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双娥 尹晓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节奏。疫情当下,民办本科院校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学生就业[1]。
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民办高校自身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创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合理地构建创新创业培养模式,需要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高校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2]。
当下,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虽已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并没有完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只是简单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实现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之间的紧密衔接,也没有在跨学院、跨学科课程方面做好安排[3]。同时,一些创新创业的课程被安排在大三或大四年级,低年级的大学生很难接触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熏陶。
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师本身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且认知层次还停留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无法将所学的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衔接[4]。显而易见,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师资力量的缺乏是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两者兼备的教师十分缺乏[5]。师资力量的匮乏是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此外,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人才引进制度和有限的资金也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投身其中。
与公立院校比,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受到的支持力度比较小,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教学条件得不到提升,教学资源得不到丰富。实验教学中的电脑设备陈旧,无法与新的软件匹配,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有的学校电脑数量有限,两名同学用一台电脑;更新教学软件的成本较高,不能够及时更新[6]。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设备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需要。
同时,民办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较少,且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不大,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地与专业实践过程对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教育与实践平台处于相互孤立的状态[7]。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课程与实践平台的系统结合,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养成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影响学生毕业后创新创业的成效。此外,一些民办本科院校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松散,缺乏统一管理,对孵化团队也缺乏持续的关注与跟踪,这使得学生不能与创业企业直接接触,也无法有效地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构建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需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寻求适合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民办本科院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明确“融创新创业教育于全过程”,分年级、分层次定位的培养目标,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学校要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将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案例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常态化。在大一、大二的通识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进行启蒙;在大三和大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等课程,使学生获得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还可以开设一些可以跨学院、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实现不同课程类型的融合,另外,还可以将第二课堂学分纳入学分认定范围。
民办高校教师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于专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民办院校要以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主线、学生主动研习为目标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头脑风暴、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主动研习的能力。
只有一流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一流的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为支撑。为了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突发的疫情,民办高校可以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高校对于专职教师的培养,可以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通过定期开展创业教学技能培训,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国内或国际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术交流会,了解最前沿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创业资讯。还可以选派专职教师赴国内外著名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其次,对于兼职教师团队的组建,可以聘请一些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创业成功的校友担任兼职教师。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可以定期地开展一些讲座,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兼职一些短期课程,让学生直接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更容易萌生创新创业的想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点指出,学校要重视实践平台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因此,要构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
校内实验室是训练大学生思维素质和基本技能,增强大学生职业体验感的主要基地。因此,学校应加大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及时为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造优质环境。同时,为了有效地利用校内实验室教学设备,还可以在开放对象、开放时间、开放地点等方面进行宽松设置,以满足不同学年学生的需求。配备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及时解疑,使创新创业灵感得到捕捉,然后把创意付诸实践,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学校应强化与企业和政府的交流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外资源,积极扩展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众创空间等,打造校企合作的特色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与政府的交流中,结合民办本科院校专业特色向政府争取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搭建特色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好前、中、后的规划,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更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求民办院校既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又要结合当前新形势的变化而调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