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涛 柴夏楠
“一事精致,足以动人……奉献才能笃践初心……”走过阳城县委组织部的“初心廊”,映入眼帘的每一条“家规家训”总能令人如沐春风。
近年来,在“家文化”的涵养下,阳城县委组织部以知行合一丰“家产”,用心用情浓“家味”,增强了组工干部的凝聚力,提升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打造过硬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阳城县委组织部50 多米的走廊内,每走一步便是一处风景: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主题的“初心墙”上,巧妙的镶嵌着一张张阳城组工大家庭的“全家福”,每一次路过就觉得点点温馨涌入心头;“初心廊”下的“五心”组工版块,将“初心”进一步诠释为“忠心、公心、匠心、爱心、雄心”,这“五心”时时激励每一位组工干部要坚守初心、公道正派、精益求精、奉献社会、奋斗不息;警示格言时时鞭策着每一位组工干部要行有所止、言有所戒、心有所畏。
细品每一幅版面,都刻着一个“家”字和“获泽红叶”LOGO——一枚红叶和一个C,寓意阳城组工向前冲。字形简洁却质地温厚,营造出浓浓的“家”的温馨和“家”的担当。而这些绝不是止于墙面,与其“高颜值”同步的是它丰富的内涵,强身健体、充电补钙这些都是阳城县委组织部家文化的主旋律。
其实,“家文化”渗透在点点滴滴细微之处,这让组工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日常工作中“抬头受教育,低头思感悟”,时刻不忘提醒自己:身处被爱包围的大家庭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树好阳城组工干部新形象。
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阳城组工干部始终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自己,永不停歇的锤炼着“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过硬本领。
阳城组织部启动“每周一讲”作为干部储能充电提升专业化的重要举措,每周一利用3 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同时,创新领讲方式,改变一贯的“读读报纸念念文件”,利用微视频、PPT 等形式,由科长、科员轮流主持、讲课,从科室业务到生活理解,把学习、交流、点评和写作心得体会有机融合,以学促做、学做结合。此外,音乐课作为选修课也时常在“每周一讲”友情客串。这种重返校园的感觉令人倍加珍惜,“每周一讲”作为雷打不动的必选动作,目前已经进行到了第十二讲。
在阳城组织部的“家产”中,还有“每月一写”“每月一读”也是强筋壮骨的必备“套餐”,有时是命题作文,有时是自选话题,可感悟生活点滴,也可针砭时弊;有经典诵读《论语》《大学》《中庸》,也有《曾国藩家风》给提供家风建设文本。所谓读史明鉴,只有从阅读中品味历史,汲取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组工干部成长,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阳城组工传承“传帮带”精神,分管副部长结合新任年轻科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手把手教。新任科长成长以后,再带领科室“徒弟”一起“冲锋陷阵”,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升彼此本领,各个都成为行家里手。
“组织关心干部,干部一心工作”是阳城组工之家的浓厚氛围。每位家人过生日,大清早第一个发来祝福的就是部长,然后家人们的祝福洋洋洒洒落下,甜在每一个人心头。
组织部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加班加点是常事,阳城组织部就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组织大家进行“每月一走”,亲近自然、强健体魄,为工作“减压”、为健康“增量”。另外,还定期组织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歌舞晚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组工之家的凝聚力,让组织更像家,让家更有家的味道。
爱之深,责之切。越是“一家人”越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阳城县委组织部严格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十不准”等纪律规定,修订完善《阳城县委组织部机关工作管理服务手册》,对工作纪律、组织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用制度规范组工干部日常言行。同时,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观看警示教育片,引导组工干部接收“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历练,自觉警醒反思,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阳城组织部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阳城组织部通过创新实践3×4工作法加强支部建设,以“三化”熔炼团队,以“三力”锤炼品质,以“三型”历练创新,以“三干”铸炼卓越,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推进廉洁从政教育,不断引导组工干部严以律己、以己正人,形成自觉管、从严治的组工文化氛围。
一天24 小时,每一名组工干部几乎有一半时间在部里与同事并肩作战。从这点滴陪伴来看,组织部的确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家文化”就像是“强力粘合剂”,在与“加班”“压力”“时间短、任务重”的多次交手中,上班渐渐有了一种“回家”的归属感,下班竟然产生出一丝“离家”的眷恋。在“家文化”的滋润下,阳城组工干部将以感恩之心回报家庭,全力谱写阳城组织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