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布局的逐步实施与深化,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和生活。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也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外国留学生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因此,如何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来华留学人才,使得这些留学人才更好地感受、体验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了。
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是留学生学习汉语采用的基本形式,然而汉语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课堂这一载体而完成,课堂学习的汉语知识还需要借助课外文化体验活动来消化和巩固。面向留学生设计和开展有益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一方面能够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多姿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中练习和运用其在汉语课堂中学习的汉语知识。文化体验活动如果设计周全,安排得当,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文化教育的任务,而且能够促进语言教育,是留学生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环[1]。因此,根据留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兴趣设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能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在课堂之外结交中国朋友,充分锻炼和提升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来华留学生在校除了学习汉语知识以外,也同时需要了解中国国情。了解和熟知中国国情,留学生一方面需要从汉语课堂上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更需要深入实践、深入中国社会去实际感受和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中国文化体验则是必须可少的一种形式。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尤其是深入中国社会一线的体验活动,对于留学生了解和感知中国国情、增进留学生对中国的情感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留学生管理教师、对外汉语教师、专业课教师等要有针对性地构思和设计有益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鼓励和引导留学生积极参加此类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在实践中深度了解和感知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反过来提升学习汉语的动机和热情,从而在提高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较为深刻地了解和熟知中国国情,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感。
从显性方面来说,来华留学生有着学习汉语和专业知识、感知和体验中国文化的需要;从隐形方面来说,来华留学生中的优秀人才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任务。中国文化是以汉语语言为载体,而反之中国文化的传播需要依靠汉语语言来实现。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即汉语国际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要进行全面的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彼此的心灵。这是国际形势的需要,中国的需要,也是当今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需要[2]。因此,大力提升留学生汉语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这其中就更应该发挥中国文化体验的优势作用,利用这一重要教育环节和实践形式,为留学生打造和创设锻炼和提升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平台。使得其在中国文化体验活动中亲身体验,深入中国社会一线,了解、感受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此方式,可以培养的一大批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高素质人才,这些国际人才在回国后能够在宣传中国国情和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中外各方面友好交流、加强中外经济贸易往来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贡献。
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点,与中国文化差异性较大,来华学习后,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进行文化适应。不少高校在进行文化体验时并没有根据留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设计,而是利用高校现有的中国文化资源组织留学生进行统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如认为留学生都对中国武术、剪纸、茶艺、中国象棋、中国书法、中国京剧等感兴趣,而没有区分地组织所有留学生参加。然而,从文化体验活动效果来看,每位参与活动的留学生体验深度完全不同,甚至有部分留学生并不感兴趣。由于每位留学生的个体性格差异性、文化背景差异性、来华求学原因差异性等因素,导致了每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体验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如果留学生专任教师和留学生管理人员设计的文化体验活动缺乏针对性,就很难满足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体验的需求,也很难达到文化体验活动的设计初衷和成效。
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不仅取决于文化体验活动内容本身,还受外部保障机制的制约。首先,不少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趋于边缘化,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的组织和运行也由此受限,游离在学校整体学生活动体系之外。各留学生相关管理和协作部门如国际学院、学工部、校团委、外事处等并不能做好相互配合、有机协调,共同开展好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其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涉及面极广,然而,高校中专门从事涉外教学和管理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而这些教师中具备专业的文化背景的教师则更少,因此,就现有的师资力量而言,很难保障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活动能够较为深度地开展,而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了开展活动而进行文化体验。再次,留学生活动经费是否充足也是制约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开展的重要的因素,不少文化体验活动需要利用校外的资源进行开展,需要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百花齐放,纷繁复杂,面向留学生开展的文化体验活动也存在体系构建不完善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留学生教学和管理教师人数有限,他们对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在设计和策划文化体验活动时有“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身边有什么文化体验资源就开展什么文化体验活动,并没有考虑到留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缺乏文化体验活动的顶层设计和体系设计。另一方面,高校在组织留学生文化活动时,目的性过强,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学校或是从行政需求的角度出发,多组织春节团拜会、开学典礼、师生座谈、
颁奖晚会等活动;或是从教学需求角度出发,多组织讲座培训、课外实习等教学活动[3]。这其中部分活动并不能引起留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很难起到想要达到的效果。此外,校外社会资源利用率低也是体系建构不完善的原因之一,仅仅利用校园内部的资源,而不试图挖掘和联系社区、企业等校外资源,也使得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难成体系。
文化体验活动需要根据留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设计和策划。首先,留学生专任教师或留管教师可以根据校内外文化资源对本校留学生做文化体验需求的调查问卷,并同时采用集体访谈、单独访谈、小组谈论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不同留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后根据这些兴趣和需求来设计、讨论、策划和实施文化体验活动。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设计和安排要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首先,文化体验活动设计应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其次,在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开展时,应及时观察和记录留学生参与活动时的语言、状态、投入度、遇到的问题等,以便活动后开展总结和反思;在文化体验活动之后要及时了解留学生对文化体验活动的评价和改进建议,把留学生的评价和改进建议作为下次开展类似活动的重要依据,有针对性的文化体验活动才能够满足留学生的需求[4]。
外部保障机制是否完善和健全直接影响着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开展的实际成效。首先,应加强留学生专任教师和留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善于开展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的专业化队伍。一方面,留学生专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扩展留学生中国文化理论知识面;另一方面,留学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及其他留管人员应将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融入到学校整体学生系列活动当中,使得留学生有机会和中国学生交流中国文化。其次,留学生主管部门应建立文化体验活动的相关制度和文件,使得文化体验活动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科学性。最后,文化体验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留学生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的经费支持力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对留学生开展较好的品牌活动给与重点支持和保障。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涉及面极广,涵盖的内容也非常多,高校应构建涵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城市文化、中华文化的四级文化活动内容体系。首先,校园是高校进行留学生教育管理和文化体验主阵地,高校应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内的文化资源开展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校史文化馆,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开展中外美食文化节活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利用学校书法社、茶艺社、武术社等社团,促进文化真实体验。其次,社区是城市的基层细胞,高校应积极和社区联系和合作,为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和社会环境,进行文化体验活动,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文化体验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节吃月饼、共赏月,春节写对联、包饺子等。再次,城市是留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外部环境,城市文化既涵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又同时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可以组织留学生参观城市文化展览馆、城市历史博物馆;也可以走遍当地风景名胜,体验美景美食;还可以深入农村一线,体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最后,高校还可以利用教育主管部门、当地企业等资源组织留学生开展中国游学之旅,实地体验不同类型的中国文化。游学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既是留学生喜欢的形式,也能够使得留学生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直观地、深刻地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