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于灵编创的柳琴戏《梁祝》音乐举要分析及启迪

2020-11-21 06:24
关键词:柳琴永城梁祝

薛 雷

□艺术学研究

唐于灵编创的柳琴戏《梁祝》音乐举要分析及启迪

薛 雷

(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柳琴戏《梁祝》是河南省永城柳琴剧团新编传统剧目,其音乐是由该团团长兼作曲唐于灵所作。他在该剧目音乐编创中,不仅继承了柳琴戏音乐之传统,而且还汲取、采借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导主题音乐,豫剧常用调性、板式及伴奏手法,还有声乐合唱形式等,凸显了该剧目音乐在继承与创新上的相辅相成。进而表明当下柳琴戏音乐要想赢得更加广泛的受众,既要继承柳琴戏音乐传统,又要汲取多元音乐养分对柳琴戏音乐进行探索性的变革与创新,同时也从音乐编创层面诠释了柳琴戏音乐流变中的个人原因。

唐于灵;柳琴戏音乐;《梁祝》;继承;创新

柳琴戏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地区的拉魂腔声腔系剧种,主要流布于江苏、山东和河南三省。在拉魂腔戏曲艺术考察研究中,笔者结识了诸多拉魂腔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艺人以及剧团管理者和音乐编创者,唐于灵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既是拉魂腔柳琴戏音乐的编创者,又是拉魂腔柳琴戏基层专业剧团的管理者。基于这一双重身份,他不失时机地极力为拉魂腔柳琴戏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大声疾呼,出谋划策,更是不辞劳苦地为河南永城柳琴剧团的恢复建制运作奔波。我们不仅对他一直坚守与执着柳琴戏艺术事业的精神而心生敬意,而且从他编创的柳琴戏剧目《梁祝》音乐所秉承的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的艺术成果中深受启迪。

一、唐于灵及其从艺历程

唐于灵(1964- ),河南省永城豫剧柳琴剧团团长、二级演奏员、二级作曲。据唐于灵所讲,他的父亲在当地是位颇具声望的柳琴演奏高手,在唐于灵幼小的记忆中,家中的墙上总是挂着一把“土琵琶”(乐器“柳琴”的前身)。唐于灵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就能像模像样地弹奏“土琵琶”了。唐于灵的父亲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也是他音乐道路上的“伯乐”。父亲看出了唐于灵在音乐上的天分,便开始对唐于灵在柳琴演奏上进行开蒙指导。故此,唐于灵先后被招入永城艺术学校和商丘艺术学校进行柳琴与三弦两种乐器的专业学习,这也使他在柳琴和三弦器乐演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具备了从事柳琴戏与豫剧伴奏的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唐于灵在商丘艺术学校就读期间,曾对豫剧音乐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第一次创作的豫剧音乐唱段,就被商丘艺术学校专业教师选作教材谱例进行了使用。唐于灵这次豫剧音乐创作上的成功,对他随后在戏曲音乐创作上的兴趣具有十分深巨的影响,也坚定了他日后从事戏曲音乐编创的信心和目标。他从商丘艺术学校毕业后,便进入了河南永城豫剧柳琴剧团工作。自此,他就时常为一些小型剧目及折子戏进行音乐编创,他所编创的一些剧目音乐在不同级别的会演和评奖中屡次获得好评及奖项。再加上他业务能力强,为人忠厚,办事认真负责,群众基础也好,在23岁时,他就成为剧团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并在26岁时,被正式任命为河南永城豫剧柳琴剧团团长。唐于灵自从担任剧团团长后,一方面大力组织艺术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做好剧团的日常管理工作。我们从永城豫剧柳琴剧团这“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编制架构模式上,不难看出,这也是我国多数基层剧团为了更好地适应演出市场与自身的生存而实行的一种无奈之举。虽然永城地处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交界地区,豫剧和柳琴戏在当地也十分流行,可是,由于在人员编制上的历史原因,永城柳琴剧团曾经一度被撤销编制,可谓名存实亡。直到21世纪初,在当地民众强烈要求恢复柳琴剧团的呼声感召下,在永城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下,最终在2007年,唐于灵开始酝酿复建永城柳琴剧团的工作。据唐于灵说:“柳琴戏在永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柳琴戏在河南又是一个稀有剧种,曾被称为‘中原一枝花’‘河南第一团’。豫剧剧团在河南省不缺永城豫剧团一家,而永城柳琴剧团却是河南省唯一的柳琴戏剧种官方剧团,这也是永城地区文化艺术方面的一大特色。”(1)他的这一见解及认识,也得到了永城市委、市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认同。在唐于灵不辞辛劳地斡旋奔波下,先是恢复了永城柳琴剧团的编制,并于2009年,在永城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由市财政下拨了专项资金排演柳琴戏新编传统剧目《梁祝》,这一剧目在河南省第二届县(市)级文艺团体戏剧大赛中荣获金奖。评委专家对该剧目的评价有“五好”赞誉: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舞美好、音乐好。另有观众在观看了该柳琴戏剧目《梁祝》后赋诗一首:

《美不胜收》(2)

——看永城柳琴戏《梁祝》

流光溢彩大幕开,飘然若仙玉人来。

心诚性善梁山伯,冰清玉洁祝英台。

燕语莺声诉肺腑,柳韵琴音沁心怀。

如痴如醉三日后,眼前蝴蝶仍徘徊。

可见,柳琴戏《梁祝》的艺术创作是成功的。其中作为戏曲艺术灵魂的音乐,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柳琴戏《梁祝》音乐举要

永城豫剧柳琴剧团排演的新编传统柳琴戏剧目《梁祝》,其音乐是由唐于灵编创完成。该柳琴戏剧目音乐编创上的特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曲调采借与本剧种特色音调的融合

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音调,可谓家喻户晓。其中纯朴柔美的“爱情主题”音调更是让人过耳难忘(见谱例1)。

谱例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爱情主题”曲调

在唐于灵编创的柳琴戏剧目《梁祝》音乐唱腔中,较好地把深入人心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曲调与柳琴戏音乐典型曲调巧妙地进行了嫁接融合,呈现了一段既清新柔美,又淳朴热辣的柳琴戏唱段(见谱例2)。

谱例2:

柳琴戏《梁祝》中“我家有个小九妹”唱段(3)

另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副部音乐主题,这个活泼的小快板,以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三载同窗、共读共玩的情趣音调,使人听后也会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见谱例3)。

谱例3: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副部音乐主题

唐于灵又将这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副部音乐主题”,引入到柳琴戏剧目《梁祝》的音乐编创之中,只是在柳琴戏唱腔的最后结束部分,才转入到柳琴戏特色音调上,以保有柳琴戏剧种的音乐风格特色,这样的音乐编创手法值得借鉴、推崇与研究(见谱例4)。

谱例4:

柳琴戏《梁祝》中“途中回忆”唱段

显然,在唐于灵的柳琴戏剧目《梁祝》唱腔音乐编创中,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导主题”(爱情主题和副部音乐主题)音乐之运用,可以瞬间就把观众带入到《梁祝》故事情节意境之中,尤其是对年轻观众来说,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导主题”的音乐曲调在柳琴戏音乐中的活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年轻观众与柳琴戏艺术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年轻观众对柳琴戏的亲近感。另外,柳琴戏的“戏迷”与“粉丝”也不会对该柳琴戏剧目《梁祝》感到失望,因为在该剧目唱腔音乐中随处可见(听到),最能体现柳琴戏音乐韵味的典型音调及特色乐句。譬如,以下所列的谱例5至谱例12这八个音乐曲调,都是柳琴戏的特色音调,它们皆在唐于灵所编创的柳琴戏剧目《梁祝》音乐唱段中被时隐时现地运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贯穿与统一柳琴戏音乐风格特色的效用。

谱例5:

谱例6:

谱例7:

谱例8:

谱例9:

谱例10:

谱例11:

谱例12:

不难看出,以上这八个柳琴戏特色音调被唐于灵巧妙且恰如其分地穿插于该柳琴戏剧目《梁祝》的唱腔音乐之中,不仅使其时时地萦绕于观众耳际,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有柳琴戏音乐特色的作用。可见,唐于灵的柳琴戏音乐编创,所要追求的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效果。

(二)豫剧调性、板式及伴奏手法的运用

学界皆知,在传统的柳琴戏唱腔音乐中,调式调性上主要是以民族五声性的D宫调连接转换为D徵调的犯调手法的运用,而在唐于灵的柳琴戏剧目《梁祝》的音乐编创中,却在一些唱段的开头,首先运用的是G宫调,而且在板式的运用上也不仅仅是柳琴戏音乐传统意义上的有板无眼,而是增添运用了“非板”(散板)及“一板三眼”(虽然在记谱上还是一板一眼式的记谱)的板式(见谱例13)。

谱例13:

柳琴戏《梁祝》中“西风凄凄秋意冷”唱段

显然,在谱例13该唱段音乐的伴奏手法上(请注意间奏曲调的写法),乃是借鉴了豫剧的伴奏曲调发展手法,而且在伴奏乐器的运用上,还增加了一件“南梆子”(高音的梆子)这一打击乐器。显然,在此段音乐中,无论是调式、调性、板式的选择,还是伴奏手法以及打击乐器南梆子的增设,都是为了该柳琴戏剧目《梁祝》人物剧情和音乐情绪表现上的需要。乐界共识,“非板”在感情表达上通常会更加充分到位,而“南梆子”的音色效果,能够使每一下的击打,都好似打在剧中人物角色那颗受伤的心上,进而达到所需要的艺术效果。再譬如,该柳琴戏剧目《梁祝》中的《花落有意水无情》唱段(见谱例14)。

谱例14:

柳琴戏《梁祝》中“花落有意水无情”唱段

从谱例13和谱例14这两段音乐形态的实例中,我们不难想到,该柳琴戏剧目《梁祝》的音乐编创者唐于灵,有着深厚的豫剧音乐积累和修养,这也体现在该柳琴戏剧目《梁祝》音乐编创中对“G宫调”和“南梆子”的运用上。实际上,对唐于灵戏曲音乐编创历程全面考察后,不难发现,在他的柳琴戏音乐编创中借鉴与搬用豫剧音调及其创作手法,可谓时来已久,至于在该柳琴戏剧目《梁祝》音乐编创中的运用,乃是建立在唐于灵深厚的豫剧音乐修养和实践经验之上,实乃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说,只要吸收、借鉴而来的东西能够被运用得恰到好处,既自然又不生硬,这对柳琴戏音乐编创来说,当然可以看作是一种有益无害的尝试与创新。笔者就此曾问过唐于灵,他的这种柳琴戏编创手法,是否可以在今后的柳琴戏音乐编创中作为一种模板进行可复制性地推广与应用,他的回答是爽快而肯定的。他说:“只要今后碰到要表现的剧情与该柳琴戏剧目《梁祝》大致相同,再次运用业已成型的曲调形态未尝不可。”(4)

(三)合唱形式在柳琴戏音乐中的开拓

一般来说,戏曲音乐要具有抒情性、叙述性和戏剧性三方面特征。当然,戏剧中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对事件发展情节的陈述,必须要进行有机地结合,方能表现出复杂的戏剧场面和戏剧情节。一般来说,戏剧性音乐表现的基础是抒情性与叙述性的结合。据此,为了加强柳琴戏音乐的抒情性,唐于灵在柳琴戏剧目《梁祝》的音乐编创中,就多处使用了合唱或对唱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加强歌唱性,因为歌曲的本性就在于抒情。我们可以从该柳琴戏剧目《梁祝》中的第二场“托媒释疑”和第三场“十八相送”唱段的合唱音乐部分,来感受唐于灵在柳琴戏剧目《梁祝》音乐编创中所要表达的抒情性效果(见谱例15、16)。

谱例15:

柳琴戏《梁祝》中的第二场“托媒释疑”合唱部分唱

谱例16:

柳琴戏《梁祝》中的第三场“十八相送”合唱部分唱段

显然,这一合唱歌曲式的抒情性唱段,也为该柳琴戏剧目《梁祝》戏剧性音乐表现奠定了基础。因为在戏曲音乐创作中,毋庸置疑,就是要努力做到抒情性、叙述性和戏剧性三方面特征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当然,就某一具体戏曲剧目音乐编创而言,这三者又不是均匀等量地分布。通常情况下,戏曲中的抒情性音乐多用于速度较慢、板眼舒缓、曲调曲折、唱词节奏较宽,即所谓“声情多而词情少”的演唱部分;戏曲中的叙述性音乐多用于速度适中或稍快、旋法平朴、起伏较小、唱词节奏较密、较接近于语言音调的表达,即所谓“词情多而声情少”的演唱部分;戏曲中的戏剧性音乐多用于情绪激烈、音乐性格鲜明、曲调起伏较大、板眼紧凑(有时带有散板)的演唱部分。就此,对照唐于灵的柳琴戏剧目《梁祝》音乐编创,不难看出,他也较好地掌控到了这一点,同时,他所编创的柳琴戏音乐曲调也都十分优美动听,使广大观众(听众)听后也能够很容易地接受并喜爱,这也为柳琴戏艺术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受众。

结语

综观唐于灵柳琴戏剧目《梁祝》的音乐编创,其中有两点较为凸显:一是,运用“耳熟能详”和“约定俗成”的“主导主题”音乐曲调植入柳琴戏音乐编创之中。同时,对柳琴戏传统特色曲调灵活巧妙地穿插运用。这一举措,不仅使柳琴戏剧目《梁祝》的音乐多了一些“现代性”和“亲近感”,并且使柳琴戏观众的年轻化得以拓展,而且也使柳琴戏“戏迷”与“粉丝”依旧能够欣赏到那些魅力十足的“拉魂”腔调,以达到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二是,柳琴戏音乐编创者唐于灵的学习背景与艺术实践及修养在该柳琴戏剧目《梁祝》音乐编创中得以充分地展现及反映,这也使得柳琴戏音乐编创更加具有“主体性”特征。不管怎样,最为根本的一条是,唐于灵的柳琴戏音乐编创特色,再一次充分体现了柳琴戏音乐编创的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柳琴戏音乐流变的“个人原因”[1],对于唐于灵个人而言,他在柳琴戏剧目《梁祝》音乐编创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其实也是对拉魂腔音乐及戏曲音乐在当代流变中“个人原因”的一种践行。

至此,通过对唐于灵柳琴戏剧目《梁祝》音乐编创的举要剖析,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柳琴戏音乐的成功编创,不但要保有柳琴戏自身音乐风格特色,而且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变革。戏曲音乐编创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不仅是对柳琴戏音乐编创的要求及原则,对我国戏曲音乐编创也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1)此段话是2012年8月,作者在永城豫剧柳琴剧团对唐于灵访谈时,他的表述。

(2)此诗句摘自河南省永城豫剧柳琴剧团柳琴戏《梁祝》节目单。

(3)本文中该类谱例均出自永城豫剧柳琴剧团柳琴戏《梁祝》音乐总谱。

(4)此段话是2012年8月,作者在永城豫剧柳琴剧团对唐于灵访谈时,他的回答。

[1]张伯瑜.音乐流变:传统音乐繁衍与消亡的内在因素[J]. 人民音乐,2001(2):11.

Music of Liuqin OperaEdited by Tang Yul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XUE Lei

(Department of Music,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Nanjing 210013, Jiangsu)

Liuqin Operais a new traditional play by Liu Qin Troupe in Yongcheng, Henan Province. Its music was created by Tang Yuling, the head of the troupe and composer. In the music creation of the play, he not only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of Liuqin music, but also absorbed and used for reference the dominant theme music of violin concertothe tonality; board playing and accompaniment techniques commonly used in Henan opera, as well as vocal chorus forms, highlight the complementarity of music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us indicating that if the present Liuqin music wants to win a wider audience, it must inherit the music tradition of Liuqin music and make exploratory changes to Liu Qin music by absorbing various music nutrients.

Tang Yuling; Liuqin opera music;; inheritance; innovation

2020-07-03

2017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拉魂腔音乐及其流变研究”(17YSB003)。

薛雷(1966- ),男,江苏徐州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艺术学理论。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0.05.21

J643.5

A

1004-4310(2020)05-0130-08

猜你喜欢
柳琴永城梁祝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柳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永城:裹包玉米走俏 农民省心增收
明清闽南梁祝戏曲、俗曲的出版与传播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柳琴改革发展轨迹
中粮集团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落户永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进校园的意义
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