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思维能力,新课改中理念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由此形成了积极语用理念。积极语用理念是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自由思维等,以个人言语、独立评论、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产生富有创造活力的主动完成的表现型言语行为。在小学文言文教学导读中,教师应该基于积极语用理念,加强课文的导读。本文主要从读通文本、读懂文意、读好内涵、读用文化的“四部曲”,探讨文言文的教学导读,教师根据小学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与相关教学目标,运用丰富的资源和多媒体工具,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积极语用理念;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导读;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大多数经典的古代典籍多是文言文,比如《道德经》《论语》《庄子》等。文言文是让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加入了更多的文言文篇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理解力,以及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文言文的教学导读,通过落实导读的“四部曲”,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从而更好地落实语文积极语用的理念。
一、读通文本,打好学习基础
文言文的与现代白话文具有很多不同之处,在用词、用语和语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时常感到深奥难懂,但是当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后就会觉得简练有趣。教师基于积极语用理念加强文言文导读教学,首先需要指导学生读通文本,只有将文言文读通顺、正确和完整地读下来,才能为后面具体的学习打好基础。读通文本主要有三大要求:一是正确阅读文本中的每一个字词,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读和不颠倒等;二是能夠连贯阅读,做到正确破句;三是根据停顿有节奏地阅读。教师应该结合以上标准指导学生。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一文,这篇文言文是同名成语的出处,一共不足40字,含义比较简单,非常适合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注释自主阅读,画出其中的生字词,通过多次阅读将文本读通顺,然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困难。有的学生说不会断句,因此我会帮助学生断一些长句子,比如“因释其耒而守株”可以断为“因/释其耒/而守株”,然后翻译具体意思,从而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文本读得通顺。
二、读懂文意,掌握学习方法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与现代汉语同属于汉语,虽然初学者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相比于英语等非母语语言难度较小,因此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文言文中含有大量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用法,小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小学语文教师不应该运用逐字逐词翻译的教学方法,而是先让学生根据注释和查阅资料自主翻译,之后教授学生整句翻译,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二则》中,有《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两篇流传广泛的文言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篇,试着根据注释自主翻译,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整句翻译,最后让学生试着翻译第二篇,在学生展现后进行总结与评价。在《囊萤夜读》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理解这个题目的含义,再具体翻译句子,学生自主阅读与试着翻译后,可以根据文本进行点拨与讲解,比如:文中的“胤”可以联系注释中的《晋书·车胤传》,得知是人名;“焉”是语气词,比如常见的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对于后面的文本阅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注释、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更好阅读。
三、读好内涵,探究文本深意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导读中,教师要想激发小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只是辅助学生读通和读懂文言文是不够的,还需要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的内涵,探究文本的深意,能够运用到语言表达中。积极语用理念,是指学生基于主体人格与独立思考,结合多元语言、审美表达、理性评论等输出形式开展的积极主动的语用行为,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理念教学。
例如,对于《铁杵成针》这篇文言文,整体的语句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却蕴含着深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根本本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探究文本深意,受到教育。我在教学中会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试着翻译,然后进行一些点拨,让学生初步理解本文的含义,之后展示生动的图画与微视频,提出问题:李太白是如何碰到老人的?“太白感其意”说明太白受到了什么启发?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典故?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与解答,之后进行讲解,比如:类似的典故还有水滴石穿、金石为开等,教育我们做事或学习需要专心诚意、持之以恒,就能解决各类问题,达成目标。之后,我会让学生结合本篇写一篇作文。
四、读用文化,提高语用能力
小学语文文言文中,很多含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积极语用理念,指导学生阅读和运用其中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自相矛盾》一文,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相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辩证思想。在学完本文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本文进行扩写,或者结合生活中一些类似的小事写作,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得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融入积极语用理念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文言文课程的特定,设计与落实导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试着翻译原文,理解其中的内涵所在,并探究知识文化内涵,从而提高文言文的导读教学效果。在指导学生打好学习基础、掌握学习方法、探究文本深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文言文导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斌.小学文言文教学导读“四部曲”[J].基础教育研究,2016,433(03):61-62.
[2]李全红.小学文言文教学导读“四部曲”[J].教育,2016(11):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