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0-11-14 08:00孙晓榆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病症依从性疗法

孙晓榆

抑郁症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患者存在持久性的心境或情绪低落感,很多患者还伴随相应的认知能力改变和行为改变,这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1]。现如今临床对于抑郁症的具体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但是抑郁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并且具有较高的自杀率和自残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导致这种病症成为全球最为突出的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效果,同时选择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病例4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经统计学验证,χ2值为0.177 9,P值为0.673 2;观察组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52.16±13.82)岁,对照组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1.89±14.03)岁,经过统计学验证后,t值为0.092 0,P值为0.926 9。本文患者经诊断均被确诊,患者临床资料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获得批准,所有病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通过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可得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抑郁症,符合ICD-10当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年龄均满18周岁[3];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评分均超过17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1.2.2 排除标准 正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者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他严重的精神类病症的患者;合并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的患者[4];合并严重的全身系统病症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本文治疗,而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积极的常规药物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为所有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建立面对面的交流模式,以便充分了解患者的认知误区,并为患者实施组织集体讨论。在宣教的过程当中要使患者了解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和情况,使患者对于病情发展和预后转归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整体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通过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来使抑郁症患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为患者建立面对面的交流模式,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积极鼓励患者记录每日所发生的事情,主管护士通过对患者的日记来了解患者对事件的应对方式和对自身所存在的认知歪曲的个体化特征是否能够得到掌握[6]。还要组织集体进行会议,主管护士要负责每周进行一次座谈会的开展,鼓励患者相互之间分享和交流近一周之内的治疗心得和经验,使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以便于患者获取自我成就感。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出院以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关怀两个步骤。出院以后患者应每月进行一次随访,对患者实施的健康教育,应包括对于病症的认识和坚持服药的情况,使患者尽早地回归社会,认识社会,促进患者劳动能力的恢复[7]。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关怀时应设置家庭联系卡,以家庭联系的方式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制定日常生活表,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以便帮助患者重建社交能力。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所有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采用自制量表评分进行评价,评分0~100分,高于90分说明患者治疗依从;60~89分说明患者治疗基本依从;不足60分说明患者治疗不依从[8]。注:治疗的依从性为依从和基本依从的总和。②分别从解决问题、求助、回避、自责、幻想、合理化等角度分析两组患者面对问题的应对能力,其中回避、自责和幻想为反向评分,每个项目评分为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好[9]。③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所有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价,SDS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状况越严重;HAMD如果评分不足7分说明患者正常,如果评分7~17分,说明患者可能存在抑郁症状,如果评分18~24分,则说明患者肯定存在抑郁症[10]。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验证。调查中所涉及到的两个以上的样本率、构成比在进行非参数验证时,全部通过卡方验证,非参数的验证则选择以率作表示;调查中的所有单/双总体数据全部进行Student's test(t)检验,数据符号则通过(±s)表示;对于配对资料和等级资料等则应用秩和检验,并对数据进行Ridit分析,对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导入Z值计算,并以P值对上述所有数据值的最终统计结果进行表达,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干预以后治疗依从24例,基本依从20例,治疗依从性为97.78%,对照组经过干预以后治疗依从18例,治疗基本依从17例,治疗依从性为7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患者应对困难的能力比较 分别从解决问题、求助、回避、自责、幻想、合理化等角度分析两组患者面对问题的应对能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应对困难的能力比较(±s)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应对困难的能力比较(±s)单位:分

?项目观察组对照组tP解决问题 1.62±0.18 1.23±0.12 12.093 4 <0.000 1求助1.82±0.23 1.45±0.139.394 6 <0.000 1回避1.82±0.24 1.46±0.129.000 0 <0.000 1自责1.74±0.23 1.44±0.167.182 8 <0.000 1幻想1.78±0.25 1.45±0.187.186 0 <0.000 1合理化1.54±0.04 1.33±0.05 22.000 6 <0.000 1

2.3 两组患者SDS和HAMD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以后的SDS和HAMD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DS和HAMD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SDS和HAMD评分比较(±s)单位:分

?组别例数SDSHAMD观察组4532.12±11.02 12.31±2.44对照组4545.02±10.33 19.28±3.54 t 5.729 110.874 9 P<0.000 1<0.000 1

3 讨论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至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最近几年因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在不断增大,使得抑郁症的发病概率在逐渐地提高,根据世界精神病学会的计算统计得出,在全世界范围当中存在抑郁症发病的概率达到4.2%,而我国的抑郁症发病概率为6.9%,相对世界水平而言我国的抑郁症发病率明显更高。

因为抑郁症发病之后会对患者自身以及家庭和社会产生巨大的负担,所以人们对于抑郁症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这种病症在治疗的过程中临床所采用的治疗方案较多,比如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和心理干预等,总体上而言,各个治疗的效果均不甚理想。长时间药物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单纯进行心理疗法则很难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抑郁症患者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康复治疗所取得的效果。

对本文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看出观察组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因此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对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和康复治疗,能够综合性地发挥相互补充的作用,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调节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对抑郁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康复治疗,能够充分地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提高患者面对困难的应对能力,改善患者的临床抑郁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病症依从性疗法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青春期病症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夏季常见病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