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承洪
摘 要 推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思考行为,在现有基础上分析总结发展规律推理出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人类社会正是有了推理现象,才会预示未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数学中具备推理能力,不仅可以化抽象的数学难题为具体好理解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学习,而且通过学习并掌握推理能力,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的解决都有所帮助。本文就小学数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希望对小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9-0090-02
21世纪,我国更加注重教育方面的建设,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这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期,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需要外界进行干预与指导,这为学生们以后学习以及生活道路做铺垫。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数学的学习很有用。比如说数学上的推理能力,学生们掌握了推理能力,在平时做题中就可以发散思维,在对现有题目理解的前提下,推理规律,总结做题方法,这样就掌握了一类的题;而且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可以用推理方法,以此实现推理能力在学习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时常锻炼大脑思维,在生活中与人交流谈话时察言观色,完善自身人际交往能力。
一、数学学习上常见的推理方式
(一)归纳法
归纳推理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事物的一小部分,总结出整个事物的结构或事情的发展走向,也就是从个别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这种推理方式在数学中一般适用于总结规律类的题目。从局部来看,比如说小学中常见的按规律填一填:“2 2 4 6 10 16 _ _”在几个数字的排列组合中总结规律:后两位是前两位数字相加的和,就可以得出其他数字,做出这道题。从全局来看,掌握了这一道题的做题方法,那么就可以推出这一类题目的规律,同类题只是数字和一些小的要求改变了,是换汤不换药的,只要掌握了做题方法,那么这一大类题就算掌握了,无论数字再怎么变,照着规律走,是会推出答案的。
(二)类比法
类比法,即,利用两个形态或性质上形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进行推理,一个有这种规律,那么与它相似的事物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这种规律。也就是从个别到个别、从单个事物到单个事物的推理过程。这种方法在数学证明题上是很常见的:初中数学的证明题,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有很多的方法,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找到第三条直线分别证明这两条直线与第三条之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在小学数学课上,也有类似的。比如说,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刀片、切菜的菜刀,都知道刀片是非常锋利的,可以切断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那么,与刀片具有相似性质的具有锋利叶子的植物,同样可以切断一些物品。按照此类推理的方法,还可以推理出其他很多的事物,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发现规律的过程。
(三)演绎法
第三种推理方法是不太常见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没有一定的规律与格式,运用形式是随着推理事物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是其大体模式为:从抽象事物中总结出具体规律,从而推理事物未来发展走向,类似于归纳推理的方式,但又有所不同。在数学教学中,演绎推理应用在讲授长度与质量时,如果只是在课堂上通过课本和教学课件进行讲解,学生们可能体会不到具体的长度有多长,质量有多重。那么,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带一些道具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进行演绎推理,比如说一个成人自行车的质量有多重,作为小学生是抬不动一辆成人自行车的,他们无法直接通过体验得出自行车的重量,但如果老师告诉学生一个自行车就相当于一般6、7岁小女孩的重量,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这种方法就相当于古时候著名的《曹冲称象》,故事当中的道理,可见在古代就有这种推理演绎的意识了。
二、小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原因
(一)学生思维观念尚未形成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思维活跃不受约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思维,学习方法也不固定,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学习,老师们通过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出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少走学习的弯路,找到高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上,推理式的学习方法可以将同类的数学规律进行归纳,极大地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并且学习效果同样明显。
(二)掌握推理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果,二者为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丰富,逐渐复杂的。学生们想要在学习中,解决各种数学难题就需要一种高效的学习与总结方法。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掌握推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面对数学难题时就可以沉着冷静地思考其内在规律,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总结出规律,最终就可以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在面对类似的题目时,就可以做到信手拈来、见招拆招了,极大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效率。
(三)数学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在目前看来,小学老师大致分为两类:(1)年龄大的老师,他们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毕竟年纪较大,思维固化,接受新型教学方法的时间较长,或者有的老师不愿意用那些新方法来教学生,导致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单一,没有什么新鲜事物,时间一长枯燥乏味,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2)上岗不久的年轻老师,我国中小学普遍缺老师,所以对于中小学老师招聘就会放宽要求。如今由于应试教育影响较大,很多新老师制定的教学规划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平时教学中也是比较注重孩子们的成绩方面,平常数学课堂讲题做题,在期末甚至还有“题海战术”,通过刷题来达到教学效果。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以及个性发展,原本应该是发散孩子们思维,培养开朗性格的阶段硬生生地靠做题来度过。这种现象在我国中小学里非常普遍,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成效来,还是很困难的,希望国家教育部门能够制定一些规则来改善这种情况。
三、培养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老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敏感程度非常高,对身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价值观与人生观尚未形成,正是进行引导学习的好时候。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老师们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老师制定的教学规划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平时教学中也是比较注重孩子们的成绩方面,平常数学课堂讲题做题,在期末通过刷题来达到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作为小学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課堂互动来引导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利用网络技术,巧妙设计推理环节
如今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网络技术已运用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教育方面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的效果。比如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学习的猜测问题,老师在讲授时就可以通过制作PPT、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以及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趣学习氛围。如在进行天气推理时,可以通过网络天气预报,或直接观察最近天气变化,来推测未来天气状况,是下雨还是晴天等。
(三)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男生与女生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会越来越大,男生更容易学习抽象的数学问题。所以老师要因材施教,为男生女生制定不同的内容,来锻炼他们的推理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小学数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问题展开研究,希望对小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罗燕.小学数学合情推理的教学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