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周泓杰,余胜伦
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新能源汽车是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未来市场将会大量需求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技术人才。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从实际的教学现状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课程标准不规范,教育效果不佳。新能源汽车课程为新兴课程,开设时间短,很多学校仍在摸索阶段。汽修专业在开设新能源课程前必须完善相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计划等。但在执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计划时,由于方案制定不完善、缺少企业调研、设备资源缺少、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2)教学中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在新能源汽车课程中常用的车型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包含高压动力电池,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常见的动力电池电压为336 V、384 V或更高,一旦学生操作不当发生触电故事将成为重大教学事故。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忽视安全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高压电安全操作放在首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教学。
(3)设备维护不当损坏率高。目前各中职学校使用的新能源设备大多为新能源汽车实训台架及新能源汽车。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会有一定损耗,加上教师及学生使用新设备时,熟悉程度不够,往往会出现错误操作加大了设备损耗。新能源汽车教学设备(台架及汽车)包含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使用维护复杂,电池管理难,不宜长期充放电,用作教学使用时,将会大大加剧损耗。
新能源汽车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计划前,必须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行业需求。中职教育应大力提倡“现代学徒制”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探讨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再制订相关方案。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结合之前所学的相关课程,再制订新能源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公共实训中心、实训基地等社会资源。
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包含高压动力电池,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后果严重,防范对策如下。
(1)加强高压电安全操作教育,开展相关专题课程。
(2)配备齐全防护道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鞋、防护眼镜、绝缘帽、绝缘工具和绝缘垫等,并规范穿戴使用。
(3)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检修操作的规范性,如使用模拟仿真软件、VR技术、微课、在高压维修开关处安装电子报警装置等。
(4)重复练习高压插接件拆装及检修。(5)加强触电事故应急救护训练。
(6)配备触电事故应急救援包等。
教师必须把“规范安全进行高压电维护操作”作为每一节实训课的重点工作。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动力电池造价昂贵、维护复杂,因此把动力电池的规范使用及维护作为教学重点。动力电池的维护方法如下。
(1)防寒避暑,注意湿度。动力电池的储存有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条件,必须严格遵守。
(2)避免亏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动力电池电量,不能发生亏电现象(不低于总电量的20%)。特别在寒暑假期间,电池容易出现亏电。
(3)科学规范充放电。必须按维护手册进行充放电维护,不同型号电池有不同的充放电策略,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手册的要求。
中职学校在开展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制定详细的、规范的、可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全方位监控安全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同时,新能源汽车设备相对传统汽车设备更容易损坏,必须制定科学的使用及维护方案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