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才使得我国数次沉浮之后仍旧屹立在了世界之巅,而流传至今的优秀诗歌,就是中华文化最好的见证。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并继往开来。按理说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已经成熟,语文基础也已经在小学阶段打下,古典诗歌教学应该很好展开才对,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学生的学习质量严重不足。文章就从当前古典诗歌教学中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几点建议,完成对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探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探析
一、 引言
我国古代诗词的创作要求极高,一直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方面的内涵非常丰富,这就是导致学生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学习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方面感受到压力,兴趣大幅度下降,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很好。因此,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本质才行,感知古典诗歌中的韵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思维创造力,对学习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二、 古典诗歌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古典诗歌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教师的越发重视,教学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先进,可以说大方向是好的,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一)学生与古人有时代代沟,缺乏兴趣
能被收录进初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无不是文学大家所作,是对当时社会的描写又或是情感的宣泄,而初中学生与文学大家有时代上的代沟,文学底蕴有差距,思想上很难引起共鸣,导致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如果一味地死记硬背,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很容易消磨殆尽。
(二)理解能力不足,学习效果较差
古典诗歌教学并不单单是阅读与朗诵,更要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这样的学习才能算是有效果,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是贬官的意思,这诗是李白对好友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但李白写这首诗没有太多的哀怨,只是寄情于景,对友人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这也是李白诗词中的魅力所在,富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又不一味唱衰,如果学生理解不当,从表面看很容易理解成想念故友的思念之作,缺少对文章本意的理解,无疑是本末倒置,不了解文章内涵,不能读透悟透彻,学习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三)自主阅读时间太少,质不足,量不够
阅读教学分为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在课堂古典诗歌教学时,因为课堂时间不充分,导致无法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质量不足,而对于课外阅读,学生更无法静下心来,时间虽然充足但学生思想停留在别处,更难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 古典诗歌教学保持高效性的策略探析
(一)兴趣是学习的关键
兴趣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任何一门教学都需要学生产生较好的兴趣,古典诗歌教学也不例外,想要让古典诗歌教学保持高效性,就必须让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态度永远是饱满且积极的,这样才能让古典是个教学保持高效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单方面讲授,而学生单方面接受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古典诗歌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成为引导者或纠错者的角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展开对古典诗歌的学习,教师在旁适当引导即可,不用大包大揽。
2. 注意课程导入环节
课程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用诗人丰富的情感内涵以及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的兴趣大增,进而增加学习古诗了解诗人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诗词时,讲李清照和她先生赵明诚的趣事,李清照才学比丈夫赵明诚要好,寄给赵明诚一首《醉花阴》,赵明诚觉得自愧不如却又不甘心,自己又写了十多首诗词,混在一起让友人鉴赏,友人却一眼就挑中了李清照写的《醉花阴》。包括在学习李白的诗词时,讲李白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像是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等,势必能让学生的兴趣大增。
3. 引入情感教育
古典诗歌中蕴含有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入情感教育,让学生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原作者的心路历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必定会让学生的兴趣大增。例如,在学习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时,当时的背景是诗人退居家乡,当时诗人已经68岁高龄,但爱国情怀丝毫未见,日夜思念报效祖国,在孤村风雨夜中,听着暴风雨,就好像在战场中厮杀一样,“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多么的壮阔与震撼人心,学生受到诗人优秀的情感熏陶,心中激愤不已,恨不得与诗人一同投身于报效祖国的事业之中,势必导致学生对诗人的兴趣倍增,想要了解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年近七旬了竟仍想着报效祖国?教师可以将诗人陆游的其他诗词比如说《示儿》联合起来阅读,其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同样震撼人心,学生的兴趣会大幅度增加。
4.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相比与文字的教学,学生更乐于接受新颖的多媒体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并且对于某些文章来说,单纯的文字很难让学生学懂悟透,古诗词的写作向来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内容呈现更加直观更加具体,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奉为经典名句,寥寥几个字就能把大漠的风景描写的似在眼前,而学生的理解较为浅薄,可能难以理解,运用多媒體教学,让学生感受边塞的风景,对学生的兴趣与理解都有帮助。
(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了解古典诗歌中的深意
在古典诗歌的学习中,除了对字词的释义、句式结构有所了解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字里行间的深意进行了解,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含义与隐喻,教学才算是最有效果,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逐字剖析
在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可以寄托世人情感的物体,比如说月亮、饮酒、大雁、鬓发、亭台等,通过这些寄托诗人哀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常被用来寄托情感的物体特别留意,并且以点带面,以少带多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这样学习范围就会扩大很多,不用再拘泥于课本文章,例如“月”的描写,教师让学生收集有关“月”的古典诗歌,很容易想到的就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深入的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等,学生可以将这一类古典诗歌分类记录下来,以扩充自己的诗词库,这种形式还会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统筹规划,协同进步,久而久之,当诗词库的内容丰富了之后,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
2. 为学生创造生活化情境条件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仍有稍稍不足之处,为学生创造生活化情境,将古典诗歌与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例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的时候,带学生也去春游,让学生体会当前的春天和诗人笔下的春天有哪些相似点与差异点,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再例如,在学习《爱莲说》的时候,让学生亲自观察莲花和牡丹花,对比得出诗人的写作内容与模式,对课文能够深入记忆。
3. 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上文提到,诗人在写作中蕴含有丰富的情感,但学生因為有时代的代沟,因此较难理解,就算理解了,但也不会太过深入。例如曹操的《观沧海》,许多学生只因为那是写景文章,诗人看到非常别致的景致而作的诗词。实际上,曹操当时消灭了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并且北逐乌恒成功,得胜回师路过碣石山所作。北方统一,统一全国似乎唾手可得,因此曹操观沧海而赋诗,诗歌中内容宏大而雄健,有气吞山河之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气势蓬勃的文章,单纯认为这只是写景文章,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简单了解,比如说让学生思考:当你晚上写完作业已经很晚了,你心里强烈的激动与满足心情,想要对月亮说一说吗?又要如何表达?当你考试考了班级第一,兴冲冲地赶回家对父母报喜,又会用多么“趾高气昂”的语气呢?通过类比,学生不一定能有最优的理解,但对学生的深入理解一定有推动作用。
4.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本质
初中语文已经与小学语文不同,少了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而加入了不少隐喻。例如《爱莲说》,即是用莲花隐喻田园诗风,用牡丹隐喻奢靡文风,再例如杜牧的《泊秦淮》,表面看似在写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亡国之痛,仍旧在吟舞歌曲,但事实上,杜牧是非常关注国家与政治的伟人,他看到的应该是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阶层,商女只是一个泛比而已,可怜商女被人骂了多少年,但真正该骂的应该是晚唐的达官贵人才对。
四、 在校园范围诵读、表演或竞赛,营造浓厚的古典诗歌学习氛围
在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有一定基础之后,就可以适当地开展活动,以激发学生更强的动力与活力,在活动中,学生也会更加深入地对某一篇文章进行解析,这样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这样的活动包含有:古典诗歌诵读、书法展览、书写古典诗歌、赏析黑板报、情景剧表演、竞赛等,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时刻沉浸在浓厚的古典诗歌学习氛围之中,学习会更加投入,对古典诗歌的喜欢也会越来越强烈,而学生为活动或竞赛而做的准备,就是对古典诗歌深入研究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古文也可以演变成白话文的表演形式,只要让学生能乐在其中,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
五、 结束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歌教学就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体现,因为时代的代沟以及文学底蕴的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原作者的写作情感。这导致古典诗歌教学并不顺利,而要解决这点,就需要首先从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出发,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再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与隐喻,让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依照上述建议,合理开展古典诗歌的教学,学生会慢慢喜欢上古典诗歌。
参考文献:
[1]张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J].新一代:理论版,2012(5):151.
[2]李永红.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J].新一代,2012(1):109.
[3]寇方波.初中语文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探析[J].南北桥,2017(16):7.
[4]饶素婷.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初探[J].信息教研周刊,2012(12):69.
[5]徐艳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555(11):41.
[6]顾志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4(4):21.
作者简介:
沈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