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 宋伟华
摘 要:高职学生在基础心理素质方面缺少很多艺术素养培养,为了提高普通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本文拟以《艺术素养的培养对提升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从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到高职学生应该如何提高心理素质,最后总结出艺术素养的培养对提升高职艺术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为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艺术素养和心理素质好的艺术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素养培养;心理素质;艺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2-0-02
高素养和心理素质好的人才是社会亟需的人才类型,所以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诸多学校开设了艺术选修课,为学生塑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艺术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在心理方面的安慰和寄托都多了一条选择的路,这就说明艺术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就从艺术素养培养出发,探索分析艺术素养是如何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以及它在提升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分析
高职学生受到学历和社会的压力,在心理素质方面相对比本科生有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在高职院校中每年有17.48%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其心理的压力和学习动力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同学表示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动力是社会就业压力锻炼出来的,很明显后面这部分学生属于社会经验比较丰富或者善于阅读和观察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心理承受能力必须要能接受得起一切压力才行,所以心理素质的培养就必须从未离校就开始打基础。就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方式,很多学校通过鼓励学生学习、安排心理咨询教师,打造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心理辅导机制,学校将心理素质和学习结合在一起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还不忘记技能的培养,虽然诸多方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彻底解除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之后出现的艺术素养培养却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养,艺术素养的培养就成为了高校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方式,高职学校陆续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就是为渲染艺术氛围打好基础,在艺术氛围中,通过适当的心理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艺术素养的概念、重要性及培养方式分析
(一)什么是艺术素养
艺术在很多人眼中就是美的别称,其实艺术不仅仅是美,美只是艺术展现的最基础的部分,艺术最主要的还是影响力和感染力。艺术素养就是艺术人在创作中体现的修养,艺术素养是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感受、评价和创新,审美修养和美学修养就是艺术素养中最重要的两点,艺术人才掌握的艺术理论、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能力是艺术人最重要的宝藏,所以艺术素养在艺术人群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对艺术具有极强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人,艺术素养就是极高的,要享受艺术,就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素养去感受艺术带来的愉悦感,马克思就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艺术看似没有规律,其实有着总体的规律,艺术源于生活,而艺术素养就是对艺术各方面的掌握程度,这都需要长期深刻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艺术的总体规律受到人们三观的制约,所以艺术素养在每一个时期都有着高低之分。有些人说艺术素养可以从气质体现出来,也有些人说艺术素养是艺术认知修养和个性集为一体的,两种说法都带有一些片面的说辞,艺术素养是发自艺术人内心对艺术的感悟,其艺术魅力是影响着其外在气质,而其对艺术的认知修养更是其对艺术的肯定,艺术本就是用实体带给人一种虚拟的美,艺术素养对美的体现是最关键的基础,艺术素养高也会提升人的心理素质水平,心理素质水平高的人才可以掌控艺术表演,展现艺术最美的一面。
(二)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艺术素养不仅仅是人对艺术的一种领悟,藝术素养可以帮助人们接近自己的心灵深处,良好的艺术素养可以帮助人们稳定情绪,在大事大非面前能够沉着应对,艺术素养培养的最佳时期就是少年时期,因为少年时期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可以专心于艺术素养的培养,但是少年时期因为叛逆期,心理往往处于矛盾最为激烈、最突出、最普通的阶段,是一生中心态情绪最不稳定的阶段,但是良好的艺术素养教育就可以通过艺术的魅力来调节情绪,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减少叛逆的情绪[1]。艺术素养培养是创造能力强和个性鲜明的体现,艺术培养不仅能调整一个人的心态情绪,还可以拓展发掘学生们的潜力和想象力,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新方面更是拥有了足够的空间,个性方面的展示主要就是创新的体现,所以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对少年来说比书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
(三)培养方式分析
1.量身培养兴趣
每个学生在进学校之前受到的教育程度和思想观念虽然没有成型,但是都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要多发现多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尊重学生的思维特征,为后期艺术教育打好基础,在学生选择艺术教育类别的时候提供参考,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及时鼓励表扬,给学生自信,做到正确引导,培养其艺术方面的兴趣,为教学做好更多的准备。
2.艺术感悟能力的培养
发现兴趣到参与艺术,虽然看似艰苦,其实最艰难的时期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培养对艺术的感悟能力,艺术让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提高审美水平,让学生从艺术中感悟美,通过参与艺术类课程,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积极的培养学生艺术方面的感悟能力[2]。从艺术到课堂,教师可以把艺术的优势应用到课本中的理论中,联系各类学科,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达到对艺术感悟能力的培养。
3.改变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就是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水准,艺术素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不管是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还是学生在生活中的情绪控制而言,艺术素养是决定学生基本心理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中就必须着重于艺术素养的培养。课堂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是有绝对影响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环境氛围,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将艺术的部分幽默参与其中,让学生领悟艺术不仅仅只是实物展现的美,还有无形中令人心情愉悦的美,在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感悟能力。
教师将艺术渗透到课堂中除了教师自身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于现代电子设备,通过网络中有影响力的视频来传递艺术,互联网时代,很多优秀的艺术类作品都被公开,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借鉴与参考,对艺术素养的培养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这类视频就可以侧面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信息传递决定着信息的价值,艺术类作品是时代潮流的方向,艺术借助于网络引领着时代的进步,教师在艺术类课程中对某些课本之外的解读可以引导学生接触新的艺术素养,形成成熟稳固的艺术基础,从五官的感触去领悟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创新力。
三、艺术素养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加强自我认知
关于自我认知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部分总结,但是完全了解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而艺术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悟,是每一个人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高职学校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对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必须有足够的把握[3]。艺术类课程就成为了学生们加强自我认知最好的方式,在艺术课程中,学生感受安静和谐的意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艺术中抛下了所有烦恼,可以发自内心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约束,能在艺术中找到真实的自己,为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创造条件,进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有助于控制情绪
艺术类课程的推广对高职院校来说,除了丰富学校的课程类别之外,对学生的业余时间也进行了优化,在课外时间选择艺术类课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在无形中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控制自己情绪。学生的情绪是直接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因素,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给学生们塑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情绪是心理活动最明显的表现,所以控制好情绪有助于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而开设艺术类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而通过帮助学生控制情绪来达到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艺术不只是靠眼睛和耳朵来感知的,而是需要高智商、高情商去领悟的,所以艺术类教师的幽默感和学习方法都是比较独特的,他们在教学生领悟艺术魅力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社会阅历和对艺术的领悟,将艺术中所要表达的魅力传达给学生,然后通过倒推法让学生自己再去领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所以艺术类课程的教师必须是专业的。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主要是因为艺术属于难理解的科目,需要艺术素养来感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艺术作品中感悟到其要表达的主题的,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过程中,艺术类课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培养艺术素养开始提高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加学生的自信度,鼓励学生不断的进步。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要小一点,所以在心智方面可能不太成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高职院校开设艺术类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就艺术素养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做了三个方面的分析,即从学生自我认知、控制自我情绪和提高智商和情商三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心理素质强的学生能够在社会的竞争中保护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进而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莹华,杨晓燕,肖安.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习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4):17-20.
[2]王馨蔓,宋燕.以艺术素养为目标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1):77-81.
[3]何雅芹.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素养形成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