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怡华 曾青青 张石兰
在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规划中,号召高等院校大力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规划中提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但是,目前大部分本科高校培养出的软件工程人才出现了“培养模式和技术与社会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用人单位不满意”等问题[1]。因此,开展创新驱动为前提,深入校企协同,引入“工作室制”软件工程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实践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下文就软件工程专业对校企协同创新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1]。
校企合作模式起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20世纪中叶风靡于欧美国家。主旨是由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学习研究的资金、材料等,学校为企业提供生源,让填报校企合作的学生专门学习学校所合作的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锻炼学生的办事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也让学生毕业后工作有了保障。
工作室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一般是指由几个爱好相同的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由其他志同道合之人加入组织,它形式多种多样,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2]。而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就是由所学专业相同的大学生、学校教师、企业内部人员构成的小团体,企业内部人员是用于提供学生所学的知识方向,而学校教师就是以企业所需人才类型为准则进行传道授业。“工作室制”为学生提供专业性更强的知识;提供更多的资源供他们研究、学习;在工作室里和众多老师,同伴讨论课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扩展思维,开阔视野;更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场所,更加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编程能力或是管理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以及学校要以社会行业为导向,培养富有执行力、竞争力及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3]。对于学生来说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各种有关于自己工作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比如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本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基础知识,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大局观、世界眼光。学生还要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至少精通一门开发语言,具备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能从事相关行业应用软件的管理、维护及开发工作。
借助工作室平台,按照企业真实项目设置项目岗位、将模拟项目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学生组成项目开发小组,按照“需求分析、系统架构、系统设计、分组讨论、互动交流、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线上运行、总结评价”的流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教师为向导,但并不参与具体的项目过程,而仅仅只是一个导向的作用,教师也要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学生是主体,负责承接项目的总体框架设计、具体设计和项目实现。
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实践教学中,以工作室为平台组建由企业工程师、校内专业教师联合指导,学生组成项目开发团队,完成企业项目。企业工程师、指导教师、学生等多方互动,有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两个零距离无缝对接,较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脱节的问题。
工作室的模式以理论学习的知识为根本,以动手实践为方法,以提高能力为目标,师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这样则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通过联合校外实习基地,构造多方位、多层面的实训基地新布局。
目前校企合作,涉及到的管理人员不仅有学校教师,还有企业。这种情况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其一,多方管理人员的加入使得学校的管理并不统一;其二,校企合作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和帮助,而且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其三,校企合作的定性管理,让学生缺乏兴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劲头不足,努力程度不够。现实中,更多的企业更注重的是实践,很多学生既要将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又要锻炼好自己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却是其他专业知识掌握好的人花费很长时间去锻炼出来的,这让校企合作制度下的学生大多是能力达标,但知识浅薄。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对其重视起来,让企业与学校双方都积极地参与进去;让学校和企业管理融会贯通,汲取经验,优势放大;制订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校企合作的合法权益,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学校方面应当在企业的要求方面,审查是否可以进行人才培养。与此同时,要加大力度投入教学力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工作室的管理人员应在和领导人员协商后,为工作室内的学生申请,学习更多的知识,比如学生感兴趣的其他软件工程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鼓起学生们的学习劲头,让他们变得更加努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资源,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发散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校企合作虽然有许多不足,需不断加以完善,实现双方合作共赢。本文以软件工程为例对校企合作“工作室制”进行探析,希望对实际情况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