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蕾,胡晓燕,邱大胜,彭辽河
(湖北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患者女,28岁,左颌下肿块切检术后1月余;既往体健。查体:左颌下呈术后改变。实验室检查及电子鼻咽喉镜均未见异常。PET/CT:左侧颈部呈术后改变;左侧颌下结节最大径1.2 cm,代谢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6.10(图1A、1B),考虑恶性肿瘤。病理:左颌下淋巴结(图2)符合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行4个周期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患者出现“鼻塞、流脓涕”;1个月后第2次PET/CT(图3A、3B)显示左颌下结节最大径0.8 cm,未见代谢增高,考虑肿瘤处于代谢抑制状态;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增高影,代谢不均匀增高,SUVmax=4.71,考虑肿瘤性病变。于全麻下行鼻腔肿物摘除术,术中见左侧鼻腔巨大新生物垂直后鼻孔,基底源于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处。术后病理(图4):(左鼻腔)混合型生殖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2级+无性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AE1/AE3(-/+,少),SALL4(+),OCT4(+),PLAP(-),CD30(-),Syn(-/+),NF(-),Ki-67(80%+)。
图1 第1次18F-FDG PET/CT显像示颌下肿大淋巴结(A,箭),左侧鼻腔未见明确异常(B) 图2 左颌下淋巴结病理图 肿瘤细胞呈巢状,胞浆红染,透明,细胞核大,核仁明显(HE,×40) 图3 第2次18F-FDG PET/CT显像示颌下淋巴结较前缩小(A,箭),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增厚(B,箭) 图4 左侧鼻腔肿瘤病理图 幼稚神经管、鳞状上皮、脂肪细胞及成熟脑组织细胞(箭,HE,×40)
讨论混合生殖细胞瘤是由2种及以上不同生殖细胞成分组成的恶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性腺,约2%~5%发生于性腺外如纵隔、腹膜后区及松果体等处,可能与胚胎发育中部分生殖细胞迁移落后或超前,移位到其他器官且未退化有关。本例左鼻腔肿瘤含无性细胞瘤及未成熟畸胎瘤,其无性细胞成分转移到颌下淋巴结为首发表现。首诊PET/CT未找到原发灶,可能与原发灶部位隐匿,早期位于黏膜下;机体免疫抑制;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生物学特性与原发灶可能不同有关。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继续生长,其生物学特性与原发灶明显不同;化疗中期鼻腔症状明显,经再次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原发灶,提示不同部位同类型病灶可能对化疗敏感性不同。18F-FDG摄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异质性和组织成分的多样性,但能否以此预测肿瘤恶性程度有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