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模 李文霞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共同结晶,是民族瑰宝,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僵化的观念、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及师资队伍欠缺等影响,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仍然显得较为缺失。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并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人文精神的共同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教育部下发明确要求各高职院校要“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加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积极作用
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民族和国家的基本情感,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心怀天下。它既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家国情怀”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增强传统文化体验,更可以促使大学生不断完善现有人格、培育家国情怀,树立为全人类谋取福祉的胸怀与担当。
2.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既是一个组织及其全体成员对其当前文化的洞察和理解,也是一个组织及其全体成员对其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把握。 “四个自信”当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充分感受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形成全方位的了解,进而产生浓厚的情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道德修养,自从先秦儒家提出需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开始,就逐步形成了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个人首先修养基本理论。后来在历代思想家的继承与发展基础上,这一理论不断完善、内容日益丰富。然而,大学生进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贵在自觉,只有自觉的自我提升的个人道德修养才是最能持久。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借助其经典理论,引导大学生形成提升道德修养的自觉,不断修正自身,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缺失及其成因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但是,鉴于僵化的错误观念束缚、陈旧的教学方式阻碍以及师资队伍欠缺的影响,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仍显得较为缺失。
1.僵化的错误观念束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推进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多以技能、操作型的培养为主,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判断能力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产生了必然的束缚;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在课堂教学上,仍然大量存在着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教学短板;相当一部分学生亦是过于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甚至有少部分同学过度青睐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
2.陈旧的教学方式阻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仍然显得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背离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与精神内核,没有将优秀的历史文化主题与时代精神进行衔接设计;只讲传统文化而不讲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提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客观上导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在教学内容上出现了融合不够甚至完全脱节,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较差。
3.师资队伍不足的影响。教师既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者,又是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路人,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教育使命。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他们的知识积累、文化素养高低亦直接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实际效果。“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正是党和国家、社会对思政课教师价值观的期望和诉求。当前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首先,高职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引进在短时间无法跟进,这就必然导致师生比进一步缩小。其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非专业出身,缺少专业的素养和必要的知识储备,不能较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真正意义,只能照本宣科,降低了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理想路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文化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自我革新发展的题中要义,不仅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必须从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完善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路径;加强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轉变观念,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效能。必须政府、高职院校、家庭和大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进行积极倡导,做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采用制度化的模式,倡导国民研习传统经典并保障实施。其次,各高职院校要科学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在校风和学风上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引导大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当中,自觉地将个人理想、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再次,家庭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以良好的家风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最后,大学生自身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路径。首先,要坚持古为今用并紧扣现实问题的思想方法,充分挖掘思政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内涵,以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古人智慧来启迪当代学生,并促使对比自身现实状况进行思考。其次,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形成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比以往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再次,充分用好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物、实践基地等资源,促使大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主流价值观教育相统一、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道德教育相统一。另外,还要进一步重视教学评价,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在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过程中,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全方位评价。
3.加强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人力支持。首先,必须不断加强教师的政治素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良好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最有效率的教育,加强教师的政治素养,使其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其次,加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吸纳其精髓,而且能够在自己读懂吃透的基础上将其有效地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第三,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良好的科研水平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推进教学实践。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其教育效果。
结语
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传统文化独有的属性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创独具特色的制度文明提供了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全面推动大学生深入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一步向大学生全面诠释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而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资源,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JSSZYB62)
参考文献:
[1]张倩. 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 [J]. 江淮论坛,2017(3):17—21.
[2]魏金明. 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教育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2):75.
[3]張志娟,秦东方. 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 [J]. 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2013,29(6):126—130.
[4]尹风雨,刘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与践行方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0 年 7 月,第 23 卷 第 4 期 ,175—179.