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中蒙太奇的叙事功能

2020-11-14 09:39李睿浦
电影文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尔塔利刃蒙太奇

李睿浦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蒙太奇是电影导演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其以表现电影主题思想为核心,将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其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作品。蒙太奇的叙事功能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总结和进一步创作而成,用更具阶梯性、因果关系的方法解释了电影中镜头、段落和场面的组合技术及效果。格里菲斯曾表示:“蒙太奇最根本的叙事功能是组接,是为了令观众更加清晰地理解电影内涵。”多年来,蒙太奇对影视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早已成为影视行业内不可忽略的核心技术构成。而在以重视逻辑表达、强调影像意义的悬疑推理电影创作范畴内,蒙太奇独有的流畅叙事功能必然也令推理类电影受益良多。蒙太奇叙事功能的完善应用,可借由纷繁复杂的情节表述,在完成一般性叙事目的的同时,有效混淆观众的常规推理视线,提升电影情节推理的难度,影片叙事表述的复杂度,以及观众体验的高阶程度。基于此,本文将《利刃出鞘》这一近期内十分经典、评价较高的古典推理作品作为承接,以电影作为例子阐释蒙太奇叙事功能的类别与特征。

一、潜在构想的埋放与阐释

推理电影中的潜在构想,是掩藏在主线剧情下的“事件线”,多借由显性和隐性的线索得以成形和显现。案件由哪些事件促成,在哪个时间段发生,以及在哪个过程或时间节点中留下证据,证据具有关键、非关键还是单纯混淆视听的属性等。将这些对于“推理行为”有着根本性帮助的,且整体可构成一个完整理性逻辑的“所思所想”加以整合,就是创作一部悬疑推理作品最为关键的潜在构想。故而可知,潜在构想在影片整体叙事体系中,属于最为核心的部分。其他叙事类剧情的产生,大多是为了给剪辑手法提供一定的素材。例如补足潜在构想中必不可少的故事背景,或为了“颠倒是非”而增加与关键情节相似的“替代”题材。如果说蒙太奇中的“构成”,是将来自不同视角、具有不同光影特色的元素并列或叠化形成具有无可辩驳逻辑性的叙事画面。那么潜在构想的存在,就是保证经过剪辑的最终逻辑,能够最大限度保有“无可辩驳”的特性。故而潜在构想的质量,不但会影响镜头组接的最终呈现效果,更会成为影响影片整体叙事价值的关键。

因潜在构想本质上是创作者的思维活动,必须利用电影元素进行包装和塑造才能成形,继而被观众精准感知。但若要令构想中的情节和诡计都能够以惊险离奇和耐人寻味的状态呈现,就必须将构想的呈现状态复杂化。换言之,创作者需要将完整的构想拆解,令其在黑暗中隐去。而此举的前提是,想要隐去就必须创造黑暗。因此,创作者往往会将潜在构想沿着一定的规律拆解,再于拆解的空当中添加补充性素材,将原本可连成一线的“核心思维”埋放在主线之中。再于不同情节处预留可驱逐黑暗的契机,等待由蒙太奇对时空或异地的篇幅性组接,启迪观众完成对潜在构想的明示性认知。这一过程的理论原理看似简单,但对蒙太奇技术的使用形式、方法和质量有着极高要求。而在《利刃出鞘》中,导演为我们提供了教科书般的操作范例。一般的悬疑电影往往是通过塑造两条或多条情节线,利用蒙太奇手法使线路不断交错,引发线路中线索逐步产生交集直至汇合,最终拼接出一条完整的线路。但《利刃出鞘》却并未采用拼接方法,而是在惯例上做出了突破性的创新尝试。影片直接将潜在构想结合时间、地点、人物,塑造了十分完整的时空,却利用剪辑手段,将完整时空中的一些片段单独提炼出来,组合成为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构想。而在这个被提炼出的构想中,影片又增加了许多极具戏剧性的画面或动机。充分利用了观众普遍存在的猎奇心理,踏着观众“惯有”的观影经验而上,玩笑一般地匹配了观众的惯性推理方向,既完成了对观众的“欺骗”,也完成了对关键线索的合理埋放。且为了令观众相信这个由画面拼凑出的“过程”就是事件真相,影片还设立了“侦探”这一形象,借由侦探的调查过程,再次强调了“真相”中因与果的关联性,一次次为戏剧矛盾增添视觉色彩,从而利用规模足够巨大、冲击力足够强大的剧情铺设,使得观众接受了这一过程。相较于构想的埋放,其“阐释”也就使得以外显的过程更具参考价值。《利刃出鞘》初期所呈现的案情与所谓的“真相”,粗浅看来能够说得通,但若是对细节进行比较和核对,仍会发现一些无法解释的漏洞或断层,这些逻辑断层在侦探梳理剧情时逐渐显现。而在触发观众进行思考之余,影片又插入许多倒叙的画面以及情节,不断填充漏洞和断层,进一步引导观众将“已有的”和“新生的”进行对照,继而由“新生”情节来解释和说明情节。综合而言,就是先运用蒙太奇塑造出一个有因有果,但逻辑无法自洽的线条,从而令侦探和观众同时产生不适应感。再打乱顺序添加一些补足素材,重新定义画面与情节组合后的含义,完成对潜在构想的阐释。

二、叙事线路的分割与组接

为令观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推理电影通常会将整体叙事分为多个线路。各个线路可以是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运行,也可能是在不同时间、同一空间内运行。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导演想要呈现出来,让观众看到并且信以为真的效果。而如果是同一场面一条线路直接拍摄所有的情节发展,那么情节就会因单线性、元素冗杂的镜头场面,而无法精准、高效地传递信息。因此,导演们通常会利用蒙太奇技术,重新对叙事线进行分割和组接,从而令不同镜头的组接体现出时间的运用和空间的转移。而随着场面内元素组合形式所传递的信息不断变换,观众便也可以在感受画面变动的同时,同步感受到剧中角色的成长和创作者的态度。在推理电影中,叙事线路的分割通常是为了同步铺设某些关键线索,这些线索往往隐藏在不同时空中,极易在场面的变动中被观众忽略。而蒙太奇的艺术,就是通过一定的剪辑方法将线索有效隐藏在画面中,又通过某种拼接的特殊方法令线索顺其自然地出现在人们的思考范围内。从而令人们“发现”线索的过程极具主动性色彩,观影体验也将阶梯式提升。正如著名编剧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曾在著作中提到的:“剪辑最为艺术的一点,就是艺术的力量往往不在人们刻意的所见范围内,而是被人们理所应当地忽略掉。”

在《利刃出鞘》铺设基础剧情的过程中,影片与绝大多数的推理悬疑影片相同,都运用了警察视角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加以罗列。伴随警察询问工作的推进,叙事线也沿着不同的被调查家庭,分为多条叙事线路。但《利刃出鞘》中分列的多条叙事线,具有十分明显的关联性。即所有叙事线中出现的描述性画面,都围绕家庭成员与死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而展开。这使得画面虽然因描述不同角色而分裂,整体上却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为后期多条叙事线的组接做好了铺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多条叙事线的铺设,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交代人物生平、故事背景以及一些简单但重要的矛盾,但如若影片没有快速将分支线路组合到一起,而是保持这种零碎的叙事特征直至真相揭开的高潮阶段,那么观众极有可能在过程中丧失推理兴趣,继而导致观影体验的削弱。对此,《利刃出鞘》选择维持多线叙事结构,整体上不断将各分线的矛盾集中至以主角玛尔塔为主的主叙事线中。而其他叙事线的推进,则以叙事节奏的加快作为驱动力。著名电影剪辑师布莱特顿(Brett Don)曾表示,影片剪辑90%的价值点在于节奏。而影片加快节奏的目的是更加快速地揭示真相,当真相已经出现,但时间还剩下许多时,观众的观影兴趣就会骤然提升。因为他们脑内拥有的证据量,早已经在真相揭露时消耗殆尽。那么影片接下来还能讲些什么,就成为观众无从思考、无从下手只能跟随影片继续探索的唯一理由。随后,影片进一步遵循“用结果和线索推导过程”的本格推理逻辑,利用一定的剪辑手段不断创造新的证据、新的悬念来解读事件真相。而在证据不断补足现有逻辑链的过程中,叙事分线得以合理组接。如此便做到了不断创造悬念以牵动观众思虑,令观众在镜头画面的交错中不断发现新的线索,解决新的问题,再产生新的好奇的引导效果。

三、情节感染力的刻画与爆发

观者情感牵动着观影欲望,扳连着电影的口碑与评价。每一部电影都想要令叙述的内容牵动人心,令观者情绪随着剧情的辗转而跌宕起伏。如果说叙事链条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是电影作品的骨架,那么,起到情感传达、承接故事重量的情节感染力,就是电影作品保持活力的血液。的确,情节是电影文本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更是创造共情渠道的关键。而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气氛的营造往往决定了情节起伏的戏剧张力。著名美国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卧轨自杀的戏码中,就将重点放置在了气氛营造中,充分利用电影画面剪辑的可交接性塑造了十分经典的蒙太奇手法:伴随月台旁火车的轰鸣声、从星点到刺眼的车灯急速闪烁,火车离安娜已经越来越近,而遭受沉重打击的安娜却麻木地、神情恍惚地走着,当巨大的火车头带着强烈的光芒仿佛即将吞噬这弱女子时,安娜却突然扑向铁轨!这一描写安娜激烈对抗命运的戏码,综合性烘托了场景的紧张感,更利用视觉信息精准描述出了安娜的处境与斗争的决心。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观众却可以在这三分钟内体验疑惑、担忧、惊恐、害怕、失控等多种情绪。

在《利刃出鞘》中,影片也通过画面剪辑营造了关键戏剧冲突爆发的氛围。影片前半段,伴随侦探布兰克优雅的伦敦腔,调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即使是在披露出轨、诈骗等冲突性极强的事件时,影片也坚持以单一的视觉信号来传递信息。这使得此时观众已经相对熟悉这一银幕节奏。而在玛尔塔回忆哈兰老爷的“死亡真相”时,玛尔塔刚刚发现自己可能给哈兰老爷注射了过量药剂的阶段,情节节奏仍未见较大波动。但当回忆中的哈兰老爷焦急混沌的眼神突然清亮,背景骤然响起仿佛可穿破云天的一声小提琴音。随着哈兰老爷的语速和动作同步加快,二人交谈的音量也持续提升,背景音乐转为声振林木的交响曲,音乐更是随着语速和音量的增量而逐渐变得复杂激烈,直到哈兰老爷说出以自杀换取玛尔塔清白的计划时,画面突然转回到正在接受警察和侦探询问的玛尔塔脸上。特写画面中,玛尔塔的睫毛剧烈抖动,但面部表情却不是害怕而是欲哭的悲伤,不难看出她脑海中正在历经的挣扎,更可以大胆窥见事件的真相。在整个过程中,影片同时使用了画面特写、音响特写、光影特写、节奏加快、角色近景以及特写表演,在有效烘托出哈兰老爷死亡当晚的总体氛围之余,更烘托了玛尔塔的心理节奏。而在披露最终的案件真相时,影片选择在同一空间内使用相同机位来表现不同时间的剪辑方法。首先重复梳理了玛尔塔制造伪证的路线,每个机位停留10秒作为描述。尔后又以真正的犯人蓝森为核心,使用相同机位和同样的10秒来表现蓝森的犯罪场面。两个“犯罪现场”场面元素的高度相似性,以及停留时间的精准把控,使得电影在五分钟内塑造了不存在运动旋律和角度变换的情节发展节奏,营造了高度紧张却也酣畅淋漓的揭秘场面。这种将文字呈现为视听信息时的节奏安排,对情节推演层次、戏剧冲突基调的把握,以及对局部蒙太奇疏密、急缓的驾驭,充分体现了影片创作的精准度与难度。而之所以影片对蒙太奇叙事功能的使用能够达到如此游刃有余的地步,归根结底是因影片始终基于艺术创作的根本需要,结合影片叙事内涵和叙事风格,去寻找影片真正需要的、可构成预期效果的手段。这无疑为悬疑推理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素材。

猜你喜欢
尔塔利刃蒙太奇
海狗的女儿
一月九日,雪
错位蒙太奇
利刃出鞘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 从女仆到女皇,人生三级跳
插在刀鞘里的利刃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
海狗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