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艳
高职教师健身习惯与职业压力调查分析*
孙海艳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和《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对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健身习惯和职业压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高职院校教师在健身习惯方面,44.83%的教师为小锻炼量,20.69%的教师为中等锻炼量,大锻炼量的教师占34.48%。男教师身体锻炼量大于女教师,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0.01)。在职业压力方面,所有被调查对象均有压力,6.90%的教师表示有点压力,48.28%的教师表示有中等压力,较大压力的教师占43.10%,1.72%的教师表示有很大压力。男教师人际关系维度的职业压力大于女教师,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职业压力的学生因素维度显著性大于专任教师(<0.05)。
高职;教师;锻炼;职业压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日趋突出。教师职业被公认为是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繁重的教科研工作和竞争激烈的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压力,正日益威胁着教师的健康。据报道,清华大学1985-2004年20年间,“英年早逝”的教师共计150名,平均死亡年龄为55.58岁。尽管因素各异,但现在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愈来愈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中青年教师过早患上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疲劳综合征等疾病。高职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组成部分,其职业压力状况既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也不同于中专教师。而体育锻炼的身心健康效应已经成为共识,它能够降低压力反应,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就高职教师健身习惯和职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改善高职教师工作状态提供参考。
抽取江苏省高职院校中的58名教师为研究对象,涉及12所院校,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其中男性18人,女性40人;副教授6人,讲师38人,助教14人;专任教师40人,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18人;工作年限0-5年10人,6-15年41人,16年以上7人。
健身习惯调查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即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该表由日本桥本公雄制定,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从身体锻炼的强度、一次锻炼的时间及频率三个方面来考察身体锻炼量,并以身体锻炼量来衡量身体锻炼参与水平。身体锻炼量的得分=强度×(时间-1)×频率。每个方面各分5个等级,记分为1-5分。身体锻炼量最高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身体锻炼量制定标准为:小锻炼量≤19分,中等锻炼量为20-42分,大锻炼量≥43分。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82。
职业压力调查采用华中科技大学黄琼硕士论文中编制的《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共26个题目,5级评分,没有压力为1分,有点压力为2分,一般压力为3分,较大压力为4分,很大压力为5分。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即克伦巴赫(Cronbachs)α系数为0.929,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7以上,并且总量表的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维度。问卷的结构效度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具有显著性意义(<0.001)。经因素分析,各项目对其因子(即分量表)的负荷系数在0.418-0.818之间(均大于0.30)。因此,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
调查发现,江苏高职院校教师在健身习惯方面,44.83%的教师为小锻炼量,20.69%的教师为中等锻炼量,大锻炼量的教师占34.48%(见表1)。由此可见,大部分参加锻炼的教师都是小锻炼量。
在职业压力方面,所有被调查对象均表示有压力,其中有点压力的教师占6.90%;中等压力的有28人,占48.28%;较大压力的25人,占43.10%;1.72%的教师表示有很大压力。由此可见,九成以上的教师感到中等和较大压力。这与已有相关研究的结果相近,如鲍道苏、王会对河北高校教师调查表明:有68%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有22%的人甚至认为压力“巨大”。
表1 高职教师健身习惯和职业压力总体概况
分类 人数占比 健身习惯小锻炼量2644.83% 中等锻炼量大锻炼量122020.69%34.48% 职业压力无压力00 有点压力46.90% 中等压力2848.28% 较大压力2543.10% 很大压力11.72%
表2 不同类型教师健身习惯比较
类别组别(n)(M±SD)F值Sig. 总体(58)27.397±23.76 性别男(18)44.500±24.07917.421**0 女(40)19.700±19.406 工作年限0-5年(10)17.200±19.0541.1170.334 6-15年(41)29.512±24.287 16年以上(7)29.571±26.012 职称助教(14)32.857±25.0161.9690.149 讲师(38)23.263±22.178 副高(6)40.833±27.177 是否行政兼职是(18)27.389±28.0530.0000.999 否(40)27.400±21.955
注:*表示<0.05,**表示<0.01。下同。
对不同性别、工作年限、职称和是否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身体锻炼量进行比较发现:高职教师身体锻炼量总均值为27.397,其中男教师的身体锻炼量均值为44.500,女教师为19.700,男教师身体锻炼量大于女教师,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0.01,见表2)。由此可见,男教师健身习惯好于女教师。
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和是否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在健身习惯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身体锻炼量的均值来看,0-5年的教师均值为17.200,6-15年的为29.512,16年以上的为29.571。由此可见,不同工作年限教师的身体锻炼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三个阶段的均值表明身体锻炼量随工作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0-5年的教师身体锻炼量不及工作年限更长的教师。这可能与青年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压力较大,角色转变和工作热情使其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及建立家庭等方面,健身时间较少有关。而工作6年以上的教师基本上家庭和工作都相对稳定,且随着年龄增长健身意识越来越强。不同职称的教师身体锻炼量均值分别是:助教32.857,讲师23.263,副教授40.833,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相对来说,讲师身体锻炼量最低,这可能受其所处的特殊人生阶段状况影响——在工作上是科研与教学的骨干,正值事业发展黄金期;在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顶梁柱,这些现实状况会影响其锻炼量。
2.3.1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压力的对比
总体看来,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压力排在前两位的两个维度分别是角色职责、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其均值分别为3.441、3.000(见表3)。从问卷内容设计可知,角色职责主要包含:各类评估或检查太多;工作和家庭难以兼顾;评职称条件多,限制死;条件高缺乏时间完成科研教研工作;教师要承担的责任太多。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主要包含:领导听不进合理建议,教师无权参与学校管理;领导不重视、不关心、不信任教师;学校管理对教师限制太死,奖惩、分配制度不合理;教师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高。这与鲍道苏、王会对河北高校教师调查结果相近,在许多教师看来,高校教师压力除了更新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需求外,直接的压力来自学校工作量考核指标,高校对教学工作量和承接科研课题发表论文要求高,职称晋升压力大。
表3 不同性别教师的职业压力各维度比较
维度总(M±SD)男(M±SD)女(M±SD)F值Sig. 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3.000±0.8253.111±0.7982.935±0.8410.5620.457 角色职责3.441±0.7733.211±0.7243.545±0.7812.3720.129 人际关系2.29±0.7622.671±0.8622.010±0.6885.576*0.048 自身生存发展2.866±0.8152.917±0.8042.844±0.830.0980.756 学生因素2.879±0.8393.139±0.7392.763±0.8642.5650.115 工作负荷2.8147±1.1112.597±0.8622.913±1.2031.0000.322 总压力2.896±0.5792.932±0.5762.88±0.5870.0980.756
不同性别教师人际关系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教师在人际关系维度压力均值为2.671,女教师为2.010。男教师人际关系维度的职业压力大于女教师,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
人际关系主要包含:学校人际关系复杂;同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而产生误解;对工作本身缺乏兴趣;有时学生对自己不够尊敬。由于高校管理以行政为主导的现状,教师普遍对担任行政职务有浓厚兴趣。大多数教师都表示愿意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相对来说,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具有事业心,在工作方面的上进心和晋升欲望大于女教师;女教师相对于男教师,分布在家庭和教育子女方面的精力多一些。
2.3.2不同工作年限教师职业压力的比较
表4 不同工作年限教师职业压力各维度比较
维度0-5年6-15年16年以上F值Sig. 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3.200±0.4002.990±0.8942.686±0.840.7950.457 角色职责3.320±0.5903.517±0.8293.171±0.6470.7400.482 人际关系2.175±0.7172.238±0.7882.214±0.7700.0270.973 自身生存发展2.950±0.5372.854±0.8622.821±0.9540.0660.936 学生因素3.100±0.5802.774±0.8533.179±1.0381.1150.335 工作负荷3.000±0.6672.720±1.6903.107±1.3140.5230.595 总压力2.981±0.3552.880±0.6092.868±0.7140.1270.881
调查发现,不同工作年限教师在职业压力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仔细观察均值变化趋势可详细了解不同工作年限教师在各维度职业压力的变化特点。例如,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方面的压力慢慢下降;角色职责维度压力呈倒U形变化;学生因素和工作负荷维度压力则呈U形变化(见表4)。
2.3.3 不同职称教师职业压力的比较
表5 不同职称教师职业压力各维度比较
维度助教讲师副高F值Sig. 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3.086±0.7263.032±0.8532.5±0.8171.9690.149 角色职责3.314±0.4693.537±0.8773.133±0.5611.2110.306 人际关系2.339±0.9232.204±0.7282.083±0.6460.2690.765 自身生存发展2.821±0.7172.921±0.8502.625±0.8900.3610.698 学生因素3.089±0.6252.75±0.8783.208±0.9671.3670.263 工作负荷2.929±0.6082.737±1.2103.042±1.4530.2850.753 总压力2.951±0.5032.896±0.6102.769±0.6250.2000.819
从职称的角度来看,职业压力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压力主要来自于科研任务重、教学工作量大、晋升职称、学历提升,以及家庭经济、子女教育和婚姻困扰等方面。从总体压力均值来看,助教压力大于讲师,讲师压力大于副高(见表5)。
2.3.4是否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职业压力的比较
表6 是否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职业压力各维度比较
维度双肩挑非双肩挑F值Sig. 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3.078±0.6662.95±0.8920.2940.590 角色职责3.644±0.7663.350±0.7681.8270.182 人际关系2.347±0.7632.169±0.7650.6770.414 自身生存发展3.100±0.7242.763±0.8422.1330.150 学生因素3.236±0.7552.719±0.8345.052*0.029 工作负荷2.764±0.8812.838±1.2100.0540.818 总压力3.053±0.5642.825±0.5791.9630.167
通过比较发现,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在职业压力各个维度压力的均值均大于专任教师。在学生因素维度,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的均值为3.236,专任教师的均值为2.719,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的压力大于非双肩挑教师即专任教师,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见表6)。从问卷内容设计可知,学生因素主要有: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或兴趣;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所教的知识;学生难教,成绩提高不明显;学生素质不高,有不良习惯,管理难度大。由于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既承要担行政工作,又要担任教学工作,因此在学生管理和教育方面的机会和压力均大于专任教师。
表7 不同健身习惯教师职业压力的对比
类别项目(N)总压力(M±SD)F值Sig. 健身习惯小锻炼量(26)2.848±0.519 中等锻炼(12)3.093±0.6950.8730.047 大锻炼量(20)2.840±0.585
调查发现,不同身体锻炼量高职教师职业压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7)。一种原因可能由于高职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很多,体育锻炼虽然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但并没有在本次研究对象身上体现出显著性影响;另一种原因可能由于本研究仅是横向调查,非纵向的或跟踪性调查,没有设置对照组等原因而未发现体育锻炼对个体职业压力的对照性变化。由此可见,高职教师缓解职业压力的途径需多元化。
高职院校教师在健身习惯方面,44.83%的教师为小锻炼量,20.69%的教师为中等锻炼量,大锻炼量的教师占34.48%。男教师身体锻炼量大于女教师,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0.01)。在职业压力方面,所有被调查对象均有压力,6.90%的教师表示有点压力,48.28%的教师表示有中等压力,较大压力的教师占43.10%,1.72%的教师表示有很大压力。男教师人际关系维度的职业压力大于女教师,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行政教学双肩挑教师职业压力的学生因素维度显著性大于专任教师(<0.05)。
高职院校应当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加教师经济投入,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尤其是对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考核标准可否重新设置,待进一步探讨。作为高职教师应提高健康意识,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可通过增加社会支持、积极参与锻炼等途径缓解自身职业压力。
[1]刘静民,刘华轩.清华大学教职工20年死亡跟踪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27-31.
[2]鲍道苏,王会.高校教师压力大健康状况堪忧[N].中国教育报,2004-10-1.
[3]BuckworthJ,et al .Exercise Psychology[M].2nd Ed.HumanPublishersInc,2005.
[4]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黄琼,王会明.高职教师职业压力量表的编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10-14.
[6]傅健,马爱民.健身运动处方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47-748.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hysical Exercise Habit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N Haiyan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Trade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8, Jiangsu, China)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SJB890008)。
孙海艳(1983—),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