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到深处情自随

2020-11-20 02:02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抒情记叙文情感

杨邦俊老师主持的语文人本教学,2014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教学成果奖,受到语文教学界肯定。这一教学理念非常重视写作训练,视写作为人的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把初、高中阶段应该写的作文,与学生成长的经历结合起来进行系列训练,取得较好的成效。本栏目将陆续刊发语文人本教学的高中作文训练系列,供广大师生借鉴。

训练概说

记叙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但也离不开抒情。古人讲“一切景语皆情语”, 今人言“文到深处情自随”,可见好的记叙文,不但在描写和记叙中抒情,或寓情于景,或言情于事;而且也常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抒情。本期我们给大家介绍记叙文写作中抒情手法运用的相关知识,并设题进行专项训练。

方法指津

一、写景状物,寓情于景

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是记叙文写作常用的手法。下面这段短文写黔南的冬景,就是借助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描写来抒情的例子。

黔南的冬天與鄂西有几分相似,温润少雨,山尖上常飘着几朵白云,朔风一吹,下几撮雪,娇羞无比,算得上最美的风景。人情也似,都匀多桥,百子桥、狮子桥、月亮桥……有一百多座,被誉为高原桥城。桥连着城,城连着桥,也连着人心。一个外乡人走在都匀的桥上,一点也不孤独。(阳人《白云湾里有雪娇》,原载《三峡日报》)

这段景物描写饱含深情。首先是用词含情,“温润”“飘”“几撮”“娇羞”,这些词语都包含喜爱的感情。用在这里,情感纯正,语调清新,记叙作者对黔南的观感,能引发人们美好的想象。其次,采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算得上最美的风景”,“一点也不孤独”,“算得上”“一点也不”,带有鲜明的情感倾向,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从整体上看,作者在有限的笔墨中,写黔南的风、雨、雪、白云、桥和人,构成一幅黔南冬季特有的风景画,言语间充满亲切、喜爱、赞美的感情。写景有了情感的渗入,景物自然就有了灵性,文章自然也会摇曳多姿,灵动不拘。

二、写人叙事,言情于事

写人叙事是记叙文最重要的功能,但要防止把人物写得呆板、把事件写得凝滞,通常也需要带着情感来写。

走在斑驳的海岸线上,望着台北野柳那像剑又像桥的尖岬。陡直的海蚀崖下面有青绿的海藻,层层的跌宕抵挡着奔涌的浪花,岁月将其敲打成锋利的棱角,笔直地指向海心,日子又把它染成七彩的虹。踏上这座与白云相接的虹桥,面对汹涌的海浪,几天来,我第一次浩然喟叹。这是我三十年里梦中一直寻找的彼岸么?(阳人《彼岸,此岸》原载《宜都风》)

这段文字记叙作者游历台北野柳海岸线的经历,写远望野柳一带尖岬所见到的景象,记叙海蚀崖和它下面的海藻,叙述人物在野柳的观感和思考。叙事、状物和写人都饱含深情,写出了一个外来客对两岸血肉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渴求两岸统一的良好愿望。

三、阐发事理,议论抒情

记叙文有很多时候也通过对外物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事理,借助议论抒情来揭示主旨。

“落木,你是知丑而殁的吧!”看见那些枯殒的木叶,我禁不住说出声来,轻轻地拾取一片,凑到眼前,闻出一缕霉烂的朽尸般的气息。那气息催人思索,引人联想。有的人,恶贯满盈,一生丑陋,但他至死不觉;有的人,一辈子积德行善,时时反省,一朝知丑,便自绝天下,溘然谢世;有的人,在简单平凡之中度过每一天,也能在生命中的某一时刻幡然醒悟,但他会选择更好的活着……在自己面前,我们究竟是应该重生,还是重死,抑或是全然不理呢?这似乎是一个哲学命题。(阳人《己丑新春纪事》原载《美文》)

这段文字,记述作者在杨守敬先生故居前的感悟。借一枝飘零的落木,来揭示人类生存的大道。由眼前的枯木,联想到三类人。一是恶人,一生丑陋,至死不知;二是圣人,一朝知丑,溘然谢世;三是常人,幡然知丑,去丑向美。然后,又借对落木命运的三种预测,进一步生发议论,从而把道理揭示得更加充分,把情感表现得更为浓烈。

四、直陈胸臆,首尾抒情

很多时候,记叙文也在开篇或者结尾处,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

前者主要用于营造气氛,重在引出对象。请看下文:

丹阳,一个古老的名字。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夏王启藩封功臣孟涂于一丹山之阳,始有名谓。四千多年后的今天,丹山早已改名巫山,很少为人所知。但丹阳,一座古城却已深深地镌于人心。(阳人《丹阳古韵》原载《宜都风》)

这是一篇记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北枝城古镇丹阳的短文,作者从丹阳地名的来历说起,然后直抒胸臆,点明“一座古城却已深深地镌于人心”,在叙事中穿插抒情,营造一种浓烈的气氛,激发作者的阅读兴趣,悬念遂生。

后者则更见画龙点睛之妙,从《己丑新春纪事》的结尾可以看出。

这是发生在己丑(2009)年的一次普通祭拜,在杨守敬先生的百年大祭时,我不禁要问,我们拿什么来祭奠这位世纪老人,在邻苏老人辞世百年之后,邻杨老人又在哪里呢?喧嚣了一宿的小城,此时趋于宁静,江涛慵懒地拍打着江岸,蒙蒙的地气在暖阳的映照里缓缓升起,隐约感到杨家老屋门前的几树枯桑,似乎露出一丝新春的萌动。(阳人《己丑新春纪事》原载《美文》)

行文至此,作者才点明中心事件——己丑大年初一早晨,到杨守敬故居祭拜这位“鄂学灵光”,由此十分自然地引出抒情,表达对先贤的仰慕和缅怀之情,点明文章的题旨,并借助景物描写,以景结情,把这种情怀写得含蓄悠长。

拟题训练

一、命题设计

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有各种各样的用途。比如:案头台灯给人送来一片清辉,供人读书写作;满城路灯送给夜行的人以温暖,照亮他们的前程。灯有实有虚,既可以指生活中给人照明的实实在在的灯,又可以是某些抽象意义的代称,比如照亮人心的思想观念、指引人生航程的“指路明灯”等。请以《看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文中之灯,可实可虚,但要在记叙中采用抒情的手法,不少于800字。

二、写作指引

1.观察生活。语文人本教学认为写作是一种生命实践形式,写一篇作文,就是一段生活历程,写作应该从观察生活,投入生活开始。本次写作我们就从观察灯开始。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遍的事物,但观察中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平常的灯与影中发现有写作价值的素材,要留心灯下的人、事,努力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观察的范围和对象应尽量广泛一点,可以在校园,可以在街区;可以是路灯,可以是街灯,还可以是人们不常用的马灯,抑或是在野外露营时点亮的篝火。选材构思可以写实,也可写虚,除了写上述真实的灯,也可以写照亮人物心灵的“心灯”和指引我们人生成长的指路“明灯”。

2.积淀情感。文章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必须接近对象,对它们产生亲切感,从内心深处喜爱它们。进而一点一点地积累感情,最终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本次写作,我们要主动地接触灯,搜集灯,研究灯,探访与灯有关的实境,特别是要深入了解灯与人的故事,从而产生一种写作的激情,最后催生出佳作。

3.语言表达。语文人本教学认为写作是一种情境生成形式。本次写作属于原生活、开放性写作,写作的周期以一周时间为宜。大家应直接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触发灵感,构思写作。语言运用要注重炼句,突出情感,尽量使用抒情笔墨,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例 文 展 示

夜还没有静下来,依稀听得乒乒乓乓的声音。我早早地伏于案前,做着白天老师布置的题。高一的作业本不算多,却因我白天没有怎么做,如今堆积在一起倒显得不少。

我的书案面对着一扇窗,从窗里向外看,正好可以看见那一条街。听母亲说,那周围住的差不多都是高三的学生。所以,一到夜晚,街上到处都会亮起明亮的灯,那灯光或白或黄,但都不约而同地亮得久,远远望去,透着一股狠气,似在相互较劲,颇有比拼谁家主人最爱学习的意味。

我的作业虽说很多,但都是基础性的练习,做起来很快。这倒给了我很多闲情观赏,我时不时地抬头看看这条街——这边艳了,灯光如同桂花盛开一般,轰轰烈烈,直冲鼻子,又闯入胸腔,烈得让你喘不过气;那边火了,白黄交织的灯影,一丛一丛,高高低低,交相辉映,正像唱到高潮的京剧,台上武生腾空,侧身,耍枪,直逼对手的面门,而场边的伴乐只传来噼里啪啦的闹腾,分不清出自何种乐器——总之一个词——热闹。

我很是激动了一阵。

时间慢慢推移,夜已经静下来,灯也越来越少,许是休息去了。我也拉开窗,让清冷的晚风拥入,企图消减一点睡意。

不远处灭了一盏灯,一会儿又灭了一盏。灭了一盏,又灭了一盏……对面的街渐渐地暗淡下来,我想精彩的比拼或许已近尾声。不由起身,准备去倒点水,滋润一下有点干渴的喉头,也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

夜深了,四周已很寂静,唯有凉风习习,偶尔传来蟋蟀的浅唱。我心则依然很难平静,久久地想着那灯下的人。

又过了许久。等我回过神来,这条街上竟只剩下一处还亮着灯——那灯突兀地亮着,炽白的灯光透过窗帘,于周围形成淡淡的光晕,厚重的夜色被挡在外面。光与夜交织着,厮打着,你侵着我,我占着你。我的心也早早加入那场战斗,暗暗地帮助光发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突然,最后一盏灯也灭了,漆黑占据了整条街。我低头看了看表,夜确是深了,匆匆收拾好作业,准备去睡。

放好书包,刚走到床前,却又见那房间的灯亮了。只是这亮,比先前要微弱得多,比起周遭来些许也只是多了那么一个亮度,可一经周围环境的烘托,又甚为明了,朦而不胧。而于我,望着微茫夜幕上的那一抹亮,真怀疑是灯主人偷了一瓢天上的星光,搁在屋里,留给我无限的诗意……

我恍然明白,在这深黑的夜幕里,不唯有灯下的学子,还有呼唤熄灯的人。伴随着光影的明灭,空气中似乎还弥散着一种特别的味道,这味道萃取了太多的付出,也承载着众多的期望。

回想今天的我,实感惭愧,本来可以早点睡的,却硬是拖到了现在,相比高三的师兄师姐们,仿佛我的灯显得单调无用。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灯也会如他们的一样,成为明天的太阳,炽热而滚烫。也希望师兄师姐们的成绩,如同今晚他们所亮的灯一样,光耀炫丽,灿烂无比。

看灯,本来源自无聊,却不想,看见了自己心里的灯,心里的那盏灯,才刚刚点上,但我知道,它将永久不熄。

例文點评:本文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抒情散文,小作者从自己住处的街灯写起,写灯下的学子和服务的家长。但文章的主要笔墨并不在人事,而是在写看灯,写灯光,写灯光的比拼,灯影的迷离,写开灯与灭灯的细节。至于灯下的学子,灯下的人物活动只是通过“母亲”的介绍和“我”的想象来暗示,虚实结合,很见功底。文章很注重抒情手法的运用,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事件的介绍,笔端都充满深情,很有感染力。文末一段集中议论抒情,更是将文中的情感推向高潮,将自己的心志表现得既清晰又深切,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亲爱的同学,你有哪些看灯的经历,你心中的明灯又是什么样子的。请拿出你的笔,从看灯写起,写出一个美丽的人生。

猜你喜欢
抒情记叙文情感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情感
会抒情的灰绿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台上
约会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