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倩
(泗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宿迁 223700)
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进行化疗,虽然呈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对患者正常的细胞有着较大的损害,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1]。个案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管理中[2]。本次研究纳入我院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探究采用个案护理和多学科合作方式后的临床效果。
纳入我院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7月,运用双盲法随机分组。两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男女比例分别是17/13和19/11,年龄为[38,78]岁和[39,75]岁,平均年龄为(58.36±4.25)岁和(57.25±4.1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基本条件,基本资料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2)无认知障碍和严重精神障碍;(3)均知情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有化疗禁忌证者;(2)重要器官严重损伤者;(3)之前有接受过其他治疗方法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指导患者掌握化疗相关知识和不良反应,进行对应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
实验组采用个案护理和多学科合作方式,具体内容包括:(1)组建多学科合作小组。由专业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的肿瘤科医生、药师、护理人员、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领域专业人员组成多学科合作小组,负责制定肿瘤化疗患者个案护理管理方案。
(2)个案护理评估和计划。对患者的诊断情况、营养、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个案护理管理档案,制定针对于患者的化疗方案。
(3)个案护理的服务。向患者讲解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指导患者进行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营养师为患者制定出科学营养的饮食方案。心理医生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药师在用药方面进行严格把控。
(4)个案护理的评价。每月定期开展多学科合作小组的护理总结会议,探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调整和改善。
(1)观察和对比两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化疗知识掌握水平。
(2)观察和对比两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自我负担感,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进行评价。
对两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若P值<0.05,代表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化疗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化疗知识掌握水平对比[n(%)]
干预前,两组的SPB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实验组SPB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SPB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SPB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30 34.11±4.14 25.15±3.15对照组 30 33.96±4.21 27.22±3.42 t-0.139 2.438 P-0.890 0.018
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3]。由于肿瘤患者需接受长时间的化疗治疗,加上相关并发症和高额治疗费用等原因,造成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研究表明,患者的自我负担感过重,会严重阻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4]。个案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评估、计划、服务和评价四个方面,通过肿瘤科医生、药师、护理人员、营养师和心理医生等多学科领域人员的共同合作,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照顾护理,能较好的提升治疗的临床效果,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化疗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PB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治疗中采取个案护理和多学科合作模式,能够提升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对肿瘤化疗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减轻患者的自我负担感,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