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汉乐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2020-11-18 02:07谢红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汉乐府形象女性

谢红

摘 要:“汉乐府”诗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诗中从服饰外貌、内在情感、生活生产情况等方面来刻画、描绘这些女性形象,从这些方面出发进行分析其形象,让我们能更加清晰地构建出汉代女子的生活面貌图景,从中感受她们的情感和生活。

关键词:汉乐府;女性;形象

“汉乐府民歌是一面镜子,映射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心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汉代人的生活画面。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人物是汉代社会整体女性的一个缩影,这些女性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1]

一、汉乐府诗歌对女性外貌服饰的描写

汉乐府诗歌中,通常是通过对其精美服饰的描写或是使用一些代指女子美丽的词汇等间接描写来表现女性的美。在《陌上桑》中通过对罗敷华丽精美的头饰、耳饰、裙、襦的描写和对路上行人看见罗敷后痴迷的样子的描写来展现其美貌,与此相似的还有《羽林郎》中的胡家女形象,诗中也是通过对精美服饰的描写来侧面表现胡家女的美貌,不仅描绘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衣裙和首饰,还描写了她那美丽的发髻,使得胡家女那俏丽的模样呈现在读者脑海里。除了从服饰这方面来表现其美貌外,诗中还用了一些“姬”“窈窕”“娉婷”等用来描绘女性文静美丽的词汇,更为直接地塑造了胡家女的外在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也有一段专门描写了刘兰芝的美丽,在她要被驱逐出门时,穿上昔日的夹裙,穿着丝鞋,头戴玳瑁簪,腰束白绸带,耳佩明月珠向婆婆拜别,也是通过对服饰的描写来间接地展示其美貌。此诗与前几首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一首有两句直接描写了其青葱般的手指和似含朱丹的嘴唇,虽然只描写了手指和嘴唇,没有其他更多的直接描写其面貌之美的词汇,但从诗中描写的嫩白修长的手指、红润小巧的嘴儿和身穿的华丽精美的服饰,还有诗中“精妙世无双”的评价,也能想象得到刘兰芝的美丽。

汉朝的衣服主要有袍、襦(短衣)、裙,因为织绣工业发达,所以有钱人家的女子可以穿绫罗绸缎华丽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则是穿短褐(粗布短衣)。而从以上几首诗歌的描述来看,这几位美女都不是贫困人家,身着华美亮丽的服饰,展现了汉时社会中女性服饰穿着的图景。

二、汉乐府诗歌对女性心理情感的描写

在诗歌中,既然有对女性外貌服饰的外在形象描写,就必然会有对女性内在形象的描写,更何况诗歌的作用是“言志”,而其艺术本质则是“缘情”,诗歌就是用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的。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不论古今,女子都充满了对真诚忠贞的爱情的向往,但是在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下,女子很难与心仪之人长相厮守,但她们仍然想打破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在生活中,我们能常听到或看到《上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2]这句话,她连举高山变为平地、江水枯竭、寒冬打雷、酷暑下雪等五种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来表示自己绝不会“与君绝”,诗中女主人公“欲与君相知”,一个“欲”子充分表现了她不堪礼教束缚,想要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不屈个性。《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却不能白首,迫于家庭长辈的压力双双殉情,最终合葬华山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女主人公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形象。同样刻画夫妻情深的还有《艳歌何尝行》,这是一首夫妻远别之作,借描写一对白鹄顾恋不舍的别离情景,抒发了患难夫妻被迫分离、缠绵哀伤的情态。

汉乐府中,有一批女性具有“坚贞不屈、反抗性和斗争精神。这是她们性格中最突出、最光彩照人的部分,但在这一共性之下,又存在着丰富生动的个性”[3]。她们极重感情,不屈服于任何诱惑和恶势力,并始终忠于一人。《陌上桑》中的罗敷、《羽林郎》中的胡家女都是坚贞不屈、具有抗争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们通过夸贊自己的丈夫、强调自己对丈夫的坚贞来反抗他人的调戏。这两首诗歌在立意和描写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赞美了反抗强权、不畏豪强、忠贞刚洁的妇女形象。

在古代,女子往往需要依附男子生活,成为男人的附庸,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取决于男子的好恶,但大多数男子三妻四妾,见异思迁,因此许多女子惨遭抛弃或被冷落。《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得知情郎有了二心,决绝地捣碎并烧毁了给他准备的信物,并让风把其灰都吹走,可见其内心的决绝和悲痛。但是冷静下来却又彷徨、矛盾,想起兄嫂可能已经知道当初约会的事,如今却又遭遇这种不幸,不知道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却也只能自我安慰。从这首诗歌可以看出女主人公被始乱终弃后的复杂心思和对情郎的眷念和不舍,表达了古代女子被抛弃的不幸命运。同样的被抛弃的还有《上山采蘼芜》中的弃妇,因为前夫喜新厌旧而被抛弃,可见妇女在汉代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幸福的,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喜新厌旧这种现象是极其普遍的。别说是平民百姓中的女子惨遭抛弃,就连皇宫中身份尊贵的妃子也无法避免这种悲剧,《怨歌行》中用执扇来比喻女子,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比喻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失宠,担忧自己被皇帝冷落抛弃。这是她们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不论哪个年代,都少不了思妇的存在,丈夫由于各种原因奔走在外,而思妇们则留在家中翘首以望,等待丈夫回来团聚。《饮马长城窟行》与《伤歌行》中都描写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她们的丈夫因各种原因离家未归,只能在家苦苦思念并等待丈夫的归来。

三、女性生活现状的描写

诗歌来源于社会生活,也表现着社会生活,所以,描写女性形象的诗歌必然少不了描写女性的生活现状,反映出汉代女性的生存生产状况,使我们更加了解汉代女性的生活。

古代女子由于地位较为低下,且无法像男子一样可以考功名、经商等,只能从事一些手工和农业,为了生活而抛头露面,在那个男子玩弄女子的年代,女子遭到调戏是很常见的事。《陌上桑》中的罗敷、《羽林郎》中的胡家女都在外被人调戏,虽然两者都机智地应对了,但是在社会中,又岂会只有她们被调戏,又岂会个个如她们般幸运?“在中国历史上,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通过在一系列社会政策中贯彻孝的理念,作为社会统治手段之一,维护了社会秩序,同时也促进了孝的实现,使孝成为一种社会风尚。”[4]由此可见,“孝”在汉代是非常重要的。木兰不仅是我国的巾帼英雄,也是社会黑暗下的产物,本应是闺中待嫁的女子,却因为强征兵而女扮男装代替年迈的老父亲上战场。孝本是好事,但是过分地强调孝道却苦了有情人,《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相亲相爱,却因无法违逆家中父母兄长的胡乱安排而双双殉情,“伦理道德”的枷锁紧紧桎梏着人们,使得多少有情人被生生分离,产生了多少痴男怨女。

由于古代各种生产生活条件限制,百姓的生活较为困苦,这种困苦不仅体现在生活贫穷上,还体现在精神心理方面。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百姓苦不堪言,极度的贫穷使得《东门行》里的丈夫执剑欲反,无论妻子怎么哀求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至于反后的结果不言而喻,除了战死,还能有什么样的结局?生活常常能把人逼疯,更甚者将人逼上绝路,《公无渡河》中的妇女亲眼看着自己疯癫的丈夫冲进急流被淹死,悲伤欲绝,弹唱一曲凄怆的歌后亦投河而死。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被所谓的“伦理道德”束缚着身心,过着艰辛的生活,相比起来,现在的我们是相当幸福的。

综上所述,乐府从民间和文人处收集整理而来的诗集中,描写女性形象的名篇不在少数,而且这些诗歌从服饰样貌、心理情感和生活现状三个方面来共同描绘了汉朝时期女子的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向读者展示了汉朝女子的独特形象。此外,也从这些诗歌中看出汉朝时期百姓们的生活艰辛困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参考文献

[1]陈功文.浅析汉乐府民歌的女性人物[J].琼州学院学报,2007,14(03):54–56.

[2]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8–107.

[3]朱献华.乐府诗三女性形象新解[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16(16):48–50.

[4]王明翠.汉代“以孝天下”及其现代价值[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03):27–30.

猜你喜欢
汉乐府形象女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
从音乐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汉乐府与杜甫的平民化书写
汉乐府民歌叙事诗的口头诗学特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