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在高考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以2020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试题为例

2020-11-15 03:23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0年3期

浙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篇是主题和主题意义的载体,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通过解读和表述具体语篇意义来实现的;语篇是课程内容的主体,也是帮助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语篇分析突破了传统的以词汇、句子、语法为重点的碎片化学习,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宏观的主题出发,探究体裁、结构,再到微观的衔接,层层递进。

图1 语篇分析层累图

英语阅读理解以完整语篇为单位,并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占较大比重。通过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进行语篇分析,教师与学生能总结出语篇的重要特征,深化对语篇的认知。本文以2020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为例,按照“确定主题、把握体裁、分析结构、考虑衔接”的思路探究了语篇分析在解答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的作用,并得出相应的教学启示。

一、确定主题

主题指紧密围绕人们生活、学习或工作的某一范畴展开的类别。《课程标准》将语言学习的主题归纳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类别。主题为语言学习限定了范畴。

阅读理解A篇从“我”、母亲、图书管理员三人的互动出发,讲述了“我”童年的阅读经历,属于“人与自我”的主题阅读理解。阅读理解B篇论述了人们利用奶酪盐水为道路除冰,属于“人与自然”的主题。阅读理解C篇则通过研究介绍了父亲在培养子女毅力方面的重要性,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主题。

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所以任何一个语篇都有具体的主题语境与内容,并且内容之间有密切的逻辑关联。语篇的主题意义与语篇的写作目的挂钩,语篇的写作目的则会进一步影响语篇的类型(体裁)。

图2 主题意义、写作目的、语篇类型(体裁)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宏观层面确定语篇的主题意义会为后续的体裁、结构、衔接分析打下基础,进而达到深度理解语篇、提高阅读理解正确率的目的。

二、把握体裁

特定主题的语篇倾向于选择特定的体裁。总的来看,涉及人与自我主题的语篇旨在再现个人经历、分享个人经验,多采用记叙文;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题的语篇重在介绍现象、分析意涵、论述观点,多采用说明文和议论文。

准确把握体裁能帮助学生较快地确定语篇阅读的着眼点,即各类体裁的核心要素,如:记叙文的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说明文的对象、特征、方法,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

阅读理解A篇属于记叙文,第21题设问“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Mrs.Calloway?”,属于对记叙文要素“who”的分析。为此,解答此题只需在原文中定位有关Mrs.Calloway这一人物要素的信息句,并提炼关键词即可。根据第一段“She ran Jackson’s Carnegie Library absolutely by herself.” 及“If she thought you were dressed improperly,she sent you straight back home to change your clothes.”等内容及关键词“absolutely by herself ”便可知正确选项为“B.Strict.”。

阅读理解C篇为议论文,第30题设问“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选择最佳标题类的试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语篇主旨大意的把握,而议论文的主旨大意往往与“论点”这一要素紧密相关,论点则往往出现在语篇的首段或者尾段。根据第一段“Researchers from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iscovered that fathers are in a unique position to help their adolescent children learn persistence.”这一主题句可知,阅读理解C篇议论的重点在于探讨“fathers”“children”“persistence” 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将原文中的“persistence”同义替换成“determination”后可知,正确选项为“C.Children Tend to Learn Determination from Father”。

读者通过分析文章的体裁还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记叙文语篇侧重再现经历,说明文语篇主要是说明事实,议论文语篇着重表达观点,散文、诗歌、广告等非连续性文本主要用来表达情感、娱乐、接受与传递信息。阅读理解A篇第23题设问“Where is the text probably from?”,考查文本来源。阅读理解A篇为记叙文,其作者回忆了自己早年的阅读经历及母亲在阅读层面对其的影响,从写作目的的角度看,选项“B.An autobiography.”(自传)最符合题意。

三、分析结构

语篇内容虽然千变万化,但其结构总是按特定的思维模式进行组织,结构分析便是从宏观层面把握语篇。语篇结构和体裁密切相关,包括适用于记叙文的叙事模式,符合说明文和议论文特点的“问题—解决”模式与“一般—特殊”模式。

叙事模式首推“拉波夫叙事模式”,其涵盖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和回应六个要素。语篇后的设问通常也是按照拉波夫叙事模式进行设计。例如阅读理解A篇第21题考查指向,是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的交代;第22题“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this feeling’refer to in the last paragraph?”考查回应,是主人公从发生的事中获得的情感、学会的道理或发出的感叹。基于对叙事模式的分析,这些设问可以一一化解。

“问题—解决”模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组织语篇,层次分明。阅读理解B篇属于典型的“问题—解决”模式: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段提出问题“So what should cheese makers do with the waste?”,随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

按照这一语篇分析模式去解读阅读理解B篇,很容易找到“分析问题”的相关表述:第三段开头的“Normally,towns use rock salt to de-ice streets.” 和末尾的“Cheese brine has salt in it,which,like the rock salt,helps lower water’s freezing point.”。由于奶酪盐水含盐,它就可以跟岩盐一样用来除冰,这就为解决奶酪盐水过剩提供了思路。于是针对该部分内容设问的第24题“Why can cheese brine help keep winter roads ice-free?”也就迎刃而解,选项“B.It contains salt.”与之匹配。

在“解决问题”环节,文章指出这一思路不仅解决了奶酪盐水过剩的问题、节约了开支,更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第四段“In addition to saving money,cheese brine could also be a more eco-friendly option.”与第六段“There it can pollute drinking water,harm plants,and eat away soil.”指出用岩盐化冰会造成饮用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奶酪盐水则更为环保。使用奶酪盐水解决的两大问题对应第25题“What is a benefit of using cheese brine on roads?”,选项“C.Reducing water pollution.”为正确理解。同时,鉴于使用奶酪盐水化冰具有“解决过剩”与“保护环境”两大成效,第26题“Milwaukee’s new way to de-ice streets may be an example of ______.”的答案也呼之欲出,选项“D.killing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最符合题意。

“一般—特殊”模式则是线性思维模式的代表,这类模式的语篇往往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阅读理解C篇便属于“一般—特殊”模式:第一段便开门见山地提出主题论点“Researchers from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iscovered that fathers are in a unique position to help their adolescent children learn persistence.”,第二段介绍研究对象,第三段呈现研究特点,第四、五段阐述研究成果,第六段论述后续研究,整个语篇属于“总—分”结构。

图3 阅读理解C篇语篇结构图

语篇后的四个设问则按照“特殊—一般”的模式设计:第27、28、29题分别针对研究细节,第30题则涉及对语篇主旨的理解。第27题“What is special about the BYU professors’ study?”考查研究特点,根据第三段开头“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that stress the unique role of fathers”可知,过往研究不强调父亲的作用,因此以父亲为研究重心变成了此次研究的特点,故选项“A.It centered on fathers’ role in parenting.”正确。第28题“What would an authoritative father do when raising his children?”涉及研究发现,根据第四段中的“responsibility and the reasons behind rules are stressed”可知,权威型父亲并不专断,他们会向子女强调规则背后的责任和原因,故选项“D.Explain the rules to them.”正确。第29题“Which group can be a focus of future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rs?”探讨后续研究,根据最后一段中的“Yet the researchers suggest that single parents still may play a role in teaching the benefits of persistence,which is an avenue of future research.”可知,后续研究将关注单亲父母,故选项“A.Single parents.”正确。

接触和学习不同结构的语篇,熟悉常见的语篇分析模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表达方式,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篇意义的理解。

四、考虑衔接

衔接指通过词汇、语法等手段将句子连接成篇的手段,是语篇的微观要素。衔接可以分为显性衔接与隐性衔接两大类,前者包括连词衔接、词汇复现、同义替换、指称等,后者包含逻辑衔接,即在不使用连接性词语的情况下,实现转折、对比等逻辑语义关系。

阅读理解A篇第22题就考查了指称的运用。指称指使用代词this,that,these,such等语法手段表达一定语义关系,进行衔接。画线词“this feeling”出现在语篇最后一段中,根据上一段结尾“So two by two,I read library books as fast as I could go,rushing them home in the basket of my bicycle.From the minute I reached our house,I started to read.”的内容可知:作者的一系列感受围绕“阅读”展开,通过在最后一段使用代词“this feeling”,作者不仅对上述的阅读经历、阅读体会进行总结,更承上启下,在结尾突出母亲在阅读方面对自己的影响,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A.Desire to read.”。

衔接是语篇的核心要素,使语篇在语义层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阅读时通过寻找语篇衔接标志词,学生能够按照语篇表层逻辑线索准确、快速地获取语篇整体意义。衔接词汇、逻辑关系和指称等衔接信号应成为语篇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启示

从2020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语篇中可以看出,语篇的主题、体裁、结构、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语篇分析在解答阅读理解试题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帮助学生从容应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渗透语篇意识,并教授学生必要的语篇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语篇知识才能内化成语篇意识,才有可能自主进行语篇分析。同时,教师应将课堂阅读教学上升到语篇分析的高度,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对语篇进行分析与解读,提高学生对语篇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