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微创穿刺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远期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2020-11-17 02:34曹达彬吴乔士柯于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穿刺术手术过程血肿

曹达彬 吴乔士 柯于勇 刘 军

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阳新 435200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被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所困扰,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通常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但是手术过后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致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选择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预后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88 例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 例,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同意;(2)患者均经颅脑CT 检查确诊,且均为首次脑出血;(3)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1995)》。排除标准:(1)因血液病以及颅内肿瘤或是其他出血性疾病而导致的脑出血;(2)患者存在明显的肺功能不全;(3)患者伴随有精神疾病以及严重意识障碍。其中研究组男24 例,女20 例,按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级标准分级,Ⅰ级9 例,Ⅱ级15 例,Ⅲ级12 例,Ⅳ级8 例,年龄45 ~75 岁,平均(58.2±1.5)岁;病程3 ~6 年,平均(3.8±1.1)年。对照组男29 例,女15 例,Ⅰ级10 例,Ⅱ级14 例,Ⅲ级13 例,Ⅳ级7 例,年 龄40 ~72 岁,平 均(52.6±1.7)岁;病程3 ~5 年,平均(3.6±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同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以后都加以基本护理,针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吸氧、扩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超早期微创穿刺术。首先对头颅进行CT 扫描,观察扫描结果使用简单的定位仪器进行定位,主要遵循坐标位移的原理,找到头皮上血肿的部位进行侧方投影,在投影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开脑部重要的功能区以及血管部位[2]。找到最接近血肿的中心点进行穿刺。在手术开始前准备好常规备皮、消毒工具以及超早期微创穿刺术中使用的联合针芯[3]。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患者的头皮处下切5mm,止血彻底后将可以控制深度的三角颅骨锥在压力下固定3min 左右,然后带上标有刻度的具有较短的侧孔中层外套管,使用联合针芯直接刺入到出现血肿的中心[4]。拔出针芯可以看到血性脑脊液体以及血液流出,使用注射器进行反复的冲洗,在冲洗的过程中,切记不要试图抽取所有的血肿,为了避免再次引发大量出血的情况。接着用带有刻度的硅胶引流器进行引流,并且用大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当冲洗液基本澄清后使用止血药物,比如凝血酶、立止血、多能止血等。拔出针芯的时间主要根据引流液的色泽以及动态CT 的检查结果[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记录主要的观察指标:治疗3 个月后,对患者的张力性气颅、术后出血、颅内感染等情况进行测定并记录。(2)记录治疗效果,评估依据如下:显效,术后患者双侧瞳孔均已变圆,生命体征一切正常,术后患者能够自理生活;有效,血压出现较小范围内的波动,出血未完全停止,术后患者严重残疾,无法自理生活;无效,血压波动大,出现脑水肿脑缺氧症状,术后患者处于昏迷、植物人状态。总有效率=(有效例数+ 显效例数)/总例数×100%。(3)记录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手术出血量(mL)对照组 44 84.1±1.1 3.6±1.1 13.2±0.8 304.5±10.8研究组 44 63.1±1.3 1.8±0.9 8.1±0.9 225.6±10.1 t 13.294 14.512 13.294 16.873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高血压颅内出血是内科中常见的病例,其病死率较高,占50% ~60%[7]。该病在病发最开始的几小时之内,由于颅内出血导致血肿迅速增大,血肿内部的压力迅速上升,从而导致患者颅内的脑组织相互挤压,甚至导致损伤坏死,进而引发脑水肿等疾病[8]。相关研究表明,颅内出血中早期血肿就是导致病情恶化的最主要原因。通常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开颅对血肿进行清除,但是该手术时间较长,并且手术过程中采用全麻,由于大部分患者为老年人,对于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并且手术后会造成较大的创伤[9]。采用微创穿刺术有治疗操作简单,并且整体安全性能高,费用较低,治疗疗程短等优点,对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也有明显的改善[10]。由于穿刺手术采用的是局部麻醉,所以手术过程可以在病房床边进行,尽可能避免对患者造成全身干扰,增加患者对手术的适应性,以及对手术过程的耐受性,更好的配合主治医生的治疗。在整个微创穿刺手术的过程中都可以将患者颅内损伤减轻到最低,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1]。

对远期功能的恢复效果主要从术后再出血情况来看。由于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的并发症为术后再出血,其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颅内遭到损伤所导致的,可能是由于术中想要快速清除病灶而导致过度抽吸,从而使得颅内的压力下降梯度较大;还有可能是因为术后出血并没有停止[12-13]。而使用穿刺治疗的术后再次出血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的出血率,并且对于高危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对其预后效果有更加深远的意义。还要注意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患者的状态,首先,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出实时性的监测,帮助患者克服手术中的并发症,使其放松心态,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术后的预后情况也有重大意义[14-15]。然后,在手术后对患者的饮食情况加强护理,保证患者手术部位周围清洁,避免感染。最后,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宣教,确保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预后效果[16]。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采用超早期微创穿刺术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该方法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穿刺术手术过程血肿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