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中音高感和旋律感的培养

2020-11-16 06:55任玺铮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摘 要:内心音乐听觉是构成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面,也是一切音乐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龄期(6~8周岁)基本能形成稳定的听觉能力,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内心音乐听觉的黄金时期。经研究,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构成要素主要表现在节奏感、音高感和旋律感这三方面,三者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主要从音高感和旋律感的培养进行具体策略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音高感;旋律感;实施策略

一、源起

内心音乐听觉是内心进行音乐活动的一个心理过程,是音乐的各种音响以音乐听觉表象的形式在人脑中的想象与再现。这是构成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面,也是一切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心音乐听觉要有音乐性,以准确的音准节奏为基础,内心音乐听觉的养成其实是良好乐感的培养和良好音乐基础的养成。内心音乐听觉始终存在于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建立。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包括两层含义:首先,音乐靠声音传播,需要用人耳来聆听,这是生理性听觉。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音乐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声音,主要因为它还蕴含许多音乐要素(节奏、节拍、音高、音色等),耳朵对这些音乐要素的敏感才是我们所说的“音乐听觉”。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有对音乐比较敏感的耳朵,培养他们的乐感,用音乐培养“音乐耳朵”。《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去感受和体验音乐,所以,音乐听觉是非常重要的。音乐靠内心来感悟和体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听觉与内心音乐聽觉是一个意思。

研究表明,在小学低龄期(6~8周岁)基本能形成稳定的听觉能力,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内心音乐听觉的黄金时期。错过这个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耳朵发育会逐渐停滞,听觉的敏锐性也会逐渐衰弱。因此,对儿童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应抓住小学低龄段这个最佳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开展。

纵观现阶段我国小学低龄段音乐教学的课堂现状,大部分在对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上,是不够重视的,是欠缺的。首先,在教材方面,仅仅只提供我们演唱、欣赏、律动、创编这几块内容。依据教材,老师表现出来的操作部分,大部分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活动上,活动更偏重于娱乐性,故事性的活动太偏重于叙事性,仅靠学生进行简单的律动表演。看似热闹的课堂,可在对旋律内在蕴含的音乐要素的聆听、感受和活动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的,错过了小学阶段提高音乐素养的最佳机会。

笔者在低年段有多年的教学经历,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能力发展依次表现在节奏感、音高感和旋律感这三方面,三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作用。笔者曾撰写《论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中节奏感的培养》,发表于省级刊物《新课程》,文中详尽地阐述了低龄段节奏感养成的具体实施策略。在较为稳定的节奏感建立之后,可以进行音高感的培养,随后再进行旋律感的训练。

二、音高感及其培养具体实施策略

音高感,即对音高的感知能力,可分为绝对音高感和相对音高感。绝对音高感,也称为绝对听觉,指人耳对恒定音高的感觉能力,不需要乐器辅助,能够听辨出任意音高位置的乐音,也能够唱准任意指定乐音的音高。相对音高感,也称为相对听觉,指人耳对恒定音高关系的感觉能力,必须借助乐器或定音器,才能唱出某个乐音的固定音高。笔者认为,对音高感的理解,应该是:既包含着绝对的精确性要求的一面,又包含着相对的变通性要求的一面,反映在对音高的听觉培养上,则要求我们不仅能具有绝对音高感,同时还应该有相对音高感。并且从小学低龄段日常音乐实践来看,应该说相对音高感的培养,有着更广泛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来的低龄段教学实践及研究,认为在培养音高感的实施策略上,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来依次进行。

1.区别音的上、下行

音的基本进行有上行和下行,我们需要在音高训练之初就让学生体会音的高低变化,并能准确辨别。在准确辨别上行和下行后,教师可以慢慢加入一些音的曲折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手臂高低动作,带领学生一起体会音高变化,随后让学生自己听着音乐做出,这个下意识的动作非常有益,对音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慢慢形成学生自主的思维方式。

2.基本音级和相邻音级的模唱

音级的模唱需要从基本音级的模唱开始,可以先从sol的模唱开始,因为这个音的音高不是特别高也不是特别低,相对来说比较适中,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声音控制能力。可以唱sol sol sol -,连续唱两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所演唱的音做出准确判断,是偏高了还是偏低了?是气息不足还是嘴巴没有打开?再及时进行总结,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要求,再次演唱。学生在一遍遍的基本音级模唱中,对sol这个音把握好后,再进行下一步相邻音级的模唱。可以唱成sol sol sol- fa fa fa-,sol sol sol-fa fa fa- mi mi mi-,以此类推。在和sol的比对下,学生对相邻音级之间的关系慢慢有了解,并在相邻音级的模唱中更好地掌握基本音级的音高。

3.级进音级的模唱及听辨

在基本音级逐渐掌握的基础下,开始进行级进音级的模唱及听辨练习。教师一开始可以用手臂的高低变化辅助学生,体会级进音级的变化,再让学生自己听辨。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和更好地理解各个音级相互间的关系。笔者经实践,这个过程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能看到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均有大幅度提高。

三、旋律感及其培养具体实施策略

我们常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是一个由多种音乐元素构成的较完整的音乐现象,其中音高和节奏是两个基本构成元素,旋律非一系列毫无关联且长短不同的单音的组合,而是一个组织严密的音高次序在节奏的安排下形成的有机整体。在音乐中,旋律借助各种音乐要素以及音乐表现手段,揭示客观现象、传递音乐情绪、表达音乐思想,通过听觉感知,使听者产生共鸣。音乐最重要的要素是旋律感,拥有了旋律感才能体现音乐作品的美感。听觉训练中对旋律感的培养,关键在于提高对音乐中各种音乐要素以及音乐表现手段的感知力,积累听觉经验,体会旋律的内涵,研究不同旋律的表现方式,进而深入了解旋律与音乐形象、音乐情感的密切关系。在进行了音高感的培养之后,可以随后同时进行旋律感的训练。

1.音乐的自然起伏:C大调音阶的稳定模唱

经过基本音级的准确模唱这一过程之后,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跟着钢琴模唱C大调音阶,这样可以建立学生的音级感觉,逐步掌握音高的相对关系。建议学生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听觉上——仔细倾听钢琴的音高,经听觉预想后唱出这个音高,再仔细比较自己唱出的音高和钢琴的音高是否相同,经听觉检验后调校自己的演唱。在演唱的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中体会,音越高,声音就越强,音越低,声音则越来越弱。理解音乐中的自然起伏,进而在演唱中也能养成习惯。

2.音乐的色彩:大、小调的准确辨别

感受音乐色彩也是培养学生旋律感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对低龄段的儿童而言,只需他们判断大、小调即可。同样,这些大、小调的辨别也是通过听觉上不同的感受以及大调与小调不同的色彩来区分。其中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挑选或自己编写两条同名大小调的旋律,其中的音高与节奏基本相同。在弹奏给学生听之后,先让学生回答哪个听上去显得明亮而开朗,哪个听上去显得柔和并略感黯淡,教师在弹奏中应该尽量将这两种不同色彩的调式表现出来。

3.音乐的结构:听辨乐句与乐段

音乐的结构包括句子(乐句)和段落(乐段),乐段由乐句组成。教师在教学材料的聆听环节,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体验感受音乐结构的环节。可以用肢体动作辅助学生,感受乐句,再让学生自行听辨乐句。在乐段的聆听上,可以采用对比聆听的办法,感受乐段之间的不同,进而对乐段有更深的了解。

4.音乐的多声部:和声听觉的培养

关于这方面的训练与学生的演唱关系紧密。对于低龄段而言,最开始可以采用简单的二声部诵读小练习,两个声部可以采用不同的节奏型,还可以用不同的音色来诵读双声部,也可以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诵读伴奏。随后,可以加大一些难度:教师可从单声部开始进入,运用卡农轮唱的方法,以及之前的节奏练习来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节奏改变的练习。如一组比另外一组晚进入一小节到两小节的时间。教师根据学生接受的情况可逐渐加大或减小难度,如分组的数量、节奏变化的种类等等。学生掌握这样的难度后再根据之前听辨音高的训练,教师另模唱一组不同音高的旋律,或比之前高或比之前低。先是教师与学生分别唱不同音高,随后让学生分组分别唱不同音高,进行练习。如果前面都做得很好,最后可以通过练习三度的合唱训练来加强和声听觉,因为三度是合唱中最常见也是最难唱好的音程。两个声部,低声部演唱131-(C大调,四四拍),高声部演唱133-,向上或向下模进演唱,以此类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光埋头唱自己的声部,更要仔细聆听另一个声部的音高,以及两个声部之间的融合。

小学低龄段的音乐教育是人毕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基础准备。良好的音高感和旋律感对于他们的音乐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音乐素养,对日后的音乐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艺术修养的发展,为喜爱音乐,对音乐有灵敏、细腻的感受和反应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不再只是停留于掌握知识层面,演唱一首歌或鉴赏一首欣赏曲。教师对于音乐课堂的关注点,更多地在音乐本位以及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培养上。同时,教师对音乐课堂的教学重难点也会有更精准的把握。学生良好的“音乐耳朵”养成时,可以大幅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开每一个孩子的音乐耳朵,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注: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普教重点课题“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b/2020/0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任玺铮,女,江苏省常州市人,1988年出生,学历:大學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就职于常州龙锦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中体验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