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蕙
摘要:幼儿早期阅读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本文总结了幼儿园有效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策略:一是打造高质量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欲望;二是提出阅读要求,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三是恰当选择书籍,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早期阅读;有效策略
新时期,阅读能力成了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幼儿园早期阅读也经历了一个重视从识字、智力开发到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幼儿园早期阅读要遵循幼儿的阅读特点,如有意注意时间不长、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等。我们开展早期阅读活动要从幼儿的阅读特点出发,创设具体形象的良好阅读环境,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让幼儿懂得阅读的基本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选择恰当的书籍,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一、打造高质量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要重视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为孩子们打造高质量的物质环境与宽松的心理环境,有效激起幼儿的阅读欲望,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如每个班级专门创设阅读区角或语言区,而且将这一类区角都设置在教室明显的位置,或门口处,使孩子们一走进教室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同时我们还要确保阅读环境的安静,从而使幼儿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阅读当中去,而不是被门口来来往往的人所吸引。阅读区常常以绘本书为主,同时根据幼儿园主题教学的开展设置不同的阅读主题,及时更新图书、更换阅读主题,并通过适宜的色彩搭配吸引幼儿的目光。此外,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还要注意心理环境的创设。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们主动阅读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应该用赏识和激励的眼光来对待幼儿的自主阅读行为,如当孩子们在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能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表达自我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以增强他们阅读的自信心,从而创设一个积极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们起一个示范的作用,成为爱阅读的榜样,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快乐的一件事情。最后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能采取强迫的手段试图一蹴而就。
二、提出阅读要求,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我们应该通过提出阅读要求与阅读任务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道怎样阅读才是好习惯,也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更加有的放矢。如以中班幼儿的阅读为例,我们从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出发,可以提出如何做才是正确的阅读姿势,以及让他们了解绘本的基本结构,维持良好的阅读氛围。根据这些要求,当教师和家长在孩子们阅读时出现了问题,要及时给予提醒与纠正,并告诉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与习惯。这样不但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成长,还为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基础。此外,成人还要和孩子们一起制定阅读规则,让他们了解借书、还书,取书、放书的基本规则。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大都很少有借阅图书的习惯,对于怎样借阅及还书的规則缺乏了解,但是知道并学习遵守这些规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如还书时要注意分类放置,取书时坚持“按需取书”的原则,以避免盲目性。通过制定和遵守借阅规则,还可以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最后,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养成爱惜图书的习惯,如及时修补损坏的图书,在活动室专门设置图书修补区。
三、恰当选择书籍,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市场上幼儿书籍形式多样,既有图文并茂的绘本,又有纯图片的绘本,还有纯属文字的书籍。幼儿时期识字量有限,因此选择无字绘本或图文并茂的绘本,常常可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同时对于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喜欢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画面清晰,且是图片和文字结合的绘本。当下的经典儿童绘本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内容浅显,句型简单,故事幽默有趣,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载体。不同年龄的幼儿对书籍的要求不同,我们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段特点,以使幼儿与读本真正发生积极而充分地互动,才能使幼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我们还可以根据绘本的主题选择读物。以中班早期阅读为例,孩子们已经对生活、自然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想象力越来越丰富,认知水平得到了发展但是有限,因此所选择的绘本主题仍应以生活为主,以使幼儿的阅读建立在他们的经验基础之上,这对于中班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重视智力开发,家长相互间会攀比自己孩子的识字量,等等。现代幼儿教育重视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对现代幼儿早期阅读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本文结合早期阅读实践,提出了有效开展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策略,期为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建琴.幼儿自主阅读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7(18):44-45.
[2]张利智.如何创设早期阅读环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