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中隐喻的认知阐释——基于新冠肺炎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研究

2020-11-21 06:24
关键词:隐喻架构战争

李 伟

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中隐喻的认知阐释——基于新冠肺炎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研究

李 伟

(安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论述了新冠肺炎媒体话语中“战争隐喻”内在的系统性结构,构建起“防治新冠肺炎就是一场战争”的跨域映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战争隐喻”的构建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连贯性,凸显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战争隐喻”成功激发出人们内在的积极情感,能有效引导公众舆论,是构建社会应急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话语策略。

新冠肺炎;“战争隐喻”;媒体话语;文化连贯;话语策略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全国上下一盘棋,联防联控,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掀起了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高潮。我们注意到,当国人在谈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似乎更多地是在谈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疫”之声此起彼伏。一时间,报纸、电视台和互联网等主流媒体在播报有关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话语中,显现出一股“战争隐喻”的热潮。例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等。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战争相伴,极大地触发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战争隐喻”的话语思维。“战争隐喻”充盈于政治、经济、医疗、环境、体育等众多领域内的公共话语之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国内外学者对公共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做了大量研究,如Chiang & Duann[1],Williams[2]和杨洋[3]等梳理了公共卫生事件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并分析了该现象的话语动因及其语用效果的利弊;Flusberg[4]等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气候环境话语中的“战争隐喻”更有利于民众知觉气候变化的急迫性和危机性,激发其环境保护意愿;董晓波[5]对中英文足球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进行语料分析和中英语际对比研究,探讨了“足球是战争”话语隐喻背后的结构特征、社会认知和文化心理。

本文将重点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内剖析该隐喻表达的语义结构和认知基础,更加充分地认识和解读“战争隐喻”在疫情报道中的话语功能。

一、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的“战争隐喻”

隐喻广泛存在于日常话语中,是闪耀人们极致智慧的思维律动。传统路子上的隐喻研究囿于修辞学理论范畴之中,隐喻被视作一种语言现象,主要是增加语言和文体魅力的修辞手段。在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下,有关隐喻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概念隐喻理论开宗明义地提出,隐喻是人类思维、认知和语言运行的基础,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和行为工具,为人类提供了识解世界的视角。隐喻在本质上可以被定义为“人们利用某一类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6]5。国内学者束定芳提出:“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想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7]30Kӧvecses进一步证实隐喻是人类概念结构中一种单向性的跨域映射现象,是从相对具体的源域(source domain)向更为抽象的靶域(target domain)的认知投射过程[8]25。隐喻的概念映射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基本途径——“从具体到抽象”,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已知的具象事物来感知和识解未知的抽象事物,或者重新解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

诸多研究表明,话语中的“战争隐喻”极为普遍,将非战争行为或事件类比为真实世界中的战争,建构起“战争域”与其它不同概念域之间的跨域映射。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当其冲,借引“辩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之例,以“战争”为源域投射并建构了靶域“辩论”的内在概念结构,如:

(1)Your claims are.

(2)Hein my argument.

(3)His criticisms were.

(4)Heall of my arguments.[6]4

Lakoff和Johnson大体上将隐喻分为三类:本体隐喻、方向隐喻和结构隐喻,而“战争隐喻”则是典型的结构隐喻,通过具有完整内在结构的源域来识解结构抽象的靶域,在源域和靶域的异质结构系统中建立对等关系[9]。结构隐喻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在特征,凸显跨域映射的系统性。上述例(1)至例(4)中,有关战争内在细节的言语词汇被用来描述“辩论”事件中的诸多情形,人们在思维中用战争概念来系统性地架构“辩论”事件中的概念内容。

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突破了隐喻性话语研究的语言修辞视角,注重剖析隐喻性话语建构背后的概念机制和认知理据。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话语中的“战争隐喻”屡见不鲜,将“战争”概念投射到全国人民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事件结构中,建构起“防治新冠肺炎就是一场战争”的概念表征系统。“战争隐喻”已被用作新闻话语的叙事工具,投射出一种事件场景或叙事过程,用来解释复杂的抽象事件,开启理解事物的新视角。

二、新冠肺炎疫情话语中的“战争隐喻”

(一)“战争隐喻”的认知架构与跨域映射

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媒体话语中,人们普遍建构起“战争”与“防治新冠肺炎”两者间跨域映射的隐喻模式。描述战争事件的言语结构,如“命令、战士、冲锋号、阻击战”等,被用来论述新冠肺炎防治事件中的具体细节,媒体话语所建构起的“战争隐喻”呈现出系统性特征。

隐喻性话语的系统性根源于人们有关事件概念表征的认知架构(cognitive frame)。“架构”概念最早由Fillmore引入认知语言学领域,并提出“架构语义学”理论框架。他将架构描述为:“一个由概念所组成的连贯系统,其间各概念相互连通,理解任何一个概念都必须以理解整个系统结构知识为前提。”[10]架构作为一个认知概念系统,是人们理解事件时大脑中根深蒂固的认知结构[11]35。架构通常表征一个具有图式化结构的经验事件,其中包含事件场景、事件参与者及其所控它物等情境化元素。例如,当谈论一桩生意时,我们会激活有关“商业交易架构”中的相关元素:买家、卖家、商品或者服务、金钱、公司、交通运输等。

作为一种具有目的性的原型行为事件,“战争架构”包含战争参与者、战争地点、战争过程、战争结果等元素,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系统。与此相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以及全国人民都以自身特殊的方式全程参与到疫情防治中来,构成了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架构”。因而从源域“战争架构”到靶域“防疫架构”的映射形成了“防治新冠肺炎就是一场战争”的概念隐喻,两者内在结构系统在概念表征层面建立起对等关系。认知架构的系统性决定了跨域映射的隐喻细节,因而“防治新冠肺炎就是一场战争”的隐喻映射过程可以作如下描述,如图1所示:

图1 “战争架构”到“防疫架构”的跨域映射

本文通过选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新闻媒体话语自建小型语料库,识别出其中“战争隐喻”的语言实例,并对“战争隐喻”的跨域映射进行详细的语义分析。

1.战争参与者

(5)致敬中国的,你们辛苦了,你们才是中国最美的明星。(新浪网,2020/03/19)

(6)“我愿做一名”。(澎湃新闻,2020/04/14)

(7)新冠肺炎疫情源头待解,最大的(新浪网,2020/03 /02)

(8)“”在穗中非人士畅谈携手抗疫。(中国日报网,2020/04 /19)

在“战争架构”中,战争参与者通常包含敌我双方。如例(5)至(8)所述,在防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方”一线医护人员、军人、各级行政人员等都是抗击疫情的“战士、勇士”;而新冠肺炎病毒本身以及疫情防控当中所要面对的诸多挑战则是需要抵御的“敌方”力量。

2.战争地点

(9)“排雷英雄”妹妹坚守抗疫一线:!(中国日报网,2020/02/07)

(10)——记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管局隐珠所所长崔新军。(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02/06)

(11)。(中国交通在线,2020/02/11)

战场是士兵们搏杀的地方。在全面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所有人都坚守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战场”。在例(9)至(11)的描述中,医护人员、行政人员以及普通民众等,他们的工作场所、岗位甚至家园被类比为抗“疫”的一线“战场”。

3.战争过程

(12)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南京“70后”医生主动写下。(人民网,2020/01/25)

(13)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飞抵武汉,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展和工作部署。(搜狐网,2020/02/08)

(14)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环球网,2020/02/11)

(15)向致敬!湖北14名抗“疫”人员被评定为首批。(京报网,2020/04/03)

战争是一个过程性事件,有其发展的阶段、战略战术的运用、战争类型以及人员伤亡等核心要素。上述例(12)至(15)中,将疫情防控的整体工作全面地类比为一个战争事件。“请战书”是战时将士们表达请求出战迎敌意愿的一种形式。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医护人员、退役军人等通过递交“请战书”,以此来表达他们投身疫情抗击工作的决心;用“战前动员、战前培训”来描述抗击疫情工作中的前期准备,通过号召、鼓舞相关医护人员,并提供必要的技能训练来提高抗击疫情的工作实效。“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既描述了战争类型,也是战略战术的运用,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经验财富。“阻击战”是防御战斗的一种,目的在于阻止敌人增援或逃跑。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的特点,因而提出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对重点疫情区实行封闭管理,有效阻击疫情蔓延势头;“人民战争、总体战”强调疫情防治工作要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全国上下群防群治,依靠整个民族的力量来共同抗击病毒。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我们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英雄、烈士”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和伟大人格的歌颂。

4.战争结果

(16)战“疫”, 我们一定会。(新浪网,2020/02/18)

(17)坚决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加速!(中国青年网,2020/02/19)

(18)再传!石家庄市第五例治愈患者今日出院!(新浪网,2020/02/14)

上述语例中,以“胜利、捷报、打赢”等战争字眼,来凸显在全国人民通力协作下,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效。

(二)“战争隐喻”的文化连贯

话语隐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生成的。人们通常使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隐喻映射形成一个核心隐喻框架,共同服务于同一话语主题。媒体话语围绕“战争架构”构建了“防治新冠肺炎就是一场战争”的核心隐喻框架,“战争隐喻”话语背后折射的是概念映射与语言社群文化间的连贯。Lakoff和Johnson认为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往往会与其中最基本概念的隐喻结构相一致[6]22。话语隐喻的概念表征在本质上存在于人们的思维意识层面,必然会受到所在语言社群外在的社会文化、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支配和影响。话语隐喻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人们话语生产过程中所选择和使用的相对稳定的语言结构,是一个语言社群文化和经验的积淀,根植于一定时空下的历史文化现实。

新冠肺炎疫情媒体话语中“战争隐喻”构建具有历史文化层面上的现实基础。战争弥漫于古今中外,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人们的思维意识,并体现在人类的语言表达中[12]。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战争史。尤其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欺凌,整个民族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军事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赢得民族的独立和新中国的诞生。有关战争的直接或间接体验对整个民族的认知方式和概念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特征:对入侵者切齿痛恨的心理,对战斗的不惧心理和对解放军的崇敬心理[13]。

在体验哲学观指引下,我们知道人类通过自身与客观世界的互动来认识世界,这与中国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想不谋而合。“战争隐喻”是人们基于战争的具身体验来感知和认识周围其它事物。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防治新冠肺炎的工作极具紧迫性、对抗性,整个国家如临大敌,在重大危机面前更易激发国人在认知层面的战争话语思维。另外,汉语在中国军事斗争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战争词汇,从侧面影响了人们的话语思维和语言习惯,使得媒体话语中“战争隐喻”的言语表达更为精致化、细节化。关于战争的具身体验成为整个民族文化心理中一种重要的认知取向,“战争隐喻”话语建构与之具有内在连贯性。

(三)“战争隐喻”的话语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媒体话语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和传播的社会行为,还是构建公众舆论心理的利器。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并非简单地用战争来比喻或用谈论战争的方式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更是一种有效的话语策略。

隐喻认知是一种人际行为,承担着表意功能[14]。话语隐喻是说话人试图邀请听话人依据隐喻设定的框架进行推理,从而影响听话人的思想及其行为。选择性是隐喻映射的本质特征,媒体话语中“战争”源域的选择与运用,凸显了民族特殊的抗战文化心理,从而更利于唤起整个国民的情感认同,动员全社会应对这一突发灾难事件。一方面,媒体在报道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时,大量使用“命令、战场、请战书、阻击战”等战争术语,凸显防疫工作的紧迫性、艰难性和复杂性,从而更易引起公众的警惕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用与战争有关的具象概念去描述一些抽象的医学名词、肺炎病毒的治疗过程、预防措施等,可以有效地缓解公众的焦虑情绪,化解潜在的公共危机。

另一方面,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争中,医护人员、军人队伍、各级行政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各自坚守在抗击疫情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媒体话语中“战争隐喻”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激发潜藏国民内心深处的民族使命感和集体责任感,形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统一的心理战线和群体目标,增强抗击疫情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下,构建社会应急语言能力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举措。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战争隐喻”作为一种话语策略,能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公众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走向,有利于克服公众恐慌心理、缓解公共危机,凝心聚力,最终促成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的胜利。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话语成为疫情防控讯息传播和交流的主渠道。媒体话语中显现出一股强劲的隐喻热潮,其中“战争隐喻”现象尤为突出。本文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内,论述了“战争架构”和“防疫架构”内在的系统性结构,构建起“防治新冠肺炎就是一场战争”的跨域映射,并选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媒体话语中的相关语料,分析了其中“战争隐喻”的映射细节和语义表征。研究还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战争隐喻”的构建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连贯性,凸显了民族特有的抗战文化心理。因而,“战争隐喻”能够激发出人们内在的积极情感,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是构建社会应急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话语策略。

[1]Chiang, W Y, Duann, R F. Conceptual metaphors for SARS: “War” between whom?[J]. Discourse and Society, 2007(5): 579-602.

[2]Williams, J T. Metaphors of cancer in 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articles in the British press[J]. Discourse Studies, 2009(4): 465-495.

[3]杨洋,董方峰.“医疗即战争”隐喻的认知话语研究[J]. 外国语文研究, 2016(5): 26-35.

[4]Flusberg, S J, Matlock, T, Thibodeau, P H. Metaphors for the war (or race) against climate change[J].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2017(6): 769-783.

[5]董晓波.中英文足球报道中的战争隐喻分析[J]. 体育与科学, 2014(4): 18-23.

[6]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4-5; 22.

[7]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0.

[9]李伟.跨文化视阈下商务英语词汇建构的隐喻教学[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5):107-111.

[10]Fillmore, C J. Frame semantics[C]//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Seoul: Hanshin, 1982: 111-137.

[11]汪少华,梁婧玉.基于语料库的当代美国政治语篇的架构隐喻模式分析——以布什与奥巴马的演讲为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35.

[12]袁影.论战争隐喻的普遍性及文化渊源[J].外语研究, 2004(4):36-39.

[13]廉洁.从防治非典的战争隐喻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2004(5):75-77.

[14]Gibbs,R W.Metaphoric cognition as social activity [J].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 2013(3):54-76.

A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in News Report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Based on the Study of “War Metaphor” in Media Discourse of Covid-19

LI W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133, Anhui)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inherent systemic structure of “War Metaphor” in the media discourse, and constructs the cross-domain mapping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is a War”. The construction of “War Metaphor” in reporting the pandemic is coherent with the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highlighting the unique cultural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War Metaphor” successfully stimulates the positive emotions of the people and effectively guides public opinion, which is an effective discourse strategy to build social emergency language competence.

Covid-19; “War Metaphor”; media discourse; cultural coherence; discourse strategy

2020-08-16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文化自信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9jyxm0294)。

李伟(1988— ),男,安徽芜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句法—语义接口,外语教学。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0.05.08

H030

A

1004-4310(2020)05-0050-05

猜你喜欢
隐喻架构战争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