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涛
[提 要]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2020开年疫情更是给各层级的教育都带来了远程教学的挑战。在飞速发展迭代的数字时代,新技术加快与教育的结合,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已成趋势。通过分析高校混合式教学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个性化学习赋能教学生态的改革思路,并详细阐述了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课程的成功案例,从而为其他高校或企业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提供借鉴。
21世纪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化深入让高等教育具备了个性化、终身学习的条件,使得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和边界被打破,对传统式的教学带来了冲击[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教育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仅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教师创新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出现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改变了填鸭式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线下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由“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步发展到“网络+教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不断地为教育改革提供推动力,推动教育机制体制的不断变革,从而让“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真正落地生根[2]。
当然,单一的学习方式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结构以及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求,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探索,混合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势必会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3]。学习流程的逆向创新指通过帮助学生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上更为聚焦地解决问题、更高阶思维的能力,这一过程也是将知识传授提前并将知识内化的体现[4],在现有模式之下,混合式与个性化双元模式将为高校教学实践带来新的发展。
一是我国教学管理的刚性化问题依然存在,课程、课时及学分要求等指标变化不易;二是在传统固化的教学观念之下,部分教师会对新的教学方式感到不习惯;三是高校缺少针对教师的系统混合式教学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教师过渡依赖信息技术、错误或完全不适用这种技术手段的现象即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运用不配套的问题。
混合式教学侧重于借助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延伸课堂时空范围,便利师生交流。一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网络自主学习的时间过长,师生互动过少而产生距离感;二是混合式教学侧重自主学习,从而弱化了老师的主动指导,也削弱了师生的情感关联。三是学生的自主性不强,依然没有转变学习思路,在依赖线上反馈的情况下,学生与教师的课后交流变得更为缺乏。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其掌握先进技术的熟练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对教学的效度产生影响。很多时候,学校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购买了软件,但是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的运用知识,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往往很多时候,学生的观念存在偏差,认为技术、实验类课程的重要性不如专业课,在没有足够的鼓励措施下,同学们对课程普遍热情程度不高。而在教师层面,在没有配套培训措施支持下,部分教师缺乏运用相关设备的知识,也没有足够使用新方法教学的热情。
在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案例中,主要依靠网站、微信、综合系统应用平台等技术性工具来构建教学生态模式,通过一定的机制设置来激励引导教学主体双方。
当前,很多教师和同学对于学校的数据资源库都不熟悉,在解决了软硬件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基础资源库的宣传和技术应用等手段还略显欠缺。管理类课程按照专业大致分为四类,不同专业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色,教学方式和手段自然也存在差异。日常的微信及电脑是学生主体使用最频繁的工具,在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上,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课程。高校培养的学生是综合型的高素质性人才。因此,优化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模式,除了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体制之外,还需要包容、开放。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改革思路为:
1.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是信息化课程设计的首要要求。伴随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解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理念也为这种融合提供了指导方向。通过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常态,建设新的“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新型的“教与学”的理念,增强学生主动、自主及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形成混合式教学体系
为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能力,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教学信息化队伍的培养工作,主要是对教师的观念、技能和实践进行指导和培训,全面提升学院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为有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确保每位老师都能顺利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
3.大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会出现 “满堂灌”、“以教师为主导”等情况,上课过程中经常出现走神、瞌睡、看杂志等问题。通过创新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对微信、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慕课等技术手段的运用效率,增强“混合式教学”线上和线下的有效衔接。江财工商管理学院鼓励教师创新适配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建设鼓励机制营造混合式教学的良好氛围。
4.设计配套的课程监督系统
一是通过课程网站的统计及分析数据的功能让教学管理更透明清晰,并为质量监控提供了重要支持,改善课堂点到、作业批改等复杂且效率不高的工作。二是支持教师通过网站后台对教学建设和学生数据进行监控,掌握学生的作业上交、课程学习、疑难解答等情况,为课程监督、考核与管理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依据。三是有关部门在数据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监督及有效的后期改进与战略调整。
本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通过3个阶段的9个步骤,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实时沟通,达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循环。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借助于实验课程自身的学习平台及学校提供的教学平台,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渗透。
1.课前:重点进行学情分析
(1)资料学习
教师通过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传实验课前学习材料,在课程开始之前,上传实验课程的软件、基本流程、实验规则、考核手册等至平台的“课程公共资源”处。学生在课前可通过共享的资料提前了解实验课程的流程,熟悉软件的操作,清楚最后评分的标准,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前测试
在自学完成之后,学生可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作业”选项下进行课前测试,老师根据实验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事先将部分基础内容上传到平台上供学生进行测试,学生根据资料学习的情况及网络检索的资料完成作业。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及完成效果,教师能够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对软件的熟练及适应程度,从而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
(3)实验设计
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了解学生课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实验设计,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方法及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联系。
2.课中:着重开展师生互动
(1)微信签到
一直以来,课程的点到都因人数多、速度慢等因素而饱受师生的诟病。为推进学校教务改革,加强教学秩序,同时也为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点到难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引入设备进行点到,并逐步推广到各门课程中来,工商管理课程也逐步运用“微信点到”。
(2)课程交互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课程实验教学除了课外的网络教学平台 (PC端),还有课内的APP(移动端),移动端作为课堂的签到、提问和讨论(思考题)之用。任课老师利用软件,向全部学生发放通知、测验、讨论话题等。信息发放过程中,可选择班级进行发放,通过“做作业”控件,可以发放测验、图片、投票等信息。
教师在进行课堂交互的课前设计,准备好上课所需的签到、问答、测验等交互控件,上课环节中可有针对性地发放,控件可分不同班级进行发放,上课前可设计并区分主讲教师发放控件,小班授课责任教师互动内容。主讲教师发放的签到、问答等信息发放范围为全部班级,责任教师发放的内容只针对所授课责任班,设计好教案后可用于直接授课
(3)总结点拨
针对于课程交互过程中学生测试反馈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查看到学生的完成进度、完成情况、准确率等,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布置接下来的作业。
3.课后:着力关注个性辅导
(1)拓展学习
教师根据上课内容及学生掌握的情况,在课后及时补充资料到共享资料平台,一方面,可以将教学课件等文字性资料上传; 另一方面,也可以上传课程视频,配备视频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和理解。
(2)个性辅导
每次实验教学课程结束后都有对应的小测试,考试分为系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批改三部分。系统自评的部分为客观题,能够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快速计算出其正确率;学生互评由同班的两位或三位同学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学生互评的步骤让同学间再次熟悉下课程内容,了解其他人的做题思路,同时规避一些常见的问题,加深同学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教师批改是为了让任课老师从整体上了解班级同学的做题情况,并且能够直接在作业上进行批注,方便学生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在作业批改结束后,平台会自动保存学生的错题,形成错题记录,学生可在之后的复习中找到相应的章节,点开错题集,就能够及时对错题进行复习。
(3)反馈评价
学生课后通过老师提供及自己网络检索的方式,完善自身对知识点的认识,对于仍不能理解的部分,学生可在课程的平台上进行留言讨论,既可对他人的疑问进行回答,也可将自己的疑问放到平台上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老师可以根据学生集中反馈的问题进行答复,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再次调整教学计划,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课程的讲解。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课程的具体实践展现了为学生打造和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的成功示范。由此可见,在改革管理与规范落实的引导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模式依然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并能在很多地方填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新时代下,随着科技工业经济的发展,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学生的主动求知和探索欲需要被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教师一方面要扮演好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还要关注学科的建设和教研的发展。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在岗教师有效提升业务素质,但更重要的是对于培养的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