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界研究的热点,教师对课堂的创新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将教学情境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扩展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提升能力,实现高考的增分。
高中历史三轮复习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融合核心素养的课堂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经过备课预设,通过语境渲染,运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短片等情境资料,为学生创设学习场景,引入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储备,开展有效学习和探究,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高中历史三轮复习中,营造融合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热闹的课堂氛围,而是在保证教学有序性的前提下,突破教学难点或突出教学重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将身边的事例与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创设学生较为熟悉的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主要特点是有情、有境、有体验。
例如,在复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时,学生可以用身边耳熟能详的“同煤集团”为切入点,收集、整理大同煤炭企业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相关文字及数据等资料,使大同煤炭企业的发展历程得以生动再现;在回顾“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初步发展”一目时,教师可展示如下材料:
材料一1906 年,正是争矿运动热烈进行的时候,山西部分上层人士倡议创办保晋公司。1907 年,经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立案,保晋公司正式成立。1908 年,保晋公司开始募股,并开始在阳泉、大同等地准备开矿……1909 年,保晋公司派人来大同设立分公司。
——《1918—1936 年的大同煤矿》
教师可设置探究问题:该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如何?学生依据材料可以得出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资本总额增加、由沿海向内地扩展等结论。
这样的情境课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直观的、经验的、身边的情境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感受历史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应文本资料的辨析,重现真实的历史,并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析。
例如,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节选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原文,总结并完善两国政体权力分配、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和任期、各部门拥有的权力等内容的表格(如表1、表2),明确基本史实,还原真实历史情境。
表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表2 德意志帝国
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设置探究问题,对两国政体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如在分析法国特点的过程中,可设置探究问题:请依据宪法文本概括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结合文本资料和表1 可得出1785 年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民主共和色彩;②议会是权力中心,但总统权力较大;③体现分权制衡思想,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④实行任期制,总统、参议员、众议员任期较长。学生以史实为依据,秉承“论从史出”原则,对两国政体进行理性分析、客观评价,可有效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文字史料大致可分为实物史料、音像史料、图片史料等,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留或遗留下来的前人创造历史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音像史料是历史片段的录音、录像、摄影和电影等;图片史料是将实物等不能变为文字的材料用图片形式反映的非文字史料,包括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地图、历史年表等。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非文字史料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接触“过去的事实”,提升对历史的认识能力;通过建立非文字史料和历史之间的联系,提升对历史的理解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一些平时难以见到的资料、文物和遗迹准确、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沿着“产生兴趣—掌握大量准确、详细的资料—产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了解和研究历史。
例如,在复习“计划经济”时,教师可以展示过去的粮票、油票、布票等票证,引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明确票证用途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而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生活物质、生产能力有限,如果不凭票证供应,易出现生活物资分配不均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次设疑:当今购买产品是否需要票证?使学生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生产领域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最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复习“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地道战》等历史影片和相关图片资料,构建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正确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思想感情也可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历史情景剧教学法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方法、技能、技巧及实验,运用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编演历史剧、情景剧等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认识水平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模式。
在设计历史情景剧的过程中,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和引领者,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主要活动是与教师一起学习教材,阅读相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内部的分工合作,编写历史课本剧或情景剧的剧本。一部分学生在已形成的剧本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天赋,发挥自己的才能,身临其境地展现历史;一部分学生则在欣赏历史课本剧或情景剧的同时,对同学所表演的内容进行评价,探究历史课本剧或情景剧中的真伪,为表演结束后的学习与辩论做准备。
例如,在复习“商鞅变法”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将变法过程中商鞅与甘龙和杜挚的辩论、“徙木立信”获得民众的支持、变法措施公布后各阶层代表的反应、商鞅的坚毅、秦孝公的支持等历史场景一一展现,在剧终之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适时总结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启示。这样的情境课堂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历史,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也可以起到升华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明确、具体、层层递进,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基于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教师可以展示《南京条约》的原文,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条深入解读条约,引导学生思考条约内容是否都为“不平等”?
材料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南京条约》
传统教学认为,开放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经济被剥削;在通商口岸建立租借地,不受大清律法管制,司法权被破坏;领土主权被破坏;航海权被破坏等。但是,由材料二可知,开放通商口岸是中英两国正常交往的内容,本无是否“平等”之说。教师可引导学生据此各抒己见,引发思维碰撞,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如“领事裁判权”一项,教师可以通过对领事裁判权概念的再现及解读,利用材料对当时的情境进行较为真实的还原,介绍当时中国与英国审案的基本情况,并向学生提问:大家更愿意接受中国式还是英国式的审判方式?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自身认识并进行观点碰撞后,大多数学生会接受英国式的审判方式。通过历史现场感的再现,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有效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辨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三轮复习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还应对以下问题进行关注: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问题解决能力。历史情境教学要把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改变过去教学重知识及为了落实知识而创设“假情境”等现象;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深层结构的理解,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通过理性分析解决问题。②注意分层教学,满足个体差异。历史情境教学要针对不同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情景,在课堂中留给学生适度的独立思考时间,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③注重情景的科学性。在创设历史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史料选取的科学性、真实性,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编造历史,还要注意设置问题的科学性、思想性,问题探究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水平,做到激发学生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注意高三教学时间合理安排。高三时间紧,学生学业负担重,表演历史情景剧,感受历史情境的方法可以斟酌而行,无需为了丰富课堂呈现效果而刻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