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教授在《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中指出“当代教育变革的主题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大素养,人文底蕴主要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科学精神主要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学会学习一般包含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健康生活又细化为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责任担当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实践创新即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
时下,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被教育部放在了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基本地位,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是责无旁贷,也无疑为我们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打开了一扇窗。那么,我们该怎样将其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呢?在学校,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还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来习得,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不同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特色化的实践活动来获得。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打铁先要自身硬,我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现在的社会,教师有一桶水还不够,其自身必须成为一个源泉。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材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若要学生具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自身必须先具备,并且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将这种素养表现出来。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立德树人理念,不断反思,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断提升理论修养,促进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
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特色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而中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教育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名人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养成,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让学生结合所在城市特有的文化资源收集信息,课堂上适时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对个人德行的修炼和要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经典名句,在传统文化传承与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方面高度一致。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面,充分挖掘和阐发其中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我又充分利用我所任教的许昌经济开发区长村张中心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将《弟子规》《大学》《中庸》等经典中的内容与所教内容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总之,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升,而素质的提升则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互联网技术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互通、智能终端的日趋完善和强大,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的运用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现高效教学,高效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到落实,尤其在培育“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方面,更是具有传统课堂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处于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互联网+”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所经历的课堂生活也应随着技术与工具的变革悄然转身。相信以促进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应用大数据信息对教学进行的深度融合创新,必将造福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
改变学习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部分教师的学习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相对较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点,但部分学生学习是按学校和老师的要求“齐步走”,这势必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核心素养的落地,必然要以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式为保障,应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由单纯考查学习成绩转为对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评价。从学生是一个发展着的、有差异的“人”这样一个前提出发,运用综合评价系统,建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
总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需要教师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在这个前提下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将传统文化、信息技术等应用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评价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