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介入科,江苏 盐城 224700)
介入治疗已经变成了心血管类疾病十分关键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了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手术等,均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十分普遍地应用[1]。介入治疗具有相应的有创性,且较易引发部分并发症,对各项护理均给予了更多的要求,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是十分关键的[2]。本研究探究针对性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的应用价值。
由2018年4月~2020年4月,选择我院就诊的82例心内科介入治疗病例,依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n=41),对照组使用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在对照组中,男:女=22例:19例;年龄:51岁~67岁,均值在(59.52±2.51)岁。在观察组中,男:女=23例:18例;年龄:52岁~66岁,均值在(59.36±2.63)岁。两组患者资料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可以比较。
对照组:施予常规性护理:告诉患者疾病有关的治疗方式、预后等;清除出患者所出现的各类负性情绪。
观察组:施予针对性护理:(1)有关的风险因素:①部分护理人员的学历较低,且新到岗缺少相应的经验,对介入治疗有关的风险缺少预见性,尽管能够严格遵照医嘱,但是,没有随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测、观察,也没有全方位地认知到介入治疗的高危性,较难防控各类风险的发生。②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所出现的改变较难应对,特别是对于部分低年资护理人员,其并未全方位地掌握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风险等。③患者、患者亲属对最终的效果具有太高的期望,且缺少对疾病本身的认知,没有严格遵照医嘱,给各项护理给予了许多风险。只要效果不够理想,较易引发护患矛盾,低年资护理人员因为缺少有关的经验,较难对其进行处理。④患者长时间被各类压力所影响,较易出现部分负性情绪,特别是对于部分老年患者,其较易出现摔伤、自杀等有关的意外。⑤护理人员总数不够,心内科患者大多病情都十分高危,需要护理人员对其给予更多的重视,但是,护理人员总数不够、排班不够科学与理想等,均较易引发各类意外。
(2)有关的对策:①增强对护理人员实施标准化指导、培训,科室应引导所有护理人员实施业务学习,让其能够加入至绩效班中,并定期对其进行考评,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技能、心理素养、知识总量等。另外,护理部每一年实施“三基”考评,保障护理人员对各项基础性护理技能、操作能够全方位地掌握。②科室中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应开展专科性指导、培训,增强其余护理人员对心内科类疾病总体的掌握,并掌握介入治疗有关的治疗方式、护理、各类并发症等,提升护理人员对介入治疗高危性所具有的预见性,防止各类意外的发生。③增强对患者、患者亲属实施健康指导,让其掌握到疾病有关的知识、预后、极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④增强各项基础性护理,护理人员应随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测、观察,并增强各项基础性护理,依据实际实施预见性处理,以保障效果。
护理后,评估并检测2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而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了腹股沟血肿、血压降低、心室颤动。
通过SPSS 20.0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护理后,对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的总发生率(n)
介入治疗已经变成了心内科一种十分普遍的治疗方式,其处于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手术下,把心脏导管通过穿刺体表血管而进入,并对心血管类疾病实施治疗,对于介入治疗而言,其各项操作十分复杂,对有关的护理给予了更多的要求[3]。增强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保障给这类患者给予更为全方位的护理,并减少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保障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各类安全风险大多都发生在部分护理人员的学历较低、缺少有关的经验、没有全方位掌握介入治疗有关的知识、无法更为良好地处理有关的并发症;另外,一些护理人员只是遵照医嘱来实施基础性护理,加之护理人员总数不够,没有更为重视患者的病情,也没有与患者间多多地进行沟通、交流,引发了护患矛盾[4]。为此,给予了更具针对性的对策,比如,增强“三基”考评、对专科性护理知识与绩效班进行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的各项技能、水平等。同时,增强各项基础性护理、心理开导,多多地与患者、患者亲属间进行沟通、交流,更为科学且高效地进行排班,均能够保障护理安全管理更为顺利地得到开展。
综上,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中予以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