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铖
冬天的新疆塔城大漠里,漫天飞雪、朔风凛冽,一个娇小的身躯推着一辆红色三轮电动车,一瘸一拐,在雪地里刻画出一条坑坑洼洼的曲线。她是谁?要到哪里去?
雪花在睫毛上越积越多,围巾和帽子上早已结了厚厚的冰。“呼……”刘红扯下口罩呼吸着冰天雪地里的刺骨凉气。“叫声阿姐叫声嫂,边关军民情谊深。拥军三轮四季早,更有拥军早行人……”这是一名退伍老兵为刘红写的诗,她的电动车上装着带给边防站战士们的信件、包裹、日常用品。
从家里到边防站一共5公里,这条路,右腿残疾的刘红已走了14年,风雨无阻。
5公里,14年,一条风雪路
2020年元旦,几个退伍老兵相约一起来探望刘红,刘红忙着张罗饭菜,老兵们笑着说:“离开军营这么多年,我们最想念的味道,还是嫂子煮的鸡蛋面。”
看着他们大口吃着面条,刘红打开手机,读着微信里满屏的祝福短信,脑海里浮现出一张张兵弟弟的笑脸。
为边防站送信送包裹14年的刘红,从小就向往军营。无奈在两岁时,她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注定这辈子无缘军装。20多岁时,刘红在塔城开了一家小卖部,邂逅了刘奎,2003年,可爱的女儿刘雅琦出生了。
平淡温馨的日子里,刘红特别喜欢看报纸,最爱的就是报纸上的《拥军》栏目。她多次看到关于江苏支边新疆的陈友亮老人的报道,老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数十年如一日为兵团九师师部一六五团库则温边防站传递信件物品,这样的精神让刘红很感动。
2006年,陈友亮老人因病去世,边防站运送物资与信件的路断了,看到这则新闻的刘红在悲痛之余,决心主动接过这沉甸甸的“爱心接力棒”。
塔城终年天气恶劣,冬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0℃,风大雪厚,交通时常中断,边防站地处深山,距离最近的小镇有十几公里,距县城70多公里,因此战士们购买日常用品、收发信件都十分困难。刘红决定每周为他们跑腿至少两次,不让战士们和外界“断联”。
每次出发,刘红都要先去离家3公里外的邮局,替战士取包裹信件,再码好战士们需要的日常用品。腿脚残疾、车子笨重、上坡路多,刘红骑一会儿、推一会儿、歇一会儿,跌跌撞撞,异常艰险。
刘红接手运送物资第二年的大年三十那天,返途时,电动三轮车刹车突然失灵,连人带车顺着下坡路飞速下滑,随时可能冲出路基。刘红拼命握住车把,控制方向。最终,电动车侧翻在坡底,刘红也被重重地压在车下。
摔得眼冒金星的刘红好不容易爬出来,忍住傷痛爬上电动车缓慢前行。推开家门时已是晚上,她一身风雪,满脸冰碴儿。“妈妈变雪人了……”女儿跑出来往她身上扑。刘奎赶紧帮妻子脱下外套,抹去她头上的冰雪:“摔跤了吗?摔坏了没?”丈夫关切地问,刘红委屈地流下眼泪,却咧开嘴角笑着说:“不疼,这么厚的雪垫着呢,伤不到我,躺两天就好了。”
第二天,战士小赵得知家人给他寄的保暖内衣到了,开心地给刘红打电话,求她尽快帮忙从邮局取过来。放下电话,刘红耳畔全是小赵的声音,话语里充满了殷殷期待。她再也躺不住了,硬撑着爬起来,让丈夫开摩托车载她取包裹,然后专程给小赵送过去。因为她知道,小赵盼的不只是一套内衣,而是父母对他的牵挂。
那年春节之后的半个月,雨雪不断,以往经常走的公路也被大雪埋住,机动车无法通行。刘红很着急:“边防站被大雪封困,兵娃子们肯定‘断粮了,我必须想办法去一趟。”刘奎听了妻子的话,立刻跟邻居借来马拉爬犁,装满米面粮油和其他日用品,冒着零下40℃的严寒出发了。
大风卷着鹅毛雪,狠狠地打在夫妻俩的身上,这一路仿佛长得没有尽头。两人一马一车,走了4个小时。战士们正焦急地等在边防站的门口处,远远看到两个雪人向他们走来,浑身湿透、瑟瑟发抖,外套上结满了冰珠。
战士们一个个都红了眼眶,让夫妻俩进屋暖暖。刘奎和刘红连连摆手:“不去了不去了,不耽误你们工作。”一名小战士灵机一动:“嫂子,帮我缝一下衣服吧!破了个大洞。”听了这话,刘红赶忙进屋,找出针线包忙活起来。被冻僵的手指怎么也不听使唤,丈夫帮她搓手,她颤颤巍巍地帮小战士补好衣服,连热茶也没顾上喝一口,匆匆道别。
“哥,嫂子,你们路上小心啊!”“嫂子,雪大就别来了,我们能撑下去的。”“嫂子,你们注意身体啊!”“到家给我们打个电话啊!”支起马拉爬犁,带着兵弟弟们的嘱托和关心,夫妻俩又转身踏入茫茫大雪中。
妈妈,我要和你“滴血认亲”
边防站的战士们来自天南海北,远离家人,十几年来刘红像大姐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每次去边防站,只要看到哪名战士病了,刘红就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年,战士小邓发烧42℃,转成肺炎,被送到附近医院输液。一连五六天,刘红都做好晚饭给小邓送过去,盯着他吃完,陪他输完液才回家。
见小邓不住地咳嗽,刘红很心疼,打算给孩子补补。隔天,女儿放学回家,看到一锅香喷喷的鸡汤,拿起勺子就要喝。“闺女,这不是给你喝的,有个兵哥哥生病了,我要给他送过去。”刘红边说边麻利地把鸡汤打包,女儿看着她的背影,很是失落。
刘雅琦觉得妈妈对战士的关心,远远超越了对自己,她有点儿委屈,特意晚睡等妈妈回家。晚上10点多,家门开了,刘雅琦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端一盆水到妈妈面前:“妈,你给我拿根针。”刘红问:“拿针干吗?”刘雅琦一本正经地说:“你扎一针,我扎一针,我们把血滴到盆里。”刘红一头雾水。女儿说:“我从电视里看的,滴血认亲呀,我真怀疑自己不是你亲生的。”刘红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儿“吃醋”了,她一把抱住女儿,心疼不已,不知该怎么回答孩子。
多年来,5公里送货路上险情不断,刘红身上总是新伤加旧伤,但她经常瞒着家人,也从不在战士们面前提起。2011年初,刘奎攒钱买了一辆皮卡车,有空就载着妻子往返边防站。刚买好皮卡车,就碰上边防站要运送大量物资器材,刘红夫妇闻讯二话不说就忙活起来。短短5天,皮卡车的行驶里程就从0公里变成2000多公里,轮胎也坏了两个。边防站提出要补偿,却被夫妻俩婉言谢绝。
2011年春节,战士小康的妈妈因患乳腺癌急需筹钱做手术,刘红二话不说给小康2000元,第二年春节,小康回湖南老家结婚,身上钱不够,刘红又凑了6000元给他。战士小杨、小房的父亲做手术,战士小张的弟弟上大学缺学费,刘红都全力帮忙。刘红夫妇生活勤俭,对战士们却非常慷慨。“虽然我没当成兵,但我有一群兵弟弟!”这是刘红最自豪的。她在心里把战士们当亲人,常说:“兵弟弟们有事相求,就是天上下刀子,我也要去办。”
一声“嫂子”:这辈子的“最高荣誉”
刘红的家,是战士们巡逻执勤途中的温暖驿站。每当路过这里,他们都会进屋歇歇脚,刘红把炉火烧得旺旺的,让他们烘干湿漉漉的鞋袜,还会和丈夫一起下厨给他们煮面条,再卧两个荷包蛋。
新兵上站、老兵退伍,都要经过刘红家门口。她会和家人提前买好鞭炮、水果,给新兵办一个简单温馨的“欢迎仪式”。刘雅琦说:“就像自家办喜事一样。”长大的她不再吃醋,开始理解妈妈的心愿、执着与大爱。这些年来,库则温边防站的每个新兵听到的第一个军营故事,几乎都是关于“嫂子”的。
2014年5月下旬,劉红咳嗽不断,呼吸困难,被诊断为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需做换瓣手术。这年端午节,准备做手术的刘红,突然想起粽子还没包,有些难过:“我每年端午节都会给兵弟弟们送粽子,胃口大的一口气能吃上三四个。”她嘴里越念叨,心里越牵挂,干脆打电话给姐夫:“帮我买300只粽子送到边防站,跟战士们说,明年端午我一定亲手包粽子给他们吃。”
在身边陪护的姐姐忍不住埋怨:“你自己都这样了,还牵挂着战士们。”嘴上这么说,姐姐心里明白,刘红是说什么也放不下她的兵弟弟们的。当晚回家,姐姐就和丈夫把粽子装上车,次日一大早就给战士们送去了。
多年来,退伍老兵们和刘红一直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她都会收到好几沓来自五湖四海的贺卡和信件,手机也赶上热线了,电话、短信不断。“刘红嫂子,短暂的两年部队生活,是你让我感觉到家就在我身边—吴志鹏。”“嫂子你好,虽然是离开部队的第7个年头了,我依然很想念您和大哥,正是有了您二位的默默付出和奉献,才使得我的部队生涯非常圆满。”一旁的丈夫刘奎看到这些短信,也憨厚地笑着。结婚20年了,他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刻埋怨过妻子对边防站的付出,他觉得妻子是个有大情怀的人,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给妻子当好坚强后盾。
14年无悔付出,刘红先后被评为残疾人自强自立先进个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双拥模范个人等。
2019年12月的“中国好人榜”,刘红亦榜上有名。她说:“感谢我的家人,我虽然当不成战士,但兵弟弟们的一声‘嫂子,就是我这辈子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