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思考

2020-11-20 02:45孔令利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劳动教育

孔令利

摘 要: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技能,在协同育人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养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和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进行引导,形成实践教学协同育人体系。

关键词:劳动教育;协同育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2-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从育人角度思考,劳动教育塑造了学生的健全人格、磨练意志、锤炼品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途径。

一、高职院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价值性

高校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人才,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结合践行了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培养的实用型人才要实现自身价值,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且需要接受高校系统的劳动教育[1]。

(一)有利于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养成

人类社会进步不仅需要个体能力的提高,还需要社会关系的发展,通过参加劳动激发智慧,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会挖掘人的潜力[2]。高职院校的劳动课就是使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更全面,更充分塑造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劳动课和思政课结合,在实践中践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激励不断探索自身发展空间。生产创造人类生活,人类生活建立在种种社会生产上,社会生产关系也就形成了经济关系,即社会,是人类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具有的创造性本质越来越得到凸显,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将更多的目光聚集到脑力劳动上,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是同步的[3]。所以,在当下的背景下,劳动课教育对于形成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道路的顺利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高职院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价值理念,通过学习马克思理论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学生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而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社会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经济关系总和,新时代更加需要劳动的创造性,在与经济发展的同步中,智慧型劳动理念更加突出,而劳动教育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4]。劳动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协同育人体系搭建,不仅能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养成,而且通过开展劳动实践使学生感受到劳动内涵和价值,养成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积极向上的劳动美德。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目标性

劳动是自主性活动的过程,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被动向主动改造转变。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通过不断改造劳动工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人的能力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越凸显,人的贪婪和欲望超出自然发展规律。高校通过劳动课的教育,不仅是提高劳动技能,而且是激发出学生自身创造潜力,感受对生活的乐趣。而劳动不是盲目实践,劳动具有目的性。在对人生思考过程中,找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劳动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观多元化中,将个人目标和国家发展结合,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不足

(一)高校课程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导致思政教育被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缺少创新,实践创新不高,造成劳动教育实效性不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缺少专业教师,重视度不高。劳动课程没有专门学分统计标准,隶属于第二课堂的考核,没能充分发挥劳动价值观的引导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应该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培养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劳动价值观。劳动实践环节形式单一,实践教育需要没有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在劳动观的培养中,没有针对性开展劳动教育,没有使学生认识劳动的本质,枯燥的理论学习很难激发劳动创新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节。

(二)高职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单一,给学生提供的劳动机会少,没有在日常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

劳动教学和思政课衔接不到位,理论教学空洞脱离实践,无法激励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劳动教育效果较弱。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学生在结束劳动教育以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没有反馈的途径,教师无法聆听学生的评价与建议,学校也就无法对劳动教育进行及时调整。

另外,除了同学与教师的反馈,家庭、企业乃至社会各界都应该纳入评价反馈机制,只有这樣才能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劳动教育。

(三)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劳动观念不强

90后和00后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普遍缺少劳动教育,个性鲜明生活独立能力弱,劳动教育途径和内容单一,缺少劳动意识,劳动主动性不强。尤其学生宿舍卫生打扫缺少主动性,不愿意参加集体劳动。为了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需要将劳动课思政化,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从思想层面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知。

(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考评机制不完善

劳动教育预期效果需要适应企业、家庭、政府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劳动实践考核大学生素质。然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考评机制不完善,考评标准不明确,不能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学校与企业要加强联动,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进行反馈,找出教育环节的不足,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对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升级。

三、高职院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途径

高知院校人才培养理念根据社会对人才需要,结合地方区域特色,不断深化育人体系改革,规范教学实践环节和完善教学课程,深化融合课程思政理念。

(一)规范劳动实践课过程管理

高校担负着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优秀的劳动者,所以说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劳动实践学生的思想更加务实、勤勉、热爱生活。劳动让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了劳动技能,并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开展,要重视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课程设置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吃苦精神和校企合作等内容,在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开展学习劳模为主题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同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导向,实现自我价值。

(二)丰富第二课堂劳动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环节,课下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劳动观念转变。开展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劳动竞争力。结合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在课堂上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成就的来之不易,也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老一辈们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高职院校积极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文明宿舍评比,定期对学生内务检查,实行宿舍考评机制,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劳动观念是人们对劳动的价值认知,能够指导人们的具体劳动行为,加强大学生劳动观念教育,树立崇高的劳动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劳动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推动者。加强对学生劳动人民教育就是要热爱劳动人民,为劳动而感到光荣。劳动技能教育培养大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创造社会价值,给国家和集体带来更多的利益。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劳动创造过程中需要劳动精神的支持,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劳动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三)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劳动教育不能纯粹进行劳动技能的培养,还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积极组织公益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中互助的乐趣,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搭建线上线下劳动育人平台,通过弘扬劳动模范先进事迹,举办各项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将劳动育人和思政课协同育人,提高了高职育人成效,强化了对劳动情怀、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和重视。随着劳动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体系搭建,有利于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劳动育人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随着劳动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未来一定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解决与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的创新升级也十分有必要,争取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人民教育,2017(9):45-48.

[2]高亞伟.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汤海达.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4]楚莉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天津电大学报,2017,21(4):63-66+70.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