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

2020-11-17 14:23
清风 2020年22期
关键词:意识历史课堂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事业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历史作为一门初中课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能够在这一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有的甚至处于机械式接受知识的被动学习状态,较少深入思考,学习思维与创新能力不足,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提升其历史素养,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为其后续的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低下的原因

第一,部分学校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在部分初中学校,有的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部分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很少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因此其在面对历史题目时,不能很好地体现题目所检测的知识内涵,只能解答表层的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学校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部分学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枯燥,一些教师一味地讲解重点、难点,学生被动地听,在授课过程中,师生之间实际的互动不多。而初中生由于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心智发育未成熟的影响,在乏味无聊的课堂上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很难深入思考教师讲解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第三,部分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师都会在一定的时期给予学生教学评价,但有的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核心,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这样,一些历史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学习压力会随之增大,因此只能将全部精力投入题海战术中,致力于不断提升考试成绩,相对忽略了创新能力、问题意识等方面的锻炼。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策略

第一,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并引导学生提问。研究表明,对于课堂提问这一行为,初中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往往比高年级学段的学生更为积极,有些学生因恐惧教师、不好意思提问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课堂学习中越来越沉默寡言。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并适当改善自己的说话方式,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其放下戒备。教师也要尽可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并引导学生提问,从而有效培养其创新思维,不断强化其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进行“创立科举取士制度”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先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祖孙三代赶考的故事,搜集历史上一些中举的人的资料并向学生展示。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这户人家祖孙三代不能为当时的国家效力?这些历史人物都是什么身份,被人们称作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也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呢?为什么要建立科举制度?”等,这样可以使其更加投入于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其积极探究以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第二,教学适当“留白”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或历史现象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从而使理论结合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更好地提升其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适当给予“留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与学习空间,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闭关锁国》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闭关锁国的原因与影响,那么在课前,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留有相关的问题,比如:“同学们,今天我们可以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食物,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一段时间我们和别的国家没有进出口贸易往来,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由此,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探究这一问题的答案,并让其在课堂上提出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让教师或同学帮忙解答,以此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加强正确点评,提升学生自信。由于年龄及心智水平的因素,初中生较为注重教师与家长对自身的看法。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适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配合,在学生提出疑惑或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中给予鼓励以及积极的点评,从而不断提升其自信心,更好地激发其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不断强化其问题意识,促进其今后更好地学习。

综上所述,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这一意识的培养,从而不断提升其历史素养与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意识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欢乐的课堂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