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香
(宁化县总医院内二科,福建 三明 365400)
临床治疗过程中,脑卒中是一种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突发性疾病,该病存在着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危害严重等一系列特点,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等问题。因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对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突发疾病加上活动能力受限,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心理甚至不配合治疗的问题,为此,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筛选患者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6例患者中,男54例,女42例。所有患者年龄61~73岁,平均(67.3±3.9)岁;完成患者筛选后,对本次研究的目标以及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在取得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同意后,方可开展本次研究。
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分组情况,为不同小组的患者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护理干预模式服务,具体的护理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肢体按摩刺激:在患者入院治疗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使用温水对患者的患侧肢体进行擦拭,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需要每天定时为患者提供肢体按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在提升患者舒适度的同时,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变硬等问题。②肢体功能锻炼:由于老年患者肢体停止运动一周之后就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早开展肢体运动功能锻炼,以此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通常情况下,开展肢体功能锻炼的时间可以确定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24 h之后。在开始肢体功能锻炼的初期,可以以被动锻炼为主,,随着患者的恢复逐步提升锻炼强度,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活动能力以及肢体功能。③语言功能锻炼:语言功能锻炼开始的时间越早,患者语言康复情况就越好,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在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下,逐步引导患者开展锻炼,从发音开始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提升患者语言恢复速度。④心理护理:患者在突然发病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的品谷,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疏导,以此来避免不良心理导致患者的依从性降低。⑤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疾病情况、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说明,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标。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
组别 n ADL评分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 48 79.52±9.36 39.88±3.12对照组 48 65.08±7.14 30.11±4.25 P->0.05 <0.05
在临床中,脑卒中一直是危害老年患者健康和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发病后,患者有较大几率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或者语言功能障碍,这不但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不便,同时也会造成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不配合治疗等问题。为了更好的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措施。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模式之后,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都明显更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时,应用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依从性,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