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研究

2020-11-22 02:07黄贵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精准

■黄贵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前言

随着高校人数的扩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益增多,据教育部统计,高校贫困生一般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15%-25%,特别贫困生占8%左右,学生资助资金由2012年的1126.08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688.76亿元,年均增长约10.66%。总体而言随着习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扶困难人口的子女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全国高校逐步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机制,不断提升教育公平保障水平。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导致部分应该得到资助的学生没有办法及时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高等院校贫困学生资助的机制体系应该采用一整套完整的机制,促使高校资助政策能够帮助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确保贫困学生资助一个不落下。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分析

各大高校对贫困生资助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使得高校贫困资助工作更加扎实有成效。但是现在很多高校贫困生资助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机制,导致精准扶贫没有落实。就高校而言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高校贫困生识别不精准

对贫困生的识别是高校开展精准扶贫的最关键的一步,不能够做到精准识别后面的工作就是失去了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贫困生识别工作的重视。暂时高校除了提供建档立卡、低保证、优抚对象证明、特困人员救助证贫困生比较好确认之外,其他贫困生认定普遍就是采用学生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相关部门出示的相应的证明材料,太过于简单的、形式上的片面认定。在利益的驱动下,可能存在一部分不是贫困生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被认定为贫困生。同样也存在一些贫困生出于自尊心比较强等原因、不愿意去申请贫困生认定,直接放弃政策的资助。这种行为有悖于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初衷,不利于国家资金合理分配,容易营造出不公平的氛围。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执行不完善

高校的资助政策采用的是“奖、勤、助、贷、补、减、免”资助体系,确实在一定的阶段可以解决大学生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减轻学生大学期间的经济压力,其实贫困生还存在因贫产生的心理的压力、学业上的压力以及就业方面等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应该深入了解情况,认真细致分析贫困生致贫的原因,针对不同致贫的原因,实施个性化的资助政策,最终实现精准化资助。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不科学

目前,很多学校是在学生入学时候将贫困生审核工作完成后将他们的资料纳入贫困库里面,之后不再管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资助的过程中家庭经济状况有好转,没有主动提出申请退出贫困库,使得库内的信息不精准,一直享受资助,浪费国家有限的资助资金,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家庭突遭变故,信息没有及时纳入贫困库,导致无法享受国家资助,明显与国家精准扶贫、精准到人的初衷相违背。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机制研究

(一)识别机制

只有建立完善的识别机制才能使得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有夯实的基础。一是高校资助工作必须要规范贫困生的建档立卡,严格把控贫困生认定标准,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去智能化的认定审核。二是贫困生认定实现综合评价体系,应该将家庭成员的职业、收入、健康状况和学生平时生活支出等很多信息,能够全方位判断避免认定模式的单一化。三是严格把关审核材料,防止弄虚作假,同时还要举行不定期检查材料,随机抽样实地复核材料,对于材料不真实的学生严肃处理和通报批评。

(二)执行机制

贫困大学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在精神上也是面临这贫困的状况。首先是解决物质上的贫困,高校除了通过对经济上的资助,还要鼓励企业与高校进行长期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高校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开设的专业特色为困难生提供带薪实习的岗位,还可以优先考虑贫困生就业岗位。二是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和能力培训工作,高校经常组织困难学生免费学习职场技能、面试技巧等培训,提升就业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最后就是重视精神的扶贫,辅导员多与这些同学沟通,了解最新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鼓励他们保持积极开朗的心情,有条件学校邀请心理教师定期开设心理课堂。

(三)反馈机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做到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贫困生学会自我造血工程、资助脱贫。贫困生的反馈机制需要高校助贷科和辅导员成立小组,随机对资助的贫困生进行评估反馈,对反馈的结果动态化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对资助的学生成绩单、校园卡消费记录、朋友圈等大数据技术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变化情况;还可以调研考察的形式,比如跟老师、同学、家人交谈从多方位熟悉贫困生的状况。通过综合性的反馈我们就可以很清楚明白学生在得到资助下在学习、生活与心理是否都有明显的改善,如果变化很大的学生我们可以宣传,在校园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对于不好的贫困生需要在资助方式不断优化改良,这样才可以实现真正的资助育人的目的。

(四)退出机制

有进有退系才会使得整个体很完整,也是实现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必然过程。退出机制就是发现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却得到资助的学生,既要对这些不

符合贫困生去证实,一旦确定情况属实后,必须使得该生退出贫困生资助库。存在一些家庭在申请资助的时候属于建档立卡的困难户,经过国家对口帮扶后,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明显的好转、或者就是个别学生经历了天灾人祸之后,在政府和社会资助之后恢复了之前的生活水平等情况。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定期按照识别机制的要求认定,适当的进行退出。根据反馈机制的结果进行分析,对于那些生活奢侈、学习成绩很差的贫困生,需要将强教育和引导,如果经过教育和引导贫困生仍然不改变状况,那么需要取消该贫困生的资助资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发挥国家精准扶贫的排头兵的作用、彰显高校的社会责任,不断完善高校的资助机制去帮助贫困学生走出短暂的困境,让他们学有所成回报社会,这样高校资助工作才可以回归精准扶贫的本质。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精准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