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 霍忠超
摘要: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精确放疗治疗肺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42例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精确放疗组患者21例,单纯精确放疗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血液毒性、骨髓抑制、蛋白尿、高血压、乏力纳差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精确放疗治疗肺鳞癌疗效好,且相比单纯放疗未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精确放疗;肺鳞癌;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074-02
最新统计表明,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首位[1],其中包括非鳞癌在内的非小细胞癌占70%以上[2]。虽然近年来肿瘤早期筛查不断完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3]。临床上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肺鳞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大多集中于放疗及化疗,但两种方法存在全身病灶控制不佳和不可避免的耐药情况,使传统治疗方法陷入瓶颈。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多种基因突变等分子机制被证实与非小细胞癌(NSCLC)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作为近年研究热点,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甲磺酸阿帕替尼可有效抑制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其信号传导,且该药物已被证实在晚期胃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疗效突出[4]。但其在肺鳞癌治疗中的应用仍在探索中,现收集我院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精确放疗治疗肺鳞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肺鳞癌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人,共42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11人,年龄39-75岁,中位年龄60岁。纳入标准:病理学证实为肺鳞癌;临床分期为ⅢB期或Ⅳ期;预计生存期≥3个月,KPS评分>70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 (ECOG) 评分为1-2分;所有患者均未见靶向治疗及放射治疗禁忌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肺癌原发病灶调强放疗(60-70Gy/30-35f)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03,规格为每粒250 mg)500 mg口服,每日1 次。对照组给予肺癌原发病灶调强放疗(60-70Gy/30-35f)。治疗期间给予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近期疗效参照RECIST 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omplete response,CR) 、部分缓解 (partial response,PR) 、疾病稳定 (stable disease,SD) 和疾病进展 (progressive disease,PD) ,客观有效率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 CR+PR ,疾病控制率 (disease control rate,DCR)= CR+PR+SD。不良反应依据美国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评价标准4.0版 (CTCAE4.0) 分级,分为1~5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21例患者中,近期疗效评价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1%vs33.3%),疾病控制率(85.7%vs61.9%),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2.2不良反应比较
放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肌病、骨髓抑制等。观察组在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后与对照组对比,未见上述不良反应的增加(9.5%vs4.8% p>0.05)。已有研究显示,甲磺酸阿帕替尼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毒性、蛋白尿、高血压、乏力纳差等[5,6]。在观察组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蛋白尿(4.8%)、3例患者出现高血压(14.3%)、4例患者出现乏力纳差(19.0%),且不良反应均为3级以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
3.讨论
肺癌长期居于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首位[1]。精确放疗及化疗为肺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对于晚期肺鳞癌患者来说,不可避免的存在疾病控制不佳及耐药的情况。而且晚期肿瘤患者的体质较弱,很多患者因不能耐受化疗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从而无法接受完整治疗,影响治疗的疗效。
随着靶向治疗的兴起以及对各靶点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针对特定靶点的靶向药物应运而生。其中VEGFR-2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7],甲磺酸阿帕替尼则通过特异性结合并使VEGFR-2得到抑制,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进一步控制肿瘤的发展。目前关于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研究多集中于消化道肿瘤、肺腺癌及头颈部肿瘤[5],且研究方向多为单药治疗或与化疗进行联合,对于联合精确放疗的报道较少。
本文针对甲磺酸阿帕替尼涉及较少的肺鳞癌领域,入组患者全部为肺鳞癌ⅢB期或Ⅳ期均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近期疗效评价客观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相比单纯放疗组并未来带更多的不良反应。同样有研究报道,甲磺酸阿帕替尼用于肺鳞癌较肺腺癌相比拥有更高的PFS(5.5m vs 4.0m)[8],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甲磺酸阿帕替尼用于肺鳞癌患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精确放疗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ⅢB期或Ⅳ期肺鳞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没有增加更多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曾红梅,左婷婷,贾漫漫,夏昌发,邹小农,赫捷.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6,25(01):1-8.
[2] Xiu-Yi Zhi MD,Xiao‐Nong Zou MD,Mu Hu MD,Yuan Jiang MD,Man‐Man Jia MD,Gong‐Huan Yang MD. Increased lung cancer mortality rate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from 1973‐1975 to 2004‐2005: An adverse health effect from exposure to smoking[J]. Cancer,2015,121(S17).
[3]尚可,胡若洋,胡继德.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以上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SCC及CA125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07):1172-1175.
[4]杨广建,王燕.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8,16(15):1832-1835.
[5]冯久桓,秦叔逵,王琳.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7,22(04):345-356.
[6] Zhang L,Shi M,Huang C,et al.A phase II,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pa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fter two previous treatment regimens[J].J Clin Oncol,2012,30 (15 Suppl) :7548.
[7] ZHANG H. Apatinib for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n tumor[J].Drug Des Devel Ther,2015,9:6075-6081.
[8] Si-Yu Wang,Zui Liu,Wei Ou,et al.Apatinib mono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he failure of chemotherapy or other targeted therapy[C].J Clin Oncol,2017,15 (suppl) :e20626-e20626.
基金:邯鄲市科技局计划项目(编号:1723208067)
通信作者:霍忠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