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树铎
(河西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力线”模型最初是法拉第为解释电磁体之间非接触力而引入的.法拉第想象力线是物质的,充满整个空间,其在纵向具有张力,在横向彼此排斥[1].通过“力线”模型的建立,形象呈现了电磁场的空间结构,在基础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对电磁场有了直观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描述机械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的能量密度变化情况,引入能流密度的概念.但这一概念的物理定义不够直观和形象,使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准确把握其物理本质.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不考虑介质吸收的情况下,平面波能量密度不发生变化,而球面波和柱面波的能量密度发生衰减.对于球面波和柱面波能量密度衰减特征,教材中用横波振幅的衰减来解释.但用这种方法描述时也存在大部分学生理解困难的现象,特别是在解释纵波能量传播特征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建立类似“力线”的“波射线”模型,用“波射线”空间密度的变化来描述机械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物理过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期后续对这一问题的讲授提供帮助.
现以在弦线中传播的横波为例(如图1所示)来说明机械波能量的传播特征.当机械振动由波源传播到介质的某处时,该处原来不动的某一线元(图1阴影部分)开始振动,具有动能,同时该处的线元也将产生形变,因而也具有势能,机械波的能量依靠介质由波源向外传播出去.该线元 xΔ 的机械能为[2]:
式中:λ 指弦线的线密度, A 指线元的振幅,ω 指波源的角频率,u 指波的传播速度,φ 指波源的初相.
由(1)式可以看出,线元的机械能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为更好地描述机械波能量在介质中的传播,引入能量密度的概念(即介质中单位体积内的能量),用w 表示.设弦线的横截面积为S,体密度为ρ,并且体密度与线密度的关系为Sλρ =,则其能量密度为:
图1 机械波能量特征
可见,机械波的能量密度是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为方便起见,取其一周期T 内的平均值:
虽然上式是来自弦线中横波的特殊情况,但其能量与振幅的平方、频率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对所有机械波都是适用的[2].
机械波的能量是由波源开始,依靠弹性介质以波速u 向外传递,为描述这一过程,引入“波射线”的概念(如图2所示),规定:
(1)波射线是有向射线,起始于波源,射线的箭头以波速u沿介质前进.
图2 波射线示意图
表示单位体积内波的平均能量以波速u 向外连续传递.
图3 通过曲面的波通量
图4 平面波
图5 球面波
图6 球面波平均能量密度随距离衰减曲线
表明:柱面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场强度K⇀的大小与其离开波源的距离成反比关系.同时也表明柱面波平均能量密度在传播过程中呈衰减状态,衰减曲线如图8所示[3].
上述模型的建立,是类比电磁场中的“力线”而引入“波射线”的. 因而,两者表示所对应能量空间分布特征在物理本质上是否一致,是要考虑的问题.此外,目前我校所用《大学物理》教材中,章节编排上多选择将电磁学部分置于机械波之前[2-5].那么,如果两者在物理本质上是等价的,就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现以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和机械波中的球面波为例进行比较说明.
设真空电容率为0ε ,有一带正电的点电荷 q+ ,其所产生的静电场如图9所示(为简单起见,示意图以二维形式表示),在空间某点p 处场强的大小为:
图8 柱面波平均能量密度随距离衰减曲线
图9q+ 产生静电场空间结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建立类似电磁场中“力线”的“波射线”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机械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的能量变化特征.相对用能流密度表示机械波能量的传播特征,该模型有以下两个优点:
(1)物理图像比较形象、直观,很好地阐释了机械波能量的传播本质.
(2)教学时,学生已掌握电磁场能量空间分布规律,可以较容易理解这一物理过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加深了对物理本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