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心:父母稳,孩子才会安

2020-11-18 11:01陈一心贾方方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牛牛爸爸妈妈

陈一心 贾方方

采访对象:

陈一心,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一直从事儿童心理卫生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学组副主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家庭治疗学组副主委,编著《儿童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书籍。

专家观点:

孩子的问题和父母是否稳定息息相关,只有父母稳了,孩子的内心才会安定;只有孩子的心安了,他的情绪和行为才会稳。

做心理治疗的20多年间,在我们医院的儿童心理卫生门诊,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父母带着孩子来就诊,着急忙慌地把孩子的问题一通数落,比如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死活不想上学、不肯睡觉就知道玩儿手机、和父母对着干等,对孩子怒其不争:“陈医生,我们家孩子怎么这样呀?”他们特别焦虑,恨不得立刻就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恢复如常,“您看看到底该怎么办啊?怎么才能让他赶紧返回学校(不玩儿手机、好好做作业……)?”

你会发现,情绪不安、行为混乱的孩子身旁往往站着一个非常焦躁的父母。看到这句话,可能很多父母会觉得委屈:我也想安静平和啊,可孩子都这样了,谁能不着急呢?

其实,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不稳定才是孩子不心安的源头。父母内心焦躁、焦虑,比孩子一时的成绩下降、行为问题更让我担心,因为如果父母不稳,孩子的内心就很容易混乱,心乱了,他的情绪、行为就容易出问题。

父母的“三观”稳,教育理念才会稳

很多父母讲起教育理念来一套一套的,然而,实践起来却是说变就变。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大多是和蔼可亲的,有耐心、讲民主、会协商,即便孩子犯了错也比较包容,觉得孩子快乐比什么都重要。一旦孩子上了小學,他们就不淡定了,开始逼着孩子学这补那,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位爸爸就是如此。起初,他对孩子的期待是快乐就好,可成绩出来以后,他整个人都不好了。之前有多宽松,现在就有多严苛。他取消了孩子的一切课外活动,报了很多补习班。孩子一下就蒙了,压力特别大,情绪紧绷,之后就生病了。因为看病,学也不用上了。其实,孩子没上学的时候,很少有父母来找我,一般都是上学后,成绩下降了,父母就急了。

对于自己的不坚定,父母有很多理由。“我特别坚信快乐教育,可现实很残酷,学校和老师也施压,没办法。”“其他父母都这么拼,我很难特立独行。”“我不这么做,将来孩子怨我怎么办?”“别人会说你这个当妈的怎么这么不负责?”眼见着父母变脸比变天还快,有些孩子逼着自己努力适应,更多的孩子则是无所适从,轻的学习拖延、玩儿游戏,重的则发展为手机成瘾、不上学等。

我不否认现实困境的存在,但核心问题是父母的“三观”不稳定,一有风吹草动,就开始怀疑自己。如果父母自身根基牢固,是很难被外界的其他因素干扰的。

乐乐写名字会写反,画画一通乱抹,老师不止一次找过他的爸爸。爸爸没有顺着老师,也没有给孩子转嫁这份焦虑,而是告诉老师:“我相信孩子会慢慢把名字写对的。”“很抱歉,孩子可能没有绘画的天赋,但或许那就是他心目中的假山。”后来,这个孩子因为想象力丰富,考上了知名大学的绘画专业。

东东就读于一所名校,老师要求特别严,东东因为不太会写作文,经常挨骂。妈妈很理解老师所承受的压力,但也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孩子会自卑,于是和孩子沟通后换了学校。现在虽然文科弱一点儿,但孩子开朗了很多,整体成绩也不差。

上面几个例子是父母教育理念前后不一致,还有些则是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期待不同。之前找我就诊的一个孩子把同事们都给惊到了。牛牛,9岁,小学三年级。被爸爸妈妈带到门诊时,牛牛情绪很不稳定,一来就砸门,到后来办公室的东西被毁得一塌糊涂。

爸爸妈妈说,牛牛在幼儿园时就比较好动,他们没太在意,觉得长大就好了。谁知道,到了三年级,牛牛开始打架,经常拿着椅子打人、砸玻璃,最后不得不休学。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牛牛可能病了,开始带着他四处看病,到我这儿的时候,牛牛正在吃5种药,有治疗多动症的,有镇定情绪的,等等。

沟通完,我决定先让父母回家,牛牛住院观察。结果一离开父母,牛牛就像剪断了脐带一样,特别乖。于是,我就通知父母暂时不要来了,两个星期后,我把药全部停掉开始进行家庭治疗。

牛牛在3岁前一直是奶奶照顾,因为被宠得太厉害,妈妈决定全职带他。但是,回到家后,牛牛就开始难以自处了,因为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尤其是在学习上,妈妈管得特别严,爸爸则觉得怎么轻松怎么来。毫无意外的,牛牛更喜欢爸爸这种方式。父子俩都很反感妈妈,于是联合起来反抗妈妈。爸爸还经常和妈妈吵架,牛牛反抗妈妈更有恃无恐了。后来,牛牛成绩下降,爸爸妈妈又形成了统一战线,生气发脾气,一起批评牛牛。他俩一着急,牛牛的情绪波动更大了,砸了班里的玻璃窗,要从教室逃出来。

我帮助爸爸妈妈看到牛牛的学习状况跟他自身情绪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教育理念差异和牛牛情绪的相关性,最终,他们达成了一致。一个月后,牛牛像变了个人似的,说话平和,对长辈也很有礼貌。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奶奶说,夫妻俩和气多了,也不争吵了。牛牛说,现在爸爸和妈妈都会陪他玩,“我很开心,所以我就不发脾气了。”除了家庭治疗,我也配了适当的药物治疗牛牛的多动症。两个月以后,爸爸妈妈告诉我:“您把孩子治好了,也把我们家治好了。”

父母的“三观”稳定了,教育理念才会稳定,孩子才能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环境中探索他的人生界限,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父母的爱足够稳,孩子的心才能定

有时候,孩子是夫妻关系的晴雨表,同样的,当夫妻关系不稳定的时候,孩子也很容易出问题。

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父母觉得吵架不当着孩子的面儿就行了,这样孩子就不知道了,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想到会跟自己的婚姻有关系。

有一段时间,幼儿园的老师发现,有个孩子一到中午就不见了。一番寻找后,他们总会在床底下、桌子底下找到她,她一个人躲在下面哭。排除了幼儿园可能出现的状况后,老师找到了孩子妈妈。妈妈也很纳闷,说家里也没发生什么事啊。没办法,他们把孩子带到了我这儿。孩子还是什么都不肯说,我决定让孩子画画,然后主要和爸爸妈妈聊。

谈话中,我了解到爸爸妈妈在商量离婚。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妈妈家里条件不错,爸爸则一般,文凭也不如妈妈,但妈妈觉得他长得帅,很有上进心,坚定地跟他结了婚。后来,爸爸失业,妈妈建议他再找找,实在不行就去进修学习。试了几次没找到合适的,爸爸就放弃了,整天躺在床上唉声叹气。妈妈说,自己可以接受暂时的低谷,但不能整天这个样子,而且当时就图他是个上进的人。

两个人矛盾越来越深,吵架成了家常便饭,但為了不影响孩子,他们常常在孩子睡着以后吵。这个孩子很敏感,早就发现了爸爸妈妈的异常,只是假装不知道。结果,那天她听到爸爸妈妈说要离婚,之后就每天躲在幼儿园里哭。

我看了孩子画的画:两个人中间有一团火,下面有一个小孩儿在流眼泪。我把这画给父母看,他们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儿,爸爸哽咽着说:“我们以为她不知道。”“那你们现在有什么打算?”“暂时不谈离婚了,孩子最重要。”我说:“好,那咱们看看能做些什么让孩子重新快乐起来。”

第二次来的时候,孩子又画了一幅画,左边是爸爸妈妈在做早餐,右边是爸爸妈妈牵着她的手在玩儿。妈妈说爸爸找到了工作,家里又出现了欢声笑语,“陈医生,我们明白了,我们可以不来了。”夫妻关系好了,孩子的状况也自然消失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常见,父母离异后,彼此关系疏远,对孩子的爱有所减少,孩子也会制造一些状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读小学的然然突然经常性地离家出走,家里人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后来,孩子被带到了我这儿,他告诉我,他第一次开始离家出走是父母拿离婚证的那一天。“为什么你记得那么清楚?”“我想试试看他们还爱不爱我。”

父母离婚后,然然被判给了爸爸,但主要是奶奶在带。爸爸有了女朋友以后,对他关爱更少了,他就开始频繁地离家出走;妈妈谈好星期六来接他,如果爽约了,他也会离家出走。他说他特别喜欢爸爸妈妈一起找他,因为找到他以后,为了教育他,他俩会一起吃个饭,他很喜欢吃那一顿饭。

离家出走,其实是为了创造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机会,为了确认父母对他的爱。找到根源之后,我帮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需要开启各自全新的人生,虽然不在一起了,但对他的爱是不变的。爸爸妈妈也决定更好地爱他:爸爸会用更多的时间陪他;妈妈会准时接他,如果真有特殊情况,一定会提前打电话给他,之后再补上;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他的生日、节假日等,安排一个家庭聚会等。之后,这个孩子的情况渐渐得到了好转。

不管父母是在一起,还是已经分开了,只要他们的关系是稳定的,对孩子的爱是稳定的,孩子的心都是安定的,就能够安心地学习、生活。

父母的内心稳,孩子才能找到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以下这些情况:

场景1: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冲突,被老师叫家长,事情还没搞清楚呢,父母脾气直接就来了,什么都不问,上来就是劈头盖脸地问责,甚至直接上手。

场景2:孩子学习、生活都挺好的,父母就觉得,哎,挺好,亲亲抱抱举高高;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旦不能让父母满意,父母就开始抓狂了,对孩子态度也不一样了,比如孩子成绩下降了,父母又吼又叫,甚至还动手打人。

场景3:父母工作顺心,对孩子的包容性很高;一旦今天很多事情不顺心,就容易迁怒孩子,哪怕是累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责骂孩子。

场景4:妈妈一言不合就发脾气,说话分贝直线上升,转头就批评孩子脾气差,说话太大声;爸爸脾气一上来就要打人砸东西,却要求动手打人的孩子赔礼道歉。

以上这些是内心很不安稳的父母常见的表现。

一方面,孩子可能会模仿和习得父母这样一套模式,也变得内心不安,情绪不稳;另一方面,当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经常就会想是我不好,是我惹父母生气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给自己贴个标签:我不是个好孩子。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如果他还不能很好地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完成同一性的发展,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包括上大学、工作、婚姻,甚至长大以后对自己的孩子沿用父母的教育方式。

热播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就给我们展示了内心稳定的父母对孩子有多重要。

剧里有几对父母是很不稳定的。凌霄的妈妈和爸爸长期不睦,还把女儿去世的锅甩给凌霄,导致凌霄从小就很抑郁,整天背个画本在楼道里不说话。贺子秋被妈妈抛弃,使得他总是害怕被抛弃,小小年纪就学着讨好。齐明月的妈妈价值观失之偏颇,一心想让女儿考清华北大,过度控制让女儿失了自己的主见。唐灿的妈妈动不动就给她泼冷水,总说她什么都做不成,导致她特别自卑,情绪也不是很稳定,对他人的评价也很负向。

相较于这几个孩子各有各的不幸,李尖尖可以说是全剧最幸福的女孩。她阳光、自信、敢作敢当,是身边人的小太阳,治愈了凌霄、贺子秋,也帮助了齐明月和唐灿。虽然妈妈早逝,但她有一个内心特别稳定的爸爸。

李爸从不讲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三观”很稳,他说自己也没什么文化,能对孩子做的只有让他们吃饱穿暖,开心就好。而且,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他的情绪也很稳,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淡然处之,即便遭遇了贺子秋妈妈的欺骗,也依然可以很好地爱着子秋,把他养大成人。在这样稳定的环境中,李尖尖才能够安心地成长,稳稳地长大。

总之,父母的“三观”稳了,他们的关系才会稳,情绪才会稳;他们稳了,孩子才会安定,长大后,他们作为父母再培养下一代也是很稳的。这种稳需要每个父母不断地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也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

当然,家庭是有周期的,父母的教育理念和管教方式也要随着孩子成长与时俱进,不断地打破原来的平衡,这样才能适应家庭新的发展阶段,维护动态的平衡。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牛牛爸爸妈妈
家乡的变化
牛牛妞妞笑话集
我的爸爸妈妈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牛牛种太阳
牛牛的耳朵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