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1-23 00:12:41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李香桂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李香桂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各项政策和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专业教学标准、X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重构教学内容,实现课证融通、书证融通及“1”与“X”的有机衔接,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1 目前的现状

(1)人才培养与证书标准存在差距。1+X证书制度刚刚起步,2019年开始第一批试点,各职业院校还处于探索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实训条件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还没能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虽然有部分院校已开展了证书试点考评工作,但不同程度存在考教分离状态,重考前培训、证书考核两个环节,轻教学过程实施,还没有形成基于1+X证书制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课证融通上与证书标准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

(2)证书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分散的问题。目前我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主要分散在第2学期~第5学期,学生要考取职业技能等级模块内容,需要修读完全部课程,由于课程前后衔接不紧密,导致知识内容碎片化、割裂化,教学培训效果难以达到证书要求。例如要考取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M1)模块中级证书,依据证书标准,学生必须具备动力系统检测与维修、变速箱系统检测维修、分动箱系统检测维修、传动系统检测与维修、差速器系统检测维修的能力。为此,学生应修读完成安排在第2学期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5学期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第3学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第5学期的“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和第5学期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后方可考取证书。由于这些课程分布在不同学期,使获取证书的难度加大。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设置优化,可有效解决该问题。

(3)目前课程设置缺乏技能考核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模块分初级、中级、高级3个等级,分别对应检查保养、检测维修、故障诊断3个层次,对应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形成螺旋式上升趋势。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相关课程只在某一个学期开设,没有进行知识的加深和拓展,没有形成梯度。通过课题的研究可实现证书课程由易到难的层次进行考核。

(4)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重复、滞后等问题。传统课程建设还存在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重复、滞后等问题,从专业课程名称看,“X”的内容难以叠加进去,但同时最新的技能、知识又不能及时跟进,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技能滞后,学习效率低下。通过课题研究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对现有课程进行梳理、评估,减少重复教学的内容,突出重点。另一方面根据汽车行业的新技术、产业的新业态、工作岗位对技术技能的新要求及时跟进、补充最新知识、技能,借鉴“证书型”课程开发经验,开发新课程,不断提高技术、技能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因此,为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避免目前职业教育“教学脱离实际、专业脱离职业、学生脱离岗位”的现象,必须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实施课程融通,在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的同时,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促进“1”与“X”的有机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

2 具体措施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书证融通理念为指导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对专业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定位,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相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职业培训的内容与课程内容相互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考核评价,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以达到学历水平与职业技能等级水平等值互认。

(2)优化课程设置,重构课程内容。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M1)、汽车转向悬挂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M2)、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M3)、汽车全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技术(M4)等10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初、中、高3个等级,各证书模块经考核合格后即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技能等级证书,将不同模块进行组合即可达到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由于不同模块不同等级所对应的工作任务、职业技能、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均不同。因而要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和项目考核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初、中、高级证书技能要求相对应的课程内容,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任务单元活页式教材和颗粒化教学资源。做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效衔接,将职业技能模块中要求的技能点、知识点融入课程教学标准和企业工作岗位中。同时,根据初、中、高级证书考核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等级证书考核的连贯性及层次性。

(3)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内容为导向,以每个证书模块对应的20个学习任务为抓手,以证书考核技能点和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活动,按任务引导、关键技术演示指导、工具准备、资料查阅分析、实施方案制订、小组任务执行、评价总结的流程组织课堂教学。灵活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素质、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教学实训中心完成,尽量给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4)改革评价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每个工作任务学习完成之后,从情感、知识、技能、信息查阅、工具使用、表单填写及7S等7个维度进行评价考核,完成证书模块相关课程教学任务之后,进行证书培训考核,考核通过获得相应等级证书,计入相应的学分,同时可免相关课程的期末考试;如果考核不通过,可再培训补救,同时将每个具体任务的考核成绩作为课程的过程性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学业成绩。课程考试与证书考核学分可进行相互转换,学生通过证书相关课程的考核后可以获得相应模块的技能等级证书,该课程优秀,可申请免考;如果学生未通过技能考核,可以继续参与该课程的期末考核,以获得该课程学分。

(5)优化实训资源配置。课证融通教学实施,必须具备符合职业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设备标准与实训标准要求的实训教学资源。应按照证书考核标准要求配置实训资源,满足考核工位及设备要求。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企业积极筹备和建立联合开发实验室,拓展试验、实训平台,让实训资源最优化。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X证书课程体系构建和课证融通实施,师资是重中之重,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外,应同时具备“工程实践、教育教学、课标开发、教材开发、资源开发、证书考评”等6大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全面组织教师参加等级证书考评培训,熟练掌握等级证书的考务要求和技能操作要求,深化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一线导师共同授课、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成教师技术服务等提升师资能力。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CSCD收录证书
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 10:44:40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 07:19:36
收录证书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