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英
从争论本身来讲,这篇浙江卷满分作文说不上是好还是坏,因为大家所秉持的标准不同,爱好有别,有争议似乎理所当然。然而,毕竟高考作文有特定的评分标准,非专业的争论再热闹,还要看看专业教师的意见。更何况,高考满分作文因其对备考学子练习写作的导向性和可模仿性影响巨大,理应有个权威的评分准则,故不得不慎重。笔者以为,这篇“满分作文”该不该打满分,要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仔细衡量。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和表达两部分,各20分,共40分;发展等级为20分。下面我们就根据《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仔细衡量一下这篇作文。
一、先看内容
《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的立意确实不错,比较好地体现了作文题目材料的含义。那么,给满分合理吗?一类文在内容上的分值区间为20-16分,按照内容的标准要求,题意、中心、内容、感情四项指标均好的可以给满分20分。那么这篇作文算不算均好呢?请看下面的评分标准。
按照一类文的这四项标准衡量该文,前三项还差强人意,但第四项“行文真诚、恳切、感人的”,则不尽如人意,可扣2分。
二、再看表达
关于表达的评分标准,也分四项。一类文在表达上的分值区间为20-16分,按照文体、结构、语言、字体这四项标准衡量这篇作文,可否给满分?笔者以为这篇作文语言晦涩,佶屈聱牙,应算不得“句式选择得当”,就连浙江省高考阅卷组长也承认该文语言晦涩,希望考生不要模仿,因此,可以扣3分。
三、再看发展等级
《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关于“发展等级”的评分说明如下:
(评分说明:具体操作时,四项不求全面,“有文采”和“有创意”是重点,另两项作参照。基础等级的“内容”和“表达”都在四类的,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类。)
关于发展等级,具体操作时,四项不求全面,“有文采”和“有创意”是重点,另两项作为参照。如此看来,我们对该考生不必苛求,可以在发展等级给满分。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专家只看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四项的“具体操作时,四项不求全面”,有一项突出,即可给满分,但却“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基础等级的各项评分要求,需知,这是不能只有一项好即可给满分的。
这篇作文,把简单道理复杂化,在文中炫耀学识,表现自己读书之多,这并算不得缺点,但这导致文章对现实生活关联分析的缺失。另外,该作文在整体结构上,体现议论类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严谨逻辑性并不强,论证的核心段落分析也并不深透,多为评述式判定,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联性深入分析,缺少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分析论证,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不足。这些都需要广大学子在备考时进一步加强。
从作文可以看出,作者阅读广泛,有一定的哲学涵养,思想较深刻,我认为,这样的高考考场作文,确实已超出了高三作文的一般水平,按全国高考评分标准衡量打分,给55分是比较合适的,打满分,确实给高了,导向也不好。这种“博士类”“文化类”掉书袋子的文风,极易把中学生写作和作文教学带偏。
从语言表来看,该文章语言晦涩难懂,运用了一些欧化语句,这是一种不良文风,让人读后感到非常别扭,中学生不宜模仿,教师更不要倡导此种文风。这里我们应强调,对高中学生写作来说,应追求内容论述透彻、问题分析深入,不宜追求华丽辞藻的堆砌,更不能故作高深,容易造成“因辞害義”。其实,不论何时何种写作,华丽辞藻的堆砌,欧化语言方式的表达,都是我们写作语言表达的大忌。
有论者认为,“给个满分,提倡个性化表达,可以给极端应试模式猛力一击,这比骂应试教育一万遍、发几百篇文章还顶用”。对这种说法,笔者不认同。提倡个性化表达是对的,但是,用这种晦涩难懂的表达来冲击中国作文语言提倡的“语言流畅,生动形象”,是不应该的。
总之,该作文立意符合题意,考生阅读量大,并能将所学运用到作文当中,且运用词语和语言能力突出,给55分或再多点,是合理的。
但同时,希望广大考生要端正文风,不要用一些欧化的语言写作,应用纯正的中国语言写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分析透彻、简洁流畅、有韵味的好作文,这将更有利于思想的表达与表现,也利于今后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及工作能力的发展。
(广东省深圳市华盟智库名家教育研究中心;518000)
评论区
★讨论满分作文,读人比读文更可贵(郗晓波)
这篇满分作文发布之后,最被众多大咖专家抡板砖狠砸的就是该文用词晦涩难懂,并列举出嚆矢、肯綮、玉墀、滥觞、祓魅、赋魅、婞直、孜孜矻矻等词语,甚至有深忧国事者疾首蹙额曰:“真是语文教育之悲哀!”“这样倡导下去,汉语就没救了。”窃以为,写文章就是使用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有质地的。余光中讲:所谓质地,是指构成全篇文章的个别字或个别词语的品质。这种品质几乎在先天上就决定了一篇散文的趣味甚至境界的高低。若使文章词语有良好的质地,就要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雅词;适当地使用雅词,就要从古典汉语中汲取语言之道。我反倒以为,如果我们大多数的考生在行文中都能使用一些文言词语,或许是语文教育的一大幸事。
窃以为,人无完人,文亦无完文,世间有挑不出毛病的文章吗?何况还是一高中生于考场的急就之文。挑剔无可厚非,但百般挑剔以致挑得体无完肤、剔得皮开肉绽,就实在有些不够厚道了。批评真正的工作应该是辨识出文章中值得肯定的元素,而不是以充满挑剔的眼光,充满偏见的负面姿态只盯着文章中自己感觉厌恶的部分。
我赞同浙大教授对该考生的评论,作文“要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非背诵几条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该考生试图用精致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表达“自身人生坐标、美好期望”与“家庭预期、社会角色”之间微妙的关系,尽管他有些纠缠在哲学概念和晦涩辞藻里,但瑕不掩瑜,文章不失为一篇佳作。
满分作文究竟应不应当承担指挥棒式的导向作用?评判一篇高考作文好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高分作文的选拔目的究竟是什么?当这些疑问纷纷得到解答时,这篇浙江高考作文是否值得满分也就找到了答案。
佳作还是炫技?
语文出版社原社长王旭明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发文表示,这篇作文的文风是表达思想的需要还是为炫技?在他看来是后者。“写文章的目的是真实晓畅让读者、受众从文章中或者获取大量信息,或者提升思想认识,或者美文美句的精神享受,或者兼而有之,总之不是让读者和受众一头雾水,七转八绕。这是写作教学的原则问题、方向问题”。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在他看来,这篇“掉书袋”式的写作不是写作的高境界。
“读书多是好事,但即使读书多,也还涉及消化与转化的问题,写作是为了自由而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是为了真实而有效地与人沟通与交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要追求自然、明朗的文风,这与个性无关。文章可以华美,可以朴实,可以深奥,可以清新,可以朴素,但都必须真实自然,要真诚的表达,真诚是为人为文的第一要求。”余党绪说。
余党绪表示,此文故作深奥,追求艰涩,冷僻,看起来是博学,但处处不自然,堆砌知识,堆砌看起来高大上的经典作品和图书,这不是风格与众不同,而是一种炫人耳目、博取高分的手段。失去了真诚表达的意愿,在技术上做文章,必然走入歧途。
满分作文应承担什么“历史重任”?
人们对这篇作文的争论似乎最终聚焦在了满分上。确实,高考满分作文在当今环境下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一位中学生在看完这篇作文后表示:“这种作文我们都是一边在心里骂,一边在老师的‘劝说下记好词好句,学习行文格式。没有办法,我们老师跟我们说的就是素材要记一些冷门的、高级的才能得高分。毕竟我只是一个学生,我也只能听老师的话呀。”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组组长陈建新在对这篇作文的评价中写道,要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非背诵几条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他强调,“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余党绪认为,不能忽视满分作文的示范效应。“学生不易,评卷不必吹毛求疵;但在给满分的问题上,还是应该谨慎和周全一点,因为满分作文一旦传播开来,其示范效应是不可低估的。一线教学肯定会将满分、高分作文作为训练的范本,作为教学的目标。所以给作文满分应该谨慎、周全,充分评估它可能产生的消极效应。”
而有些观点则认为,满分作文不应当过度承担指挥棒式的“历史重任”,因此要淡化“满分”。
据了解,从2017年起,北京就已不再公布高考满分作文。在王丹宁(北京高考语文研究与辅导专家、精华学校语文教师)看来,这样的趋势也是告诉大家,满分作文只是对优秀作文的认可,并不意味着让学生都将此作为标杆去仿效。
“对于这个孩子来说,靠几百字的高考作文反映出自己12年的学习积累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一定也没有想过自己的文章有什么指导性,要做什么榜样。对于他来说,他只是想要一个高分。满分绝不是无懈可击的完美文章。他只要跟他这一届的学生横向比较,文章是一流的就够了。”王丹 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