在社会影响力中,要加入新媒体的运用,在自身成长中,要结合竞技体育的影响。最后要强调高校体育智库中高校能真正起到作用的地方,比如在学科建设和自我营销上。
2.6.1 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力不足
综合六所高校的体育智库的结论分析,湖北省部分高校体育智库的整体影响力不高,高校对社会提供服务的影响力不足,国际影响力与网络影响力不够高[4]。而且湖北省高校建设的体育智库数量有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足,重视程度没有发达地区高。然而大多体育智库在影响力不足的情况下,高校体育智库间的协同建设未形成合理的运作模式,对政府和公众有较大影响力的智库屈指可数。
2.6.2运行机制呆板,依附性较强
当前高校体育智库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大部分高校体育智库依托政府又独立于政府,政府对体育智库的发展影响深远。一方面,智库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鼓励,从而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优惠资助,甚至可以通过‘旋转门’机制吸纳政府机构卸任领导,增加提案效率。另一方面,智库需要通过自我经营与自我营销,不断加强与市场企业的协同合作,才能保障智库的可持续发展[5]。
2.6.3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专职人员的极度缺乏,高校老师既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由于智库成果不能和教研成果进行有效地转换,也未对做出贡献的老师给予相应的经济报酬,导致很多老师工作太多而对智库工作感到力不从心。除了专职人员过少以外,人员构成也存在较大问题,杰出人才较少,国外交流学者不多,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制约了高校体育智库与国际接轨。
2.6.4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较少
六所高校体育智库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学校内部的拨款以及自身进行课题申报所得的资金,大多体育智库即使有学校、政府的资金支持,但中心的运行仍然捉襟见肘,尤其在前期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大量财力进行各方面的建设。在后期的完善与维持过程中需要耗费的人力与物力更是难以想象的,更是需要不断地拓宽经费渠道。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建设高校体育智库就要加大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进而建立优质人才的储备体系[6]。在高校体育智库研究人员配备上,既要有正式编制的固定科研人员,也要有编外的海内外交流人员,同时具备一定数量的科研辅助人员。在研究人员的选拔上,不同阶段的发展要充分对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研究能力、学术成果等多方面加以考核,力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使高校体育智库作为真正的第三方独立机构。
第一,建立政府专项经费扶持制度。针对一些开展基础研究和对经济社会重要问题持续研究的高校体育智库,在定期评估的基础上,可以给予更加稳定的经费投入;第二,积极拓展资金资助渠道。高校体育智库作为智库成果的供给方,可以积极主动地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调研报告、对策建议及其他成果,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作为决策建议的需求方,通过付费方式购买高校智库产生的高质量的成果。第三,引进个人、企业、基金会捐赠和资助,形成多元化的收入,保障高校体育智库研究过程不受资金来源的影响。
高校体育智库的运行应该拓宽思路,广吸资源,与社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从智库的内部管理机制上入手,通过改革创新高校体育智库管理机制来增强高校体育智库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力。在高校体育智库的不断建设过程中,积极利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来使其逐渐行政化走向社会化,利用激烈的竞争法则促使高校体育智库激发内部动力,不断加强自身内在能力建设。
对设立在高校内的各级各类体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和研究院开展机构评价,遴选出真正具备研究实力的高校体育智库机构由政府重点建设、重点扶持;对学科优势明显、基础扎实、具有建设潜力的研究机构,要为其确立智库发展目标,指导其健康良性发展。通过评价指标的筛选,制定一套适合高校体育智库发展的评价体系[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教育部在高校体育智库的建设上谋划布局,目前取得了些许成效。各地开始高度重视体育智库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智库建设历史机遇,发挥高校独特的优势,积极为党和国家提供科学决策,为国家战略做出重要贡献[8]。高校体育智库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应积极面对现实困境,从人才主体、经费保障、协同资源、评价体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建设,重点推进高校中的体育智库发展。
[1]姜南,陈洪.国家体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智库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9):22-26.
[2]刘盼盼.新型体育智库建设中的体育科学研究工作[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0):12-17.
[3]陈浩,刘红军,王存文.国家体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智库建设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6):235-238.
[4]刘峰.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的实然困境与破解路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6):76-80.
[5]张锋,阎智力.拥抱大数据:大数据时代中国高端体育智库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8):10-16.
[6]王艺璇. 我国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黑龙江大学,2018.
[7]代方梅,王靖,余君.体育智库的类型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2):95-97.
[8]詹鉴月.中国高校体育智库建设的实然困境:基于内部多元主义视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7):104-10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Think Tank in Hubei Province
DAI Fangmei, etal.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0, Hubei, China)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TY007)。
代方梅(1970—),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