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梦晨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学内容的四个领域间相互关联,改变了以往只重技能的教学特点。鉴于此,音乐教师应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欣赏课的音乐教学,更加精准地设置教学目标,把握课程重难点,使欣赏课不局限于简单的听,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对文化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
一堂课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和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联系,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这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设计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中的欣赏课曲目《森林狂想曲》为例,分析音乐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欣赏课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音乐课堂中学生对于欣赏课的兴趣。
一、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导向依据
为了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我国于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确定了教学的总目标与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是指导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标中将音乐课程的性质概括为人文性、審美性、实践性三个方面,基于课程性质提出五条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在这里不是将音乐课程仅仅停留在提高技术的层面,同时强调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关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
1.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 按基本理念中所提到的,教师在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兴趣爱好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在《森林狂想曲》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基本理念制定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会乐曲中的乐器构成,感受乐曲中丰富的演奏效果,乐器音色的丰富的表现力”“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好,启发学生的审美情绪与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编创。”
2.基于课程标准中的设计思路完善教学过程 在《森林狂想曲》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增加音乐创造的热情。例如,课堂上使用打击乐器,并在熟练后伴随乐曲能够准确地敲出每小节重拍的位置,最后留时间给学生按小组进行节奏的编创。打击乐的加入,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与注意力的集中,同时便于更好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提高创造性发展能力与节奏运用的准确性。
3.基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分析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计上,教师要关注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如《森林狂想曲》中,感受与欣赏领域:“感受作者深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表现领域:把握乐曲的表演艺术形式;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培养学生对于合奏的认识与兴趣,促进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点滴之美”。
二、环环相扣的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中重点难点的把握、所需教具、所用到的教学方法,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
1.教学目标的制定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通过授课后预期让大多数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结果,它指导着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给音乐教学活动规定了如何实施的方向,也是一节完整的音乐欣赏课程的最终归宿,因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一节优质音乐欣赏课的前提。
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要基于课程标准理念、教材中所选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本体的特点,针对这三个方面,在《森林狂想曲》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达到三个教学目标:(1)能听辨并记忆《森林狂想曲》乐曲的整体结构;(2)了解乐曲中所出现的乐器,感受乐曲中丰富的演奏效果及表现力;(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造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森林狂想曲》的乐曲特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记忆乐曲的各段并能够分辨出不同的乐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并能够创造性地为乐曲的不同部分进行简单改动的编创,准确把握节奏。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的顺序;把握乐曲中节奏的规律,学生合作编创一个“节奏狂想曲”。
2.欣赏课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因特定的课程内容,所以运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同的,在小学的课堂中我们会用到体验、实践、语言、探究的音乐教学方法,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与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法,例如常用到的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更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在《森林狂想曲》中,用数拍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节奏,对节奏的准确把握也是欣赏课重要的环节,柏拉图认为“节奏与和声能进入到人的灵魂并牢牢地附在上面。”学生通过图形谱了解旋律走向与曲式结构,教师利用各类乐器演奏、编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以便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之后的实践当中。
3.欣赏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 在《森林狂想曲》中运用提问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如问:在正式进入本节课前问大家,我们想象一下,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都充满着什么样的声音呢?比如小雨滴落入池塘滴答滴答的声音,风呼呼吹的声音,同学们能想到什么声音呢?在这个环节,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通过问题导入,为接下来的音乐欣赏、内容分析奠定基础。
(2)欣赏环节 欣赏乐曲是欣赏课的主要环节,是了解整个乐曲的过程,如在《森林狂想曲》中,将欣赏环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完整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听辨在乐曲中所用到的乐器,体会乐曲带给大家的感受,了解乐曲风格,回答相关提问,以提高在欣赏过程中的专注力;第二个环节增加听赏的难度,分析乐曲的结构,进行分段听赏,去感受每一段当中的不同,并将不同的部分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并进行分段的合作练习;第三个环节,再次完整仔细听赏乐曲,由学生判断曲式结构,并由全班同学共同合作,通过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乐段。在欣赏和学习节奏曲式的过程中要由浅入深,更好地完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
(3)拓展环节 最后的拓展是对于当堂课所学习的教学内容的补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不局限于本堂课所学习的课本知识,培养发散性探索的学习精神,使音乐学习得到延伸。在《森林交响曲》的拓展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荒野探险家与自然录音专家等五人耗时五年创作的背景,了解深入自然创作的乐趣。这对学生学习音乐起到了更好的推动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制定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计前,音乐教师应明晰并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内化在教学设计当中,结合每一位教师自身专业的优势与特点,更好地在课上发挥自身所长。理解音乐教材对于每一阶段教学内容的安排,仔细分析教材内容,更好地把握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其次要分析所教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的水平,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2011.
[2]戴维·艾利奥特.关注音乐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第二版)[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