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厚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加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感,是激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的实践途径。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既要注重学生思想工作的价值引领,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家国情怀;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担当
积极培育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家国情怀,是对故乡的一种深厚情感,是对祖国山河的一种关切,是在国家危难之时还能够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大爱,是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自信与价值追求的高度认可,更是热爱民族和国家的展现。家国情怀是一种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诠释与体现。当前,作为新时代的职业院校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体现在缺乏家国情怀的奉献精神,对国情、对就业、对家庭漠不关心,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好高骛远,对于国家政策不关心、不参与。而出现这一现状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是社会高速发展,他们所处的时代信息更新快、思想转变快、对思辩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随波逐流;二是对本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专业课也都是重技能,轻人文,循规蹈矩,缺乏新意,造成学生忽略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三是缺乏职业教育体系,各专业所有课程不能都做到契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学生也缺乏主动自觉的学习意识。
一、案例简介
案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班主任,在新生结束军训的第一次班会上,我询问了班上一些同学的大学计划和对专业的了解时,询问结果不出意外的发现了大多数学生们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甚少,多数都是家长给决定的,自己只是被动的傀儡。对于大学也没有任何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唯一明确的想法就是不想当幼师。
案例二:王某,女,18岁,在新生入学心理测试中分数较高,被划为重点谈话对象,我私下联系她本人,找了一个较为隐蔽且安静的教室进行心理约谈,经过一番工作让她放下心理抵触。她向我倾诉了家里的困境,由于身在残疾人家庭,导致的心理自悲,觉得处处不如人而导致的长期心理压抑,常常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对未来的生活也比较悲观和迷茫。不想从事幼师行业,认为这是一份工资低、活又累的工作,但又不知道除了幼师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提不起学习兴趣,有时甚至还会有极端的想法。
二、定性分析
内蒙古地区地理情况独特,多数同学来自偏远地区、信息闭塞,家庭物质经济条件有限,这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意识模糊,自主意识不强,自卑封闭;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高考落榜,造成缺乏自信,敏感脆弱,遇事退缩的心理;缺乏认知自觉与责任自觉,多数时候都表现出漠不关心,与我无关的姿态,沉迷于游戏、网购、贪图一时享乐;还没有从学生的角色过度到“准职业”人的角色,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客观理解,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对未来方向的规划;难以把握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使得他们不能建立起奉献意识服务精神,从而在整体上更加不能建立起国家和民族的观念,没有建立起共同的价值理念,影响家国情怀的培养。
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对于本职业的认同度并不高,导致学生缺乏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学生普遍认为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繁琐,收入较低,只是把现在所学专业当成踏入社会的过渡,缺乏职业情感与社会职责担当。
三、问题关键点
社会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够,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单一,家国情怀氛围不浓。再加上交通不便,人们普遍传承文化的意识不强、传统文化影响力较弱,不能吸引年轻人去深度挖掘与探索,对于职业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形成文化精神层面的职业认知与职业担当。
家庭因素,家长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父母包办现象严重,孩子又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双方缺少沟通,养成学生自以为是,推卸责任的坏习惯,缺乏自我约束力,没有压力的生活,造成学生抗压能力薄弱,对于就业来说也更依赖于父母,不能够从自身去改变与提高。
学校因素,高校教师重视职业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职业素养与文化传承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只局限于教育常识,缺乏职业教育体系,各专业所有课程不能都做到契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学生缺少职业思考和规划,教学效果不佳。
四、解决思路与实施办法
作为辅导员,要定期约见学生谈心。提前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测评报告,对一些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侧面了解,课余时间约见谈心,约谈本着客观,不训斥不责怪的原则,表现出关心的同时注意学生的情绪,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适当了解近期有什么困扰可以倾诉。
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教学改革,课程中融入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故事和民族精神,运用再创造的形式,提升学生理论实践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强化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由此提升家国情怀、职业担当。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都是缺乏自信,而缺乏自信的根源又在于相比同龄的孩子显得不够优秀,不够优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行动力与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缺少一个为之努力的目标。作为辅导员一是建议学生制定近两年来的人生规划,不需要规划太远,重要的是要坚持要细化,细化到每天、每周都要做什么,每完成一项内容给自己一点鼓励,也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监督。二是要多和优秀的人沟通,善于观察,同样的事情别人是怎样处理的。三是利用好手里的手机,用平时刷手机刷游戏的时间看一些公开课,关注新闻,了解国情,一点一滴积累自己未来职业的素养。四是加强体育锻炼,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充沛的精力。
五、经验与启示
以上案例并没有什么特别,几乎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个缩影,但这并不是改变不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细水长流,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想混沌的过完三年宝贵的学习生活,很多时候只是他们缺少认知,缺乏执行,缺少坚持,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人拉他们一把推他们一下,他们就会陷进混日子、自暴自弃、自卑、更加想混日子的恶性循环。作为辅导员就应该伸出援手,可能刚开始会有抵触,会有各种困难,但实践证明,只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多些关心,多些交流,多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重新拾回本该属于他们的多彩大学生活!以下是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1、厚植家国情怀,激发职业担当。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新时代党的思想路线的认知,以此激发学生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与责任自觉和使命自觉,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有传承文化的使命担当与责任担当。
2、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想法。辅导员不仅要关心学生的专业成长与人身安全,还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适当给予理解与支持,并定期进行回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表现要加以及时肯定与认可,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3、抓住辅导员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角色优势。辅导员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最为紧密,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搜集相关的职业信息和政策,及时反馈给学生相关的就业信息,可利用自身的经历,给其合理的意见和规划。
4、发挥榜样的力量。辅导员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行、价值取向都会通过平时的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的素养。因此辅导员更应该以身作则,克己修身,立德树人,为学生树立职业人的正面典型,努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镜子。
总而言之,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厚植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职业担当,为建设中共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楠.厚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国情怀[J].贵州民族研究,2020(03):190-194.
[2]郑凤霞.新时代背景下厚植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分析[J].智库时代,2019(46):77-78.
[3]曹清,培育大學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2):56-57.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