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洋,谢 谚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71)
石化企业在国内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行业特点,其生产过程中涉及众多危险工艺及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例如,吉化“11·13”双苯厂爆炸事故、“7·16”输油管道爆炸事故、黄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等生产事故不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因此,针对石化企业生产和管理特点,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及防控研究,对于防范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维护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层面,2014年原环境保护部首次发布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指导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划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经过试行,2018年原环境保护部又发布了HJ 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1],通过综合评估企业大气和水体环境风险,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一是适用范围未覆盖油气输送管道及码头等石化生产设施;二是主要用于从宏观层面对企业整体或各厂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目的是从政府角度对企业进行分级管控,对于企业实施内部管控指导意义不大。
从企业实施内部环境风险管控角度出发,参照国家环境风险评估思路,在企业装置设施层面建立环境风险识别评估方法,确定不同装置设施环境风险等级,建立企业环境风险源清单,为企业实施分级管控提供依据。
根据环境风险类型,企业主要涉及装置及储运设施、陆域管道、码头3类环境风险源[2],各类环境风险源识别原则具体如下。
a) 装置及储运设施类: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使用、储存、转输等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相对独立的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各类油品、化学品、高浓度污水集中储存设施的一个罐组作为一个风险源。
b) 陆域管道类:相邻两个切断阀之间的管道可作为一个环境风险源;相对独立区域内,可以紧急关断的一条或多条油气集输管道可作为一个环境风险源。
c) 码头类:相对独立的泊位(趸船)可作为一个环境风险源,含泊位至最近一处截断阀之间的装卸管道。
环境风险物质量指标体现环境风险源固有属性特征,主要考虑事故状况下可能释放的环境风险物质种类及数量。
a) 对于装置设施环境风险源,计算其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再进行加和。
b) 对于罐组类环境风险源,考虑单个储罐发生事故的情形,当罐组内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罐组内最大储罐环境风险物质存在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当罐组内涉及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分别计算每种物质最大储罐存在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取最大值。
c) 对于陆域管道,需综合考虑紧急关断阀门之前的泄漏量与关闭之后的可能泄漏量。
d) 对于码头,只针对装卸管道发生事故的泄漏情况,考虑紧急关断阀门之前的泄漏量与关闭之后的可能泄漏量。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指标主要反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可能性及事故应对能力。采用评分法对风险源生产工艺危险性、安全生产及设备质量管理、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满分为100分,根据得分情况将风险源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划定为不同水平。
工艺危险性主要考虑环境风险源是否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工艺过程;安全生产及设备质量管理指标包括安全生产许可、安全评价及专项检查情况、设备质量管理、消防验收情况、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情况等要素;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指标则包括环境风险监测预警措施、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建设项目环保要求落实情况、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情况等要素。
根据不同类型环境风险源设施特点,其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对应的评估要素及各要素权重有所区别。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体现的是周边自然及社会敏感状况,直接关系突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其主要判定依据是在评估范围内社会人口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涉及取水口、自然保护区、水产养殖区等敏感区域,根据涉及区域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
综合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物质情况、装置风险控制水平和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利用矩阵法,确定装置环境风险源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一般环境风险三级。
按照建立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选择部分企业进行评估,建立重大环境风险源清单。根据评估结果,不同类型重大环境风险源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不同类型重大环境风险源分布
从图1中可以看出,装置(设施)类重大环境风险源数量最多,占比56%;其次为罐组类风险源,数量占比24%;油品(化学品)码头类环境风险源占比12%,陆域管道类环境风险源数量最少,占比8%。
从影响因素分析,构成重大环境风险源主要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a) 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高。在所有炼油重大环境源中,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处于最高等级的占比85.4%,主要表现为:①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高,如部分风险源沿江分布,24 h流经范围涉及跨省,部分风险源排水口评估范围内有水源保护区;②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高,部分风险源周边涉及生活区等人口集中区,评估范围内人口数量多,事故状况下环境危害极大。
b) 环境风险物质种类多、物质量大,环境风险物质数量水平较高的风险源数量占比达89%。且部分装置(罐区)涉及高毒性环境风险物质,如苯、硫化氢、液氨、液氯等。
c) 环境风险防控水平偏低。对部分企业进行的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约28%的重大环境风险源防控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①装置区清污分流设施、事故水、转输泵、风险预警等环境风险防控设施不完善,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不足;②由于涉及加氢、裂解(裂化)等危险化工工艺,以及存在安全隐患未整改、设备超期服役等问题,造成风险源安全、设备质量管理有缺陷;③环评手续、环境应急预案等存在不足,环境风险与应急管理不完善。
针对环境风险评估结果,为有效实现企业环境风险尤其重大环境风险源的有效防控,应分别从管控机制、管控方案、风险降级和动态评估等方面采取措施。
建立重大环境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分别明确不同层级重大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企业是环境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对企业环境风险源清单中所有重大、较大和一般风险负总责,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在企业内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二级单位及基层单位环境风险管控责任人及管控职责,加强日常巡检,保障风险防控设施有效。
企业存在上级公司的,可在综合考虑重大环境风险类型、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环境风险物质水平以及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等因素基础上,筛查各企业典型环境风险源作为上级公司重大环境风险进行管控,应明确上级公司管控责任人,制定专项监管方案,协调各类管控资源,公布管控过程信息。
针对重大环境风险,制定并发布环境风险管控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如下内容。
a) 环境风险源描述:说明重大环境风险成因,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包括事件类型、事故演化过程、污染物可能的迁移扩散途径、事故影响范围和程度、可能受影响的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等。
b) 日常防控措施:明确环境风险源的日常巡查内容,将清污分流、监测预警、事故水收集、事故水封堵、事故水转输等环境风险及应急设施纳入巡查重点,确保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有效性;加强对各类异常情况的监测和报告;针对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隐患治理项目,并加强专项检查和挂牌督办。
c) 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明确对应的应对处置措施和需要的各类应急装备物资;落实一源一案要求,并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加强应急装备物资检查和维护,确保事故状况下可以使用。
d) 考核与责任追究:明确重大环境风险源管理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针对评估出的重大环境风险,采取措施推动环境风险降级,包括如下内容。
a) 在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层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环境风险控制水平指标中存在的不合理扣分项。①针对清污分流设施、事故水收集转输设备、监测预警设施、环境应急物资装备等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情况,通过落实隐患项目进行整改;②针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等环境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落实整改。
b) 在环境风险物质量方面。①在满足生产要求前提下,可以降低生产负荷,减少环境风险源涉及的最大环境风险物质量。如对于罐组类环境风险源,可以降低罐内物料储存液位,对于陆上油品或液态有机化学品输送管道,可以通过增设截断阀,减少事故状况下可能泄漏的油品/化学品数量。②进行设施的停用或淘汰。对于涉及保护区、水源地等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环境风险源,可以进行退出;对于存在重大隐患且难以整改消除的重大环境风险源,可以通过生产调整进行停用或淘汰。
c) 环境风险受体方面。如重大环境风险源周边人口分布情况不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防护距离要求的,可以通过协调推进相关居民搬迁,降低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从而实现重大环境风险源降级。
企业应对环境风险开展动态评估,涉及突发环境事件隐患完成整改的及时进行评估,对企业环境风险清单进行更新。建议重大环境风险源至少每年动态评估一次,企业所有环境风险源至少每3年动态评估一次。
完成环境风险评估的企业,按上述要求开展环境风险管控,在2年时间内先后开展了4次环境风险评估,部分重大环境风险源实现了风险降级,总数量减少86%。各企业重大环境风险源数量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重大环境风险源数量变化情况
开展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科学判定不同环境风险源风险等级,建立企业环境风险源清单,实施环境风险分级管控,对于有效防范炼油企业环境风险,杜绝突发环境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石化企业装置设施层面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并提出环境风险管控建议,有效实现了企业重大环境风险降级,指导企业完成环境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与评估,对石化行业防范环境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