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应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在“可爱的兔子”班本课程中,我渗透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大部分小班上学期的幼儿由于年龄偏小,刚入园时规则意识及生活自理能力都较差,并且他们的有意注意水平较低且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影响,这些其实都为班本课程实施增加了难度。但是这一阶段的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兴趣、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喜欢各种小动物,这也给班本课程提供了很多有利的契机。
在户外散步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园中饲养的小兔子和孔雀非常感兴趣。找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我就开始了一场关于“兔子or 孔雀”的投票,最后确定了兔子为这次班本课题的主题。
通过平时的交流发现,孩子们对于兔子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他们的认识也存在刻板印象,对于各种毛色的兔子,孩子们习惯统称为“小白兔”,同时他们认为兔子都是有红色的眼睛的。了解了孩子们的认识以后,教师通过“你最想和兔子一起做什么游戏?”这一问题的引导,发现大多数幼儿都想去喂喂兔子,这也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
班本课程下的生成活动如何取决于幼儿?其实最主要的是要认清它不是教师预先计划的课程,而是反映幼儿在环境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因此活动的形式以及时间是不固定的,活动进行的周期也会由活动的内容容量决定,可能是一节课至一周的时间,甚至更长。
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经验误区,教师进行了相应的结合,暂时生成活动:认识兔子、兔子食物大猜想、喂兔子。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幼儿前期经验的丰富、活动资源的收集都需要家长的支持。比如在“认识兔子”的活动中,前期通过“我认识的兔子”记录表,了解每个幼儿对于兔子的认识,并且请家长用图画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记录。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记录表来相互丰富认识、补充经验,为接下来的户外观察做准备。在之后的观察中,幼儿就可以找到新的发现。其中就有幼儿通过找不同发现了两只兔子毛色的不同还发现了两只兔子的眼睛颜色有些许不同,一只是黑色的,一只灰灰的,带点儿蓝色。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幼儿更容易获得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也通过比较观察,消除了他们认识中的一些误区。
随着兔子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经常会在生活中想到有关兔子的知识,活动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后续还生成了“兔子喝水大猜想”“我是小小建筑师——建造兔子的家”等活动。
在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创设恰当的环境,也能激发起幼儿相互交流、继续探索的兴趣。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将幼儿对于兔子喝水与否的调查表放在喝水区的附近,这样他们可以在喝水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同伴的调查表相互交流。
除了创设恰当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材料也能激发起幼儿操作、游戏的兴趣,它还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在初期的主题实施过程中,区域中使用游戏材料的活动只限于益智区的“兔子迷宫”和科学区的“找影子”。这不仅没有增加幼儿对于兔子课程的话题度,也不能激发幼儿更多的探索欲望。于是,通过集思广益,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咨询中,我和搭班老师也获得了很多的灵感,同时通过与幼儿的个别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后,在区域中投放更多的游戏材料,这不仅能维持幼儿对兔子的话题度,还能发展幼儿的其他能力。
在新增的美术区“兔子的家”场景中,幼儿可以通过在树枝上缠绕毛线装饰兔子洞,使用颜料或者记号笔进行兔子树板的装饰,为树枝涂色铺砌兔子家的小路;在新增的益智区“兔子农场”里,幼儿可以进行种萝卜、施肥、浇水、除虫、收获等活动,锻炼数物配对能力;在新增的“兔子捉迷藏”中,幼儿可以练习各种建构技能。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不仅对兔子更感兴趣了,还锻炼了不同的技能。
当然在主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班本课程的自主管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是通过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也看到了幼儿在各方面能力的进步,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班级,他们更加关注班级环境上的变化,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虽然他们语言能力有限,但在这一次次锻炼下,他们变得敢说、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