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力研究

2020-11-20 09:06王燕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新时代传统文化

王燕

摘 要:随着新传媒模式与新科技的融合,新媒体在许多领域都起到显著作用。新媒体存在较强的优势,爆炸性的传递速度与海量的讯息内容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若能够掌握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了解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启新的大门。本文首先介绍新媒体传播的特征,进而探讨新时代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并进一步探究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力的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文化;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2-000-02

互联网是推动时代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信息化与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新媒体也得到普遍使用,是数据传递、人们学习工作与人际交互的主要形式。新媒体存在较强的互动性、传递范围大和传递迅速等特征,能够消除不同文化环境、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社会阶层人士的边界,为传统文化发扬与传播带来关键平台。中国是世界文化大国,沉淀了许多优秀且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振兴及国家发展的重要财富。新时代怎样科学使用新媒体传播、发扬传统文化,是当下我国急需探究的关键问题。

一、新媒体的负面特征

(一)欺骗性

信息化与网络系统是新兴产物。21世纪背景下,其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是促进时代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但新兴产物通常存在双面性,在给人民提供方便的基础上,也埋下许多弊端[1]。比如,有些不法人员借助信息系统宣传虚假内容及谣言,因为传播成本不高,极易被有心之人利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或是有些博主为吸引大量粉丝关注而制造或是夸大虚假内容,为社会安定带来不良影响。

新时代背景下,类似案例十分常见,怎样杜绝這种情况已变成社会性话题。

(二)娱乐性

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市场经济取得繁荣发展,人民在物质生活方面获得极大满足,在此基础上,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追求。新时代条件下,网络资源越发丰富,人们利用新媒体能够迅速获得所要的内容及资源。如今,大部分人选择利用新媒体展开消遣与娱乐,而且有些青年人把工作与学习之余的其他时间都用在网络上。

伴随新媒体客户的持续增多,衍生了许多相关行业,比如微视频制作、内容加工和网络文学写作等,其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也留下了“娱乐过度”的问题,比如许多学生把时间花费在网络上,不但极易使他们玩物丧志,而且新媒体中有很多负面信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一)内容碎片化

在新时代生活及工作压力很大的背景下,不少人难以拥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所以,人们接收信息逐渐碎片化,这不仅是机遇还是挑战。碎片化内容究竟可以给人多少讯息量,是否真的可以用部分代表所有,这是新媒体从业者始终关注的问题。信息传播迅速的模式固然满足了当今社会,但传递过程也有较大的缺点[2]。信息应具备连贯性,从因至果是个齐全的过程,若忽视过程仅关注结果,就丧失了一定作用。就传统文化来说,仅仅讲述岳飞是怎样保家卫国,而不讲述岳飞从小怎样接受母亲的教育,为何背部刺下精忠报国,就无法达到向年轻人宣传爱国情怀的要求,不能有效形成对历史及国家的自豪感。

(二)内容虚假化

由于网络系统的开放性,人们只需有一部手机与网络,就能够发布消息。面对诸多讯息,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难以判别其真假,随便模仿学习将会严重阻碍身心发展。怎样可以在短短的十几秒内吸引关注对象的注意力,是许多传播者关注的核心,从而忽视了自身质量、品质的重要,还有甚者为了吸引受众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这均是新媒体弊端引起的社会问题[3]。但是虚假内容给人造成的影响还不止于此,有些人患病后,第一个反应并非去医院看病,而是上网搜索,获得真假难辨的内容后,信以为真便自己买药吃,由此引起的悲剧较多。许多人更加相信网络中的医疗大V,但未注意到面诊的关键性。快餐式的消费和生活节奏混乱了人的思维,缺少了人与人当面的沟通。

(三)新媒体文化弊端的波及

新媒体是一种新兴科技,存在很强的娱乐性,这个性质和传统文化的严肃性产生了鲜明对比。目前,有些传播人员为获得大众关注,在传播民族文化时融入了许多娱乐成分,既扭曲与误解了民族文化的真正内涵,而且影响文化传递,很难突出传统文化的优势。

(四)传播的失衡性

新媒体传播形式完全考量互联网,所以区域的网络先进进度和讯息的传递范围及传递速度有直接联系。在许多较偏远的地方,互联网尚不普及,本地人对新媒体基本没有接触的机会,通过新媒体传递民族文化精髓更加无从说起。这便是新媒体传递最大的问题,即存在较强的不平衡性[4]。除偏远区域的人们不能接触以外,许多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年人和接受事物较慢的人,在遇到每日数量爆炸的消息与内容不同的视频、照片时,无法即刻理解其传递的意义,而很快这类讯息又将被其他新的资讯所遮掩,他们缺乏充足的时间来感受及消化,这同样是传播失衡的重要体现。

三、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

(一)充分利用网络系统优势

虽然网络存在许多弊端,但伴随法制的优化、网络技术公司规定的持续科学化,上述情况将被逐步克服,网络依旧具有显著优势。充分利用网络系统的高扩散性与传播度,掌握好准确的方向,网络同样是个良好的文化传播系统。新时代,传播传统文化就要提及一名网红——李子柒。她在微博上有众多粉丝,在国外她的各个视频播放量均超出百万。李子柒的视频均是在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像文房四宝的历史和工艺、春种秋收稻子的一生、纸雕和皮影戏的文化背景等,该种微视频的模式深受网友热爱,李子柒作品对推动传统文化传递发挥出重要作用。网络系统不仅有优点也有不足,唯有准确使用,在传播方面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虚拟体验的优点

很多新技术网络方法已得到发展,可以给人提供较强的互动性与虚拟体验,该种互动虚拟体验给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许多人均体验过VR科技,该种形式非常新颖,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能够采取各种技术方法加工成有趣的VR系统,把历史故事与历史文物通过动态发展及虚拟互动的方式呈现。互动性可以给人带来更深入的感受和记忆,当沉浸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自然就能够感受古人的一言一行。通过这种新奇的方法传播民族文化,将取得特殊的良好效果。另外,网络背后存在较大的虚拟性,文化传递人员应懂得借助虚拟的特征把历史的传统和网络的新相融合,承担较高的历史责任感,给新一代青年人传输科学的文化价值思想,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四、新时代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途径

(一)注重传统文化维护

传统文化属于华夏民族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慢慢演变、发展与积累的优秀民族文化,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意识与理想信念产生直接影响,属于国家发展及民族振兴的关键支撑。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西方文化开始融入国内,给传统文化造成了较大冲击与影响,新媒体科技的应用,给传统文化维护带来了较大契机。其一,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注重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播,提炼出其中的内涵及精髓,与时代发展相融合,从而保障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与生命力;其二,传统文化是一个总体文化,若在传播环节断章取义,极易给人带来误导,在维护传统文化时,应防止部分人依靠娱乐方式展开传播,严肃防止对历史文化的再次演绎与过度篡改,保障民族文化的严肃性;其三,相关技术单位要注重技术审核,特别是针对影响范围很大的新媒体系统,要自查式严格把关,保障传统文化内容资源的准确性。

(二)创建传统文化品牌

伴随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每个民族的文化沟通越来越频繁,若想在全球民族之林长盛不衰,就必须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基于传统文化创建特殊的传统文化品牌,这是使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举措。新媒体存在传播迅速、数据量大等优点,在人民生活及学习中得到普遍使用,在创建民族文化品牌时,应合理挖掘、使用新媒体价值,帮助国民及外国友人加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世界上为中国传统文化争取话语权。

(三)突出新兴技术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兴科技纷纷涌现并使用,新媒体凭借其持续优化与丰富的功能,获得大量客户认可。利用新媒体传播与发扬传统文化时,应当充分突出新兴科技的作用,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从而给客户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使之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与理解,由此促使传统文化持续发展。比如当前非常流行的VR科技,形式新奇、体验感强,获得了广大青年人的欢迎及喜爱,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能够把历史文物、经典故事相互融合,将历史事件编制成VR视频,通过动态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既可以使青年人深刻感受当时的氛围与环境,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基于网络存在很强的虚拟性,文化传播人员应当有效平衡互联網的“新”与历史的“旧”,强化历史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突出新兴科技传播民族文化的核心载体作用。

五、结语

简而言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定要传承与发扬的,这不仅是对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的考验,还是对国家文化从业者水平的考验。尤其需要文化传播对象与时俱进,掌握新的发展趋势,把传统优秀文化和新媒体传播充分融合,以青年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加以展示,尽量保留与发扬中华传统经典内容。但新媒体也有很多问题,如内容碎片化、虚假化与传播失衡性,这对传媒产业同样是挑战,要持续修正完善,不断丰富新媒体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魏加晓.新媒体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评《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机制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0(5):114.

[2]文理,杨梅,饶凯宾.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跨文化传播途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15):285-286.

[3]叶晓丽.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机制——评《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机制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2):135.

[4]孙子茜.探究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公关,2020(1):284.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新时代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