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之城》的类型化叙事艺术

2020-11-14 04:04
电影文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特工

裴 佩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200)

一、意识形态的消解与后现代文本的显现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多边势力在情报战场的暗线斗争是特工电影的滥觞,演变至20世纪美苏冷战时期,特工电影在叙事及英雄形象的塑造上又有了自身的嬗变路径,以天赋异禀并忠诚效力于各国政府情报部门的特工为主角。兼具极强心理素质与高超战斗能力的主人公在虚拟身份的掩护下深入敌境,开展获取并传递敌方情报、解救我方人质、破坏敌对战线行动等一系列行为,主人公往往在电影尾声被放置于正面对敌、濒临绝境的悬崖边缘,再通过诸多富有戏剧张力的巧合达成脱险并拯救他人的最终目的。在冷战时期活跃于大银幕的特工影片中,这样相对类型化的三段式叙事以及结局反转,依托紧张刺激的动作戏码与反转结局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地缘政治与社会机制是20世纪间谍片无法抹去的烙印,而今的特工电影则是建立在消费社会与多极化格局下的文化衍生品,特工电影中也随之竖立起来一座与年代背景时有冲突的后现代文化图景地标。就如《极寒之城》中女主角洛林居住的酒店,荧光、霓虹与高饱和度颜料交织而成一幅光怪陆离的画卷,随意开合的壁灯与吊灯显得吊诡不已,柏林墙倒塌前夕一幢外表灰白黯淡的建筑中,竟有如此不合时宜的装潢陈设,显然是电影有意而为之,想要营构一幅出离于年代之外的神秘图画。片中唯一多次出现的东柏林居民,也是一群饱受西方地下文化熏陶的世外游民,他们留着夸张的朋克头,擅长滑板与涂鸦,在地下派对用高音喇叭里的怪异声响反抗着既定规则。影片中没有人在意“极寒之城”的存在,在意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瓦解后这样一批特工将何去何从,人们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畅快淋漓的打斗场面与紧张烧脑的剧情上,不经意间将影片的政治背景与意识形态色彩模糊化,造成了人文背景的虚焦与历史节点的失语,使影片彻底成为一部符合当下观众审美偏好的好莱坞商业大片。只有当人们回顾大卫、洛林等情报天才令人唏嘘的最终宿命时,才会发出几声姗姗来迟的叹惋,他们亲手摧毁了对方筹备已久的信息战线,却不知危机四伏的敌营深处也正是特工身份被完全虚置的时空。

《极寒之城》以超现实的建筑、服装、音乐等视听元素剥离特工片政治化的外壳,后现代文化图景在冷战背景下的默然伫立,以及尖端科技装备与机械感场景在影片中的大量运用,都在营建所谓的对于历史在场的疏离,并以此为通俗文化与大众视觉消费的介入开拓空间。“通俗文化的废墟跟高度个人化的、以消费主义方式装饰起来的荒诞之物掺杂混合”,当我们被这一片甚嚣尘上的喧闹唤醒时才惊觉回首,发现自身正站立于这片极寒之城的废墟中央。

二、父权话语瓦解下性别表演的颠覆

电影对人类社会形态与女性主义的思考从其诞生初期便已经开始,作为发端于特定社会价值下的文化艺术产品,电影无论以何等夸张戏谑的艺术手段进行演绎,其情节叙事最终依然要回归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与逻辑方式。父权话语在电影中的反映同样可以在社会机制中找到参照。“人类社会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文明的演化。与父权文明的历史演化轨迹具有互文互喻性相通的是文学创作中对‘父亲’形象和父性话语的重构与解构”。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父亲作为家庭统治者与社会主宰者的形象出现,而今,一种即将倾颓倒塌的姿态覆盖上了往日父权话语的荣光,当下特工片中对传统男强女弱秩序的一再修正,令女性作为战士而非母亲、妻子、女儿的形象出现,颠覆了人们脑中一贯的性别身份表演。

从道格·里曼《史密斯夫妇》中不擅长烹调洒扫却能担当杀手公司头号人物的简,到《猎杀本拉登》中坚毅果敢的女探员玛雅,前者以性感妖娆的外表包裹着沉着冷静的绝佳心理素质,后者单枪匹马潜入敌境寻找恐怖组织的下落,褪去女性社会角色与心理特征的她们在特工的战场上表现出无畏的不俗潜质。21世纪好莱坞特工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表达正在尝试着自身的文化转向,使人们从007系列邦德在执行秘密任务中邂逅美艳神秘的“邦女郎”的叙事程式中走出,将女性塑造为特工战线上的独立战士而非需要保护的他者存在。《极寒之城》的女主人公洛林身兼三重间谍身份,既服务于英国军情六处,需要在执行任务后接受英方情报首脑的审问,暗地里却又为苏方克格勃提供情报,直到影片最后才揭晓她中情局特工的真实身份,洛林凭借不输男子的强大格斗能力与缜密思维周旋于三方势力之间。特工电影所强调的并非主人公超人一等的战斗能力与心理素质,而在于他们能将超强的能力不露痕迹地隐藏在人群中,将自己化为无数个随处遁形的原子悄然消失,再通过关键节点的裂变、骤聚与爆发产生炸裂般的力量。洛林能够将敌人错误传递给她的每一条情报都精准无误地化为枪膛里一发致命子弹,而片中的另一位女间谍德尔菲娜则更多地流露出女性悲悯而纤弱的心理特质。作为一位经验不甚丰富的新手特工,她对任务的根本意义始终存在着质疑,优柔寡断的性格注定在这个特工体制即将垮塌的寒冬将其推向灭亡的宿命。

特工电影中充斥着人们对于普遍价值的怀疑与对社会主流宏大视角的颠覆,相较于体格健硕、性情热血的男性英雄而言,女性特工成为银幕宠儿,显示着现当代社会对身体叙事下意识的追捧。这就是为什么洛林等女间谍在命悬一线的打斗中依然穿戴得高贵华美,亮面风衣与白发勾勒出玲珑有致的剪影。对性别表演一贯传统的颠覆正在深刻影响着美国当下特工片的嬗变进程,而这归根结底是消费主义与大众娱乐对人们审美观念的一种形塑。

三、工业体系运作下的动作元素演进

美国电影学者托马斯·沙茨认为“图像志包含了由一个流行故事的不断重复而产生的叙事和视觉编码的过程”。类型电影正是依托某种流行故事的反复叙说而存在,尤其对于特工电影而言,它所展现的是一个完全隔绝于普罗大众现实生活外的影像话语空间。从《碟中谍》《谍影重重》系列到《王牌特工》,这些影片都反映了基于二元对立战线与国家整体意志所建立起来的谍报体系,在冷战历史被湮没在岁月的故纸堆后,人们依然陶醉于特工片中充满对抗性与暴力美学色彩的叙事,但当下观众的注意力只在对抗与矛盾本身,而非导致敌我双方间谍各自摇旗呐喊并为之出生入死的国家意识。好莱坞高度纯熟的商业化运作机制生产出的特工电影,依照当下观众对情报谍战的理解重塑着特工世界,枪林弹雨的大场面动作戏码、高精尖的装备与通信技术等科技元素,已然作为重要看点介入了特工片的历史真实,成为当下美国特工片不可分割的艺术真实。

20世纪美国特工电影的动作元素更多地倚仗符号学的视觉理论。“在符号学中最好把所有的记号统一起来,因为它们都在典型记号概念的名义下被同一种质料所体现:语言记号、图式记号、肖似记号、姿势记号等,各自都形成一种典型记号”。而《极寒之城》的打斗镜头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人物身为特工的典型符号,肉搏取代枪战成为影片动作戏码的最大看点,拳拳到肉的真实打击感与绝地反击的求生意识,如潮水般汹涌无遮拦地冲击着观众的大脑,使之在悬崖边界产生最接近生命原始动物本能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暴力行动的风格化,产生力与美铿锵碰撞的璀璨火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场景莫过于长达九分钟的长镜头,洛林为保护线人小望远镜与敌方多位杀手在室内展开殊死搏斗,与敌人一墙之隔的心理博弈造成的压迫感与忐忑感,远胜于动作电影惯用的快节奏剪辑模式。洛林以冰箱门猛击敌人面部,在被控制后用藏在手中的开瓶器反杀对方,长镜头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近身肉搏将特工背水一战的超强实力渲染到了极致,贴近真实的搏斗、对峙与逃亡场面是特工片动作元素演进的重要表现。

四、类型化进程中的情感发现与艺术创新

随着冷战格局的骤然崩塌,曾经名盛一时的间谍电影因失去政治宣传价值而被短暂搁置,特工片重回银幕后尝试着在冷战历史遗恨的废墟中刨出人性与个体生命的存在痕迹,以更具社会亲和力的议题与结局扭转着以往特工片给人的冷酷印象,尤其在九一一事件震惊世界后,特工片的创作题旨逐渐向反恐维和的时代风向偏转,对特工人物立场的自我剖白与生存状态的直白刻画,是特工片深掘角色情感世界的方式,一名特工究竟是尽忠尽职还是助纣为虐,善恶的差异究竟是存在于主体的一念之间,还是因立场与视角的不同而早就被客观认定?美国当下特工电影从这一特殊职业的行为特征、复杂动机与心理矛盾等方面入手,去塑造血肉鲜活、棱角分明的人物形象,在镜头的浮光掠影中完成自身可贵的艺术创新。

《极寒之城》围绕一份特工人员名单与出卖名单的叛徒“萨奇”展开叙事,英国军情六处将“萨奇”锁定在洛林与大卫中,因此分别派遣二人执行同一项任务以达到内部兼并与清洗叛徒的双重目的。影片的主线情节简练清晰,但由于电影没有采用全知视角,而是以洛林的叙述为影片展呈的影响内容,其中甚至包含许多洛林不在场的情节,如东德情报员的叛逃与巴赫金前往钟表店兜售情报等。影片所展现的实际上是洛林对英国军情处供述的全部内容,其中包含着刻意的谎言与迫不得已的自我保护,她必须在军情六处的审问中利用缜密的逻辑思维洗清嫌疑,只因她追求的是任务执行上的弹无虚发。而电影男主人公大卫追求的是混乱中的平衡,他同样是一位双面间谍并因为身份泄露被洛林所杀。当柏林墙倒塌的庆贺队伍经过小巷,倒在阴沟里的他却依然用晶莹的双眼仰望烟花灿烂的夜空,在漫天坠落的红雨中,一个即将死去的生灵站立在历史的沟壑边凝望世界巨变,充满悲剧性的场景与影片开头“这不是我们的故事”一言两相对应。大卫对洛林笑着说出的遗言也更像是胜利者的嘲讽:“你会意识到自己是撒旦的使者,不过是在传播毁灭而已,我要告诉你,我在这儿所明白的唯一一件事,那就是我真的爱柏林。”因为就连最终唯一全身而退的洛林也曾说过:“特工之间的合作不过是虚与委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手段罢了。”他们因执行机密任务而沦落为国家意志下的无名棋子,重动作戏码而弱化剧情一度导致特工片的空心化,对个人情感的影像描摹打开了特工埋没已久的内心世界,情与理的冲撞与相融更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张力。

美国当下特工电影在类型化演进的进程中稳步推进,借助工业化制作的强势介入与视听语言的升级加强,在倾向于后冷战时期世界议题探讨的同时,该类型也在向消费主义涌流下的大众审美主动靠拢,以女性形象的崛起和张扬的身体叙事,取代了其雏形间谍片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极寒之城》是一次好莱坞商业电影运作机制下的典型文化传播,片中的城市已然被侵吞为荫蔽谍报精英的最后掩体,在行将倒塌的冷战大厦诉说着一部人性的狂欢史,典型特战符号的应用与曾经被遮蔽情感世界的显现,更使特工片类型化与艺术创新的并行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特工
特工使命:情报疑云
《贝肯熊2:金牌特工》“萌情”预告发布
变身特工
我是特工
谁都别想随便当特工
神奇特工
失误的特工
飞鸽特工小课堂
憨豆特工3
白熊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