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改革发展轨迹

2018-01-09 07:46殷增琴
齐鲁艺苑 2017年6期
关键词:柳琴乐器改革

殷增琴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柳琴改革发展轨迹

殷增琴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柳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它从产生到发展只有短短二百余年。二弦柳琴是柳琴最早的形态,后来逐渐诞生了三弦、四弦柳琴。随之,音乐体裁也发生变化,柳琴独奏曲、协奏曲渐渐被人们所接受。王惠然是把柳琴艺术推向高峰的民间音乐家,为柳琴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柳琴步入大雅之堂成为一件名副其实的高音乐器。文章从柳琴起源出发,按时间顺序来介绍柳琴,梳理柳琴的改革发展轨迹。

改革;二弦柳琴;四弦柳琴;音乐创作

一、传统柳琴

(一)柳琴的历史溯源

柳琴形似柳叶,被称为“柳叶琴”,又有土琵琶、斗子、琥珀等称谓。柳琴隶属于我国弹拨乐器中的一种,是近代产生的一门乐器,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为了国乐中的主力军,在我国民乐队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是高音弹拨乐器的典型,被誉为“乐队中的珍珠”“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

柳琴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一带,关于柳琴的起源史书中并无记载,但随着这些年音乐学者的考查和一些民间艺人的查证所得:柳琴的产生与民间拉魂腔的发展联系十分密切。拉魂腔又称“肘鼓调”是产生于山东临沂的古老民间艺术形式,人们拿着用虎皮做的鼓,一边扭动身躯,一边哼着歌,替百姓祈福解难。后来,为了提高说唱效果,艺人们在吸取其它艺术形式,改进肘鼓调的同时,按照琵琶的形制创制了一把“土琵琶”,这便是最早的柳叶琴。[1]另外,关于柳琴的起源,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传说。相传在二百多年前,武氏兄弟因生活窘迫而到处逃荒,并唱着家乡小调即戏曲拉魂腔的早期旋律谋生,所用乐器因制作简单只有两根弦而被称之为二弦柳琴。这是关于柳琴的最早的传说,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拉魂腔”来源的真实性。当然,关于柳琴的传说还有很多,但因历史久远,而无法查证。就目前已有资料而言,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滕州县苏楼村发现的苏家祖传的一把二弦乐器,是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柳琴。在柳琴改革以前,二弦柳琴主要用于江苏、山东一带的地方戏曲的伴奏中。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音乐美感追求的提高,柳琴改革成为柳琴蜕变和进步的重要手段。

(二)传统柳琴的形制

柳琴是我国传统的抱弹弦鸣乐器。根据史书的记载,柳琴是通过民间艺人模仿琵琶创制而成的一种弹拨乐器,它与琵琶在形制上相似但体形相对琵琶较小,演奏时右手用拨子演奏,其余演奏方法与琵琶大致相仿。

柳琴相较于其他中国传统乐器来说属于年轻者,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却文化底蕴深厚、富有特色,其演出引起世界的瞩目。中国最早的柳琴是民间流传的二弦柳琴,它是柳琴最原始的形态。二弦柳琴的琴体较大,用柳木制作,简单而粗糙,只有两条丝弦,七个用高梁杆做成的音品,音域很窄,仅有一个半八度,不便转调,表现不够丰富,演奏技巧较简单,演奏时有一竹筒套在食指上,直到今天在山东滕州、江苏徐州的民间仍可见到这种形制的柳琴。[2]到20世纪60年代,二弦形制柳琴为了巩固在传统音乐中的发展地位,相关音乐工作者对传统二弦柳琴进行了全面改革,柳琴开始走上改革发展道路,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二、柳琴的改革与发展

(一) 柳琴改革之缘由

解放前,柳琴以二弦为主,应用于江苏、山东一带的戏曲伴奏中。在发展中,音乐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柳琴本身在许多方面都有不足之处。首先,二弦柳琴较其他乐器来说音域狭窄,只有一个半八度,七个音品也不便于在演奏中转调;其次,以柳木为原材料的二弦柳琴,简单粗糙,导致音量较小,音色表现力较弱;最后,传统柳琴琴体较大,演奏起来不方便,声音语言表达容易受到限制。正是由于这些不足,大大限制了柳琴的表现力,为了适应演奏的需要,二弦柳琴逐渐成为国内音乐工作者研究改革的目标。音乐家王惠然正是柳琴改革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对柳琴这门乐器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讨论与改革,而且还创作大量优秀的柳琴作品,这促使柳琴改革之路逐渐步入正轨。

(二)柳琴改革之历程

1.外形形制改革

最先对柳琴进行改革的是著名音乐家王惠然,他于1958年底制造出我国第一把三弦柳琴。在外形形制上,将传统柳琴的2弦7品加到3弦24品,并以十二平均律来计算和排列。琴体缩小、琴头精巧美观,其背板采用优质红木为材料,面板则选择了柳木。柳琴的腹腔中加安音梁、琴胆,面板上开有两个圆形音孔,并镶以骨质或塑料做的音窗,其丝弦也全用钢弦或尼龙弦,增大了音量。[3](P231)王惠然拓宽了柳琴的音域,达到三个八度(d1—d4)。这样看来,改革后的三弦柳琴,解决了柳琴音色音量以及转调的问题,而且在戏曲伴奏中被广泛使用,推动了我国民乐的发展。1960 年,王惠然先生以三弦柳琴为独奏乐器创作乐曲《银湖金波》,此后三弦柳琴开始走向大众视线。

20世纪70年代,王惠然对柳琴进行了二次改革,四弦柳琴(如图一)正式诞生。形制上,为了增加柳琴低音声部的表现力,王惠然在三弦柳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根低音弦和五个铜片音品。并且,面板做弧形并采取琵琶拼版,木质紧密的用在高音部分,松软的用在低音部分,使四弦柳琴的音色更加优美。[4]在音域上,柳琴由g 到g4可达四个八度,这打破了柳琴音域狭窄的历史,使柳琴在民乐中成为一件独具特色的高音乐器。在音色上,由于四弦柳琴在三弦柳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八度,所以高音区的高亢、中音区的柔和、低音区的深沉就更容易能分辨出来。音区间的层次感给柳琴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使柳琴在改革道路上越走越远。改革后的柳琴,有四个方面的优点:1.提高了定音、固定了定弦;2.扩展了音域、完善了音位;3.增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4.革新了演技、丰富了表现力。[5]20世纪70年代,王惠然又以四弦柳琴为独奏乐器创作乐曲《幸福渠》,为四弦柳琴的发展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图1

除了王惠然外,还有不少国内音乐研究者对柳琴进行了细致的调整和改革。比如现在我们所能见到柳琴的微调装置和体架是由孟宪洪在四弦柳琴的基础上制作发明的。他还对柳琴的品进行了改良,先后将柳琴的品换成铜品和不锈钢品,进一步丰富了柳琴的表现力。[6]除此之外,1975年林吉良、于智昭研制成功了五弦柳琴,这为柳琴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它成为研究柳琴和琵琶声部的桥梁。1980年,山东艺术学院常立玉教授成功研制了一把琴体较大的双槽七轴的七弦柳琴。不仅如此,著名柳琴家阮仕春制作了双共鸣箱柳琴,加大了柳琴的音量,使音色更富有美感。

2.音乐创作改革

柳琴的改革给柳琴音乐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柳琴在乐器改革与曲目创作上取得双重突破。在此期间,不仅诞生了三弦四弦柳琴,还使柳琴从一件戏曲的伴奏乐器走向独奏、协奏等新的高度。

《春到沂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柳琴独奏曲之一,于1971年由王惠然先生创作完成,乐曲以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沂河两岸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乐曲分为三部分,开头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取材于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的主题旋律,使我们一开始便能感受到乡村的动人景色。第二部分则是以山东传统的说唱和戏曲音乐为基调,由中板转慢板,再加以变化发展,表现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最后则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旋律以快板来展示人民劳动时欢腾的场景。

谱例1

由于柳琴独奏曲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王惠然并不满足于当前柳琴的发展,他认为柳琴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1978改革开放之际,第一首名为《毕兹卡欢庆会》的柳琴协奏曲正式诞生。“毕兹卡”是湖南土家族人的自称,“欢庆会”则顾名思义是描写庆祝节日时的热烈场面。乐曲以柳琴独奏形式开始;欢腾的引子以土家族特色的音调和强烈的“打溜子”节奏开始,仿佛把人们带到了充满节日气氛的土家山寨中;接着是柔美抒情的慢板段落,柳琴的滚奏犹如幸福的歌声十分动听。[7]在演奏中,主题与乐队相辅相成,十分默契,在不断演奏主题的变奏中把乐曲推向高潮。《毕兹卡欢庆会》等等一系列柳琴协奏曲打破了柳琴作为独奏乐器以及伴奏乐器的传统,使柳琴的音乐创作向更高阶段发展。在王惠然有了创作柳琴独奏曲和协奏曲的经验之后,1984年,王惠然创作了四个乐章的柳琴组曲《战魂曲》。王惠然在充分运用柳琴各种技法和表现力的同时,结合西洋作曲技巧,成功地表现了部队生活和军旅气质。[8]

在当代,柳琴音乐创作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多元化。2010年胡银岳创作柳琴独奏曲《魅影》,将柳琴的演奏技术发挥到了极致。作品采用无调性的技法,进行多声部的演奏,尝试各种手法来寻求一种别具一格的音乐特色。谱例2是柳琴曲《魅影》中的片段,连续二连音、五连音、六连音和十六分音符的重复使用令人眼花缭乱,节奏忽快忽慢毫无规律性,让我们体会到演奏《魅影》时的即兴和自由,再加上在极短时间内的强弱对比,复杂的变音符号等大大加深了作品的难度。由此看出,柳琴独奏曲《魅影》不仅跳出了传统柳琴曲的创作范畴,并且开辟了柳琴创作的新道路 。

谱例2

3.演奏技巧改革

随着三弦四弦柳琴的诞生,协奏独奏柳琴曲的问世,为了反映作品内容展现柳琴特色,王惠然创建了许多新的演奏技法,大大丰富了柳琴的表现力。在谈演奏技巧前,不得不说起演奏柳琴时必备的“拨片”。由于原始“柳琴套”质脆、易裂、触弦点过宽,发音较钝,有杂音,技巧受限。[8]现把竹制圆筒的柳琴套改造成尼龙制三角状拨片,不仅净化了杂音还容易控制演奏力度,便于柳琴爱好者更好的演奏。在演奏技巧上,在原有打、弹、挑、轮、滑等技法上加以变革创新。在左手技法上加入了大跳、双声部进行等等;在右手上加入了泛音、滑音等演奏技巧。无论是左手的大跳还是右手的泛音都大大增加了演奏的难度,为柳琴的创作表演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演奏技巧的改革虽然加大了演奏柳琴时的难度,但却赋予了柳琴音乐更丰富的色彩,增强了感染力。

三、对柳琴改革以及柳琴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柳琴改革后的发展现状

柳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历经变迁,日趋完善,逐步进入大雅之堂。在音乐家和改革者的辛勤努力下,柳琴在形制上日臻完善,音乐创作日趋丰富。起初,柳琴作为民间说唱和地方戏曲的伴奏乐器,改革后柳琴发展为独奏乐器,又出现了大量柳琴独奏曲和协奏曲,随着各大柳琴家对柳琴的重视,柳琴发展为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合奏乐器,柳琴在发展中改变了自己的地位,在高音乐器中脱颖而出。随着国乐的发展,柳琴在传统戏曲伴奏中日益“崭露头角”,最终被民族管弦乐队所吸收,完善了它与乐队在音乐色彩上的融合与搭配。目前,随着柳琴的广泛传播和认知,柳琴的销售量大大增加,柳琴曲的创作更加多样化,独奏曲、合奏曲、协奏曲等音乐创作都为柳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大音乐院校、艺术院校也将柳琴设为专业考试项目来吸引大量的柳琴研习者,促进了柳琴和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随着柳琴日趋成熟,柳琴音乐也被广泛应用,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的佼佼者,因此,柳琴教学也有了突破性进展,柳琴艺术专业人才层出不穷。另外,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年初成立了中国柳琴专业委员会,同年10月召开了首届“ 中国柳琴艺术研讨会”,海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演奏家出席了会议,发表论文20多篇,举办三场交流音乐会,展示了老、中、青、少四代同堂、大团结、大交流的兴旺局面,展望了新世纪柳琴艺术的宏伟前景。[10]随着柳琴得到广泛认可,柳琴的舞台演出次数不断增加,演出质量不断提高,大量的新作层出不断,专业人才不断涌现,着实为之赞叹。

(二)窥探柳琴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地大物博、文化灿烂赋予了柳琴艺术的历史积淀。柳琴历经百年,日趋完善。改革后的柳琴由于制作乐器材料的改变而使其缺点得到改善,为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写下了新的篇章。

柳琴的改革必然是漫长而曲折的。柳琴作为民族乐队中年轻的一员,琴声悦耳动听,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并且,在发展中许多优秀的柳琴曲让我们在聆听中记住了这件高音乐器,使柳琴有了越来越多的听众,这无疑对柳琴及其音乐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但是,柳琴的发展前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喜”必有“忧”。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柳琴虽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但柳琴的继承与创新仍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前,有多少民间艺术渐渐消失,然后走向灭绝,又有多少人将中国传统乐器逐渐淡忘。柳琴虽还未沦落到如此,但如果仅仅是创作几首柳琴曲,而让百姓继承与发展柳琴这件民间乐器,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对于柳琴的改革,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柳琴的形制、材料、琴曲演奏技巧的提高,传统戏曲伴奏与现代琴曲的结合,理论研究的完善等等。在今后,我们一定要辩证看待柳琴在未来的发展,发扬柳琴的优点,正视柳琴的不足。如此下来,柳琴在今后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被大众所了解,走向国际舞台。

[1][6]孟醒.柳琴的前世今生[J].黄河之声,2009,(20).

[2]常立玉.柳琴论文集[C].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

[3][4][5][9]何丽丽.柳琴的形制与改革[J].中国音乐(季刊),2006,(4).

[7][8]何丽丽.柳琴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0]王惠然.柳琴改革始末及艺术现状[J].人民音乐,2006,(5).

J632.3

A

1002-2236(2017)06-0055-04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6.011

2017-05-15

殷增琴,女,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鸿熙)

猜你喜欢
柳琴乐器改革
学乐器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柳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柳琴戏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以2010-2020 年为例
改革之路
乐器
改革备忘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进校园的意义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