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军
摘要: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题目的训练,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从而提升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159
一、摒弃“题海战术”的复习方法注重思维与思考
进入初中阶段,学习数学之初学生往往会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以及学习方法,认为做大量的习题就能够学好数学,学懂数学。但是,在没有完全理解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盲目通过海量的题目进行知识的巩固,不仅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反的还会造成思维模式僵化,只能解一道问题而且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不能灵活变通,这样的思维模式对于学习数学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做题观念,不能依赖重复做大量的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做题的过程中应注意思维模式的培养与积累,在遇到没有结果的题目时,能够灵活变通,举一反三。做题之前首先要有正确的做题观念,只有观念正确,在今后的习题训练中才会有针对性,才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后,学生不仅要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遍的平方,还要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逆向思维,在已知第三边以及其中一条短边的情况下能够求出剩下一条直角边,同时学生对于勾股定理也要有足够深入的理解,知道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直角三角形,对于其他三角形需要先进行变换,利用割补的方法将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转换成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注意到定理的推导公式以及应用。总而言之,学习数学绝对不仅是能够记忆公式以及定理,而是要从每一个角度理解公式、应用公式。
二、将习题变成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有力工具
习题不仅可以用来复习与加强记忆,还可以在接触到陌生的知识时,通过简单的题目练习,对未知的公式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其适用的范围、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的体型有哪些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需要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理解,阅读课本的时候无法理解透彻,学生往往只能看到公式的表层含义,对于其深层含义却难以思考到,如果只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需要记忆的部分过于巨大,学生必定会有所遗漏,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漏洞百出。因此,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需要结合典型例题,理解课本上提供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看都用到哪些知识点,与之前的知识存在哪些方面的联系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对于在预习阶段学生存在疑问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在第二天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学生自己也需要集中注意力听这样的课堂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重难点突出,学生能够弥补自己知识上的问题与漏洞。
习题在预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同样的,在复习过程中也十分重要。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每一道题目都是很珍贵的,尤其是自己出问题的地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机制”,及时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总结与反思,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做新的题目。学生要学会对每一个阶段的题目进行反思,找到自己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漏洞,及时查漏补缺,争取做到错题不二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将自己学习知识中的漏洞找出并且解决,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也需要对自己做过的习题进行总结,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出题的规律以及每一种类型题目的解决方法与思考方式,理清楚自己解题的思路,明确每一种类型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与易错点,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时能够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与结果的正确率。同时,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新颖的题目也要及时进行总结。进行总结是每一学科都必须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总结,把一章内做过的题目都放在一起加以比对,找到自己哪一种题型是有所欠缺的,对应的哪一部分知识是没有完全掌握的,要及时发现并解决。也要发现章节之间知识的关联性,使学习更加系统化、整体化。在之后的解题过程中,学生也需要通过对题目的观察与理解发现题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果是与自己体系中留存的题目类似,那么学生就可以应用类似的解题方法,如果是没有见过的新题目,那么学生就需要思考并积累。
总之,学习数学,学生学会将题目与自己的学习有机结合至关重要,让习题为自己多方面地服务,在遇到生疏的知识时依靠习题了解公式定理的适用范围、使用时的误区与易错点,以及自己在初学的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对于自己已经熟悉并且掌握的知识,习题则可以幫助学生检测学习成果,发现自己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漏洞,哪一部分有欠缺,欠缺在什么问题上,是记忆不深刻,还是理解没有到位,都可以通过做题与纠错发现,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及时解决,回归课本,弥补自己的漏洞,只有这样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东坡中学23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