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瑞鸿,马锐,张灵,张敦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数据中心,广州510080)
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COVID-2019)袭击湖北,短期内大量病患涌进医疗机构,各级医疗机构门诊住院人满为患,正常诊疗秩序难以维持。期间,患者在院内等待诊治的时间明显增加,患者之间、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升高。如何高效分流具有感染风险的患者与普通市民,使普通市民正确评估自身状况,而存在感染风险者及时前往医院接受诊疗;同时提升医院服务效率,减少患者在院等待时长,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对于保障市民健康、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三甲综合医院,在疫情期间除了开设发热门诊,接诊具有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外,还需要满足众多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的普通市民的日常看诊需求。医院充分解读《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的通知》等国家政策,结合患者需求与医院实际情况,在疫情期间通过信息化改造,为市民与患者提供多项就医便利。本文着重介绍我院在此期间推出的“中山一院App 云诊室”、“门诊检查申请单”和“在线预检问询问卷”系统的功能和成效,并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信息部门的作用。
为紧急应对肺炎疫情,回应广大市民的健康关切,我院于2020 年1 月25 日在“中山一院App”云诊室上线发热门诊免费义诊。该诊室向全体用户开放,用户可通过APP 向医生发送文字和图片来描述自身具有的相关症状、接触史,而医生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对其感染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给出相应就诊建议,从而使高风险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而不具备感染风险的患者可以得到健康宣教,减少焦虑心理,云诊室就诊流程如图1。截至2020 年5 月31 日,共有97 名医生在发热门诊提供问诊服务,累计接诊13230 人次。
图1 发热门诊患者云诊室问诊流程
随后,我院于2020 年3 月6 日起,陆续在消化内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等科室上线云诊室的患者药品配送业务,实现部分慢性病复诊患者的线上问诊和处方开立。特定慢性病种的复诊患者通过云诊室看诊后,医生对患者情况进行判断,符合条件则可开立线上处方。随后处方信息流通至药房与物流服务商,药房根据处方发药并打包,物流服务商前往药房取药,将药品送至患者,整体流程如图2。该措施缓解了近期门诊号源有限的情况下,慢性病患者难以挂号购药的难题,减少了复诊患者到院取药的麻烦,杜绝了此类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截至2020 年5 月31日,云诊室的医师已为1253 名慢性病复诊患者开立处方,获得了患者的满意评价。
图2 云诊室药品配送流程
在此基础之上,信息部门开始考虑通过App 云诊室实现检查和检验申请单的开立,患者如需复查检查或检验项目,可通过云诊室跟看诊医生说明,医生评估可以操作后,直接通过云诊室为患者开立检查和检验申请单,并可以在线上为患者预约检查时间,开立申请单完成后,患者完成缴费即可在App 收到检查申请单和检查时间的数据,避免到院开单和预约的流程。截止至本文定稿时,该功能已完成测试,计划投入试用。
我院住院科室此前已全面实行电子检查申请单,而门诊由于患者波动量大、检查资源有限等原因,仍采用纸质申请单+人工预约的模式。传统门诊流程中,门诊患者如需进行检查,需要门诊医生开立纸质申请单,患者持单去相应的检查科室预约处进行定价和预约,再前往收费处缴费,待预约时间再次前往检查科室,进行检查。患者需要在门诊和检查预约处之间奔波,排队等候时间长,无疑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因而我院在与门诊、检查科室沟通后,上线了门诊检查申请单系统。
门诊检查申请单系统上线后,门诊医生为患者开立检查时,可在系统内录入检查原因等必要信息,并在诊间为患者预约检查时间,完成开单。同时,系统内预先维护了相应检查项目绑定的药品和耗材,无需手动录入,从而省去患者去检查科室定价的环节。患者在App 或窗口缴费后,可直接在预约的时间前往检查科室,减少了院内的奔波及在检查科室等待的时间,改善了检查科室的就诊秩序,上线后门诊检查流程如图3。
门诊检查申请单系统于2020 年2 月10 号在发热门诊首先上线,实现了发热门诊患者的诊间预约。随后门诊其他科室陆续上线申请单系统,实现了超声医学科,放射科和内镜中心大部分检查项目的诊间预约。截至2020 年5 月31 日,全院约95%的门诊科室已采用检查申请单系统,共开立约27539 张检查申请单,其中发热门诊开立约2596 张申请单。门诊检查单系统的上线,优化了诊疗流程,减少了患者在院时间,改善了检查科室的就诊秩序,大大降低了患者在院交叉感染和院内医务人员院感风险。
图3 门诊检查流程
对门诊患者及家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期间医院做好防控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正确引导患者就诊,提高医生对疑似病例识别能力的重要手段。为缓解门诊现场填写问卷造成的排队压力、减少人员聚集、避免现场填写纸质问卷的潜在风险,我院将流行病学调查问题编制为电子问卷,与患者门诊挂号记录关联(见图4)。患者挂号后,需先在App 或自助机上填写问卷,才能进行报到,问卷填写界面见图5。部分患者需亲属陪同看诊时,亲属同样填写问卷。问卷可通过App、自助机或二维码等多种渠道填写。患者填完问卷后,分诊护士和接诊医生可以在分诊系统和门诊医生站系统上看到患者填报结果,了解是否存在具有流行病学史的疑似患者,为分诊看诊做好相关准备。
我院预检问询问卷功能于2020 年2 月11 日上线,截止至5 月31 日,共填写问卷321406 人次,其中患者家属填写6492 人次。
图4 预检问询问卷与挂号记录关联
图5 预检问询问卷填写界面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疫情期间,许多医院的信息部门与临床科室共同为医院的正常运转做出了贡献,各项利民举措为全民抗疫事业贡献了医疗信息人的一份力量,也获得了院内的支持与社会的肯定。笔者介绍的三个系统中,云诊室实现了院前的患者分流,将众多不需到院的问诊需求在线上完成;门诊检查申请单系统可以减少患者到院次数与在院内排队候诊的时间;预检问询问卷则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了安全高效获取患者及家属流行病学史的方法,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院感的风险。
信息化手段的发展,使得部门、机构间大规模、高水平协作成为可能,也使医院在医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提升了诊疗服务的质量与数量[2]。我国组建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对此次疫情的监测、分析和预警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电子病历的应用,使患者的详细信息得以记录,门诊医生由此发现院内其他医生接诊的相似患者,推动了疫情重视程度的升级;远程会诊使各级医疗机构均能得到高水平医疗资源的支持;而互联网医院使得诊疗行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增加了医疗服务供应量,改善了医生和患者的体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建设高效、灵活的特点得以凸显,为防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日常服务中,信息化也可以为医护和患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多数据源综合的信息集成与监护系统,提升监护效果,减轻人工看护压力[3];将云诊室与检查申请单系统相结合,实现线上的检查项目开单,复诊患者可按照预约好的时间到院检查,极大减少了外地患者的到院次数,改善“三长一短”的就诊体验;通过App 为患者提供宣教内容的定向投放,实现更为灵活的随访互动模式;离院医嘱执行的定时提醒、院内科室导航等提升诊疗效率,服务医患双方的举措。
对于医疗信息行业的从业者而言,信息化是我们实现“服务临床、服务医院、服务患者”这一核心目标的重要手段。相信我们一定能不断满足医院与患者的殷切期待,以优异的成绩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