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分析

2020-11-18 10:44程玉平
名师在线 2020年32期
关键词:长度数学知识小学生

程玉平

(福建省闽侯县实验小学,福建福州 350100)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数学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但数学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教师应善于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一、优化师生关系,加强师生良性互动

学生对教师存在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小学的环境与幼儿园不同,在小学生眼里小学教师比幼儿园教师更严厉,所以,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不愿主动在教师面前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对此,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主动放下“家长”姿态,并善于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进而在优化师生关系的同时,加强师生的良性互动,从而助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为了拉近与小学生的关系,让小学生熟悉自己,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提前几分钟到教室,看学生做游戏,与学生聊天,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教师一来,班里马上就安静了,学生都以为教师是来上课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大家继续玩吧,老师是来和你们做朋友的!”慢慢地,学生也习惯了教师提前来教室的行为,也开始大胆地和教师聊天,聊一聊班上发生的趣事,聊一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学习他们的游戏方式与游戏规则,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渐渐喜欢上教师的同时,也会渐渐喜欢上数学课,在课上也不会有抵触心理,可以以最佳的学习状态与教师进行课上交流与互动,进而助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将严谨的文字生动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丰富小学生数学学习体验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3]。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图形的运动(一)”时,教学目标是引导小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使其能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并能够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首先,教师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出示蜻蜓、蝴蝶、瓢虫等昆虫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若学生猜对,大屏幕上就会出现图案的另一半,展示完整的昆虫图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昆虫的特征:“同学们,你们都猜到了这些是什么昆虫,那你们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它们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由此,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为学生展示更多轴对称图形(剪纸、脸谱、天安门、天坛等),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各方面发育还不完全,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玩心比较重,在课上难以保持注意力长期集中,容易分心,更容易感到疲乏[4]。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特点,将游戏引入教学活动,使小学生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收获知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在缓解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热情。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缓解学生课上的疲乏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数学“摸牌”游戏:提前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在上面写上20 以内的数字,请两名学生各自摸一张牌,看到自己的卡片后,一人做加法,一人做减法。比如,一方看到另一方的牌是6,而自己摸到的牌是12,但不能直接告诉对方,而是把这两张牌的和或者差(18 或6)告诉对方,让对方猜自己手中是什么牌。如果对方猜对了,则这两张牌都归对方;如果对方猜错了,则把对方的牌赢过来,然后双方交换加减法运算,游戏继续,最后谁得到的牌最多,谁就是胜利者。这样的游戏活动既能帮助学生练习退位减法,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进位加法,还使学生收获了游戏乐趣,可谓一举多得。

四、运用趣味语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知识与数学语言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其用词相对简洁、严谨,小学生不容易理解。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经常用严肃的语言和表情来讲解严肃的知识,整个课堂教学氛围相对紧张。近年来,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所以,教师要学习运用趣味性语言来讲授数学知识,让学生看到教师可爱的一面,进而全身心地放松下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上课时,为了营造轻松的教学与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尝试在课上向学生“示弱”,或运用有趣的语言来启发学生。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整时”的概念,使小学生会认钟表,并会用数字表示时间。在课上,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爱睡懒觉吗?早上都几点起床呀?”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不睡懒觉!”“我七点就起来了!”“我更早,我不到七点就起来了!”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那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老师特别爱睡懒觉,如果到了周六日,老师可以睡到中午十二点!”话音刚落,学生哈哈大笑,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在教学的最后,教师还可以寻求学生的帮助:“哎呀,同学们,老师眼睛看不太清楚,你们能帮我看看现在几点了吗?咱们还有几分钟下课呀?”这时学生马上回头看时间,并回答说“老师,还有五分钟下课!”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谢谢,你们真棒,看来老师以后要经常寻求你们的帮助了!”这样的趣味语言插入,会让小学生觉得教师特别亲切,学习氛围也更加轻松愉悦,而且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融入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知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终将应用于生活。但对小学生来讲,他们普遍认为,数学知识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不像语文一样简单易懂,进而容易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场景,使学生通过生活场景回忆真实经历的同时,能够感知数学,从而拉近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不再抵触数学。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1 元=10 角,1 角=10 分。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超市购物”的场景。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书桌当作超市的货架,在上面摆放文具、书本、牛奶等日常生活用品,并贴上价钱标签,让小学生扮演超市售货员、收银员等,并提前为学生预设购物、结账、退货、找钱等场景。表演开始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坐在台下观看,提醒学生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注意检查在结账和找零时,学生的计算是否有误。这样的场景设置,既帮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又帮助学生复习了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

六、进行数学实践,引导学生体验数学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实现“学以致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强化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在体验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尺子,知道尺子的作用,会用尺子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进行测量。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感知长度,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课桌都是统一定制的,长度都是一样且固定的。但量完之后,学生出现了疑惑:“老师,为什么我量的课桌长度和我同桌的不一样,和周围同学的也不一样?”此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他们互相比一比手的长度,很快学生就知道了,原来每个人手的长度不一样,所以测量出来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学生就明白了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结 语

综上所述,让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引导其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前提下,要创新教学策略,善于运用趣味教学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发挥个人魅力与数学魅力,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知数学和实践数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长度数学知识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爱的长度
长度单位
我是小学生
一支烟的长度——《重九 重九》编后记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