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求稳创新

2020-11-20 02:02李先诰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10期
关键词:命题受众考查

李先诰

历年高考语文试卷,除了作文之外,备受瞩目的,应该就是语言文字运用题了。因为其内容丰富多彩,题型灵活多变,被称为高考试卷的“试验田”。但今年高考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同时也是高考改革深入推进下的一次高考,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的那样,“今年的高考命题重点是从铸魂育人、落实改革、确保稳定三个方面开展” 。而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命制,也体现了这三个方面的特点。下面加以具体分析。

一、稳字当头,能力为重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高考命题特别是语言文字运用题以“稳”字当头,体现了对在疫情中坚持学习的考生的人文关怀。请看下面这个表格:

从上表可以看出,同2019年高考相比,全国“新课标”三套试卷都突出了一个“稳”字。而实际上,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语言文字运用题都立足于稳定,做到了形式稳定,难度稳定,题型题量乃至考点都基本保持不变,选材也仍然保持了往年多样性的特点,且客观与主观两种题型并存,辨析与表达两种能力同考,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

当然,“稳”字当头,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变”,是高考命题的常态。2020年高考命题是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精神的第一年,更加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在总体稳定的格局之下,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强化情境设计,重视运用能力。命题者设置相关语段,将问题放在具体情境中,重点考查语句补写、文段压缩、语病辨析、词语选用和标点用法等,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将语言表达能力放在阅读中进行动态考查,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如新高考全国Ⅰ卷,就在论述文文本阅读中考查“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改变了以往类似题型一则材料一道试题的命题形式 。

今年的高考语用题,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加大了对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考查力度。因为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各类信息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甄别信息、整理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成为重要的语文能力。今年共有7道试题考查“筛选信息,压缩语段”,特别是江苏卷,以整篇文章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如第28题“优秀的博物馆直播需要哪些条件?”这道题的答题依据为原文第3段。

一场优秀的博物馆直播绝非一日之功。网络直播要懂得运用网络语言,充分考虑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心理需求。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宝深夜脱口秀”的走红,关键就在于抓住了受众心理,讲观众听得懂、感兴趣的故事。直播本身没有一定模式,没有固定台词,没有彩排,网友的问题五花八门,这对主播的文化积淀及知识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专家型主播”往往更受欢迎。另外,吸引眼球的宣传营销也能锦上添花。“三星堆重量级神秘国宝首度亮相”“敦煌壁画临摹现场揭秘”等都在直播开始前吊足了观众胃口。

这道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它不同于全国卷压缩全段的要求,而是从一个专项来筛选信息。解答时,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准答题区间,再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去伪存真,筛选所需信息,然后将提取的信息归纳整合成答案:从“一场优秀的博物馆直播绝非一日之功。网络直播要懂得运用网络语言,充分考虑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心理需求”中提取出答案①“运用网络语言,充分考虑受众心理需求”;从“直播本身没有一定模式,没有固定台词,没有彩排,网友的问题五花八门,这对主播的文化积淀及知识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专家型主播往往更受欢迎”中提取出答案②“主播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广博的知识”;从“另外,吸引眼球的宣传营销也能锦上添花。”得出答案③“吸引眼球的宣传营销”。

二、铸魂培根,立德树人

今年的高考语用题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选材多样,特色鲜明。

1.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在语言运用题的选材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则体现了高考的价值引领作用,这样的选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如全国Ⅰ卷、Ⅱ卷、Ⅲ卷的第17~19题,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分别以“篆刻艺术”“甲骨文的特点及分布”“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为命题载体,考查词语选用、语句衔接、语病修改、标点用法等知识点;天津卷则以“古代逆旅”为题材,来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旅馆发展的历史;而江苏卷开篇即是“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則徐虎门销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不屈不挠的奋斗史”,激发了学生的答题欲望。这些素材,都从不同方面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能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2.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高考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全国Ⅲ卷第21题压缩语段“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表达同舟共济、共度时艰的愿望; 浙江卷第6题借用由“霍去病”和“辛弃疾”组成的“门神”画,取其“去病”“弃疾”之寓意,表达人们战胜疫情的心愿,翻新传统,巧妙贴切;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博物馆线上展览和网络直播”,展现行业应对疫情的新举措。高考语用题在关注时政热点的同时,也不忽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如全国新高考Ⅰ卷第18~20题品尝北京小吃“门钉肉饼”的惬意,浙江卷第2~3题“弹幕文化”的创意,都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亲切之感。高考用题选取这些材料,既能让试卷充满鲜明的时代气息,又能让学生将小我与祖国建设事业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3.关注科技发展,增长知识见闻

2017版《课程标准》指出:“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高考语用题充分落实了这一教学目标。如全国Ⅰ卷第20题的“有氧运动与记忆力”,全国Ⅱ卷第20题的“食物与人体需要的能量”,全国Ⅲ卷第20题的“噪音与听力”等,都是关于人体健康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传递的是疫情之下的一种健康生活理念。浙江卷第5题“比目鱼双眼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增长了见闻。而全国Ⅰ卷第21题“‘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天津卷第24题“‘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江苏卷第4题“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则引领学生站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沿,去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华民族的崛起。

猜你喜欢
命题受众考查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